初二历史的重点知识

2024-05-16

1. 初二历史的重点知识

初二历史的重点知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线索等。
     如八上屈辱史中的四次列强侵华战争;抗争史中的英雄人物(林则徐等);探索史中的四次探索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领导人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八下的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毛泽东、邓小平等。

初二历史的重点知识

2. 初二历史小知识

  一。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
  协约国:先后加入27国,英、法、俄、意(1915)美(1917)、日(1914)、中国(1917在美国后)、塞尔维亚意大利,罗马尼亚,比利时,荷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暹罗(现泰国),捷克斯洛伐克。

  二。明治时期才开始普及教育
  幕府时候没有现代教育,尤其没有平民教育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蒸汽机)、铁路(蒸汽火车)、轮船业(蒸汽轮船)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航空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电力工业等

  四。第一次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界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二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
  8、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9、[粤教版]如同农业革命一样,工业革命也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变迁。
  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打开了亚、非、拉落后国家的大门,把整个世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

  五。对中国的影响: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原因:1俄国爆发革命
  2参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3.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 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农民负担加重;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腐败;毒害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 面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严厉禁烟;时间 1839年6月3日;地点 虎门海滩
4 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中英《南京条约》
1 鸦片战争的经过如何:
  1840年6月 战争爆发
  1841年初   英军占领香港岛
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
2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国战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 火烧圆明园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者 主凶 英法联军
         帮凶 美俄两国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掠夺珍宝 焚烧罪证
二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 侵占的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2 行径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 具体情况 P8 表格
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时间 1851年
  领导人 洪秀全
  地点 广西桂平金田村
  建号 太平天国
  定都 天京(今天的南京)
   “北伐”  “西征”
3 青浦大捷
  1860年 上海青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4 击毙华尔
  1862年9月  浙江宁波 慈溪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 阿古柏侵占新疆
1 新疆概况
 新疆自古即为中国领土
 19世纪60---70年代 面临的危机
2 阿古柏侵占新疆
  路线 浩罕国------喀什格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3 1871年俄占伊犁
二 左宗棠收复新疆
1 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
  1875年 督办新疆军务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时间 1876年
  策略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方法 对阿古柏  战争
       对俄国    外交交涉
3 在新疆设立行省
  1884年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 黄海大战
1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征服朝鲜 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
2 这次战争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旧历甲午年
3黄海大战的经过如何?
  时间 1894年9月
  地点 黄海大东沟
  参战双方 中国北洋舰队 日本舰队
  民族英雄 邓世昌(事迹)
4 黄海大战的结果如何?
  中日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二 《马关条约》
1 黄海战后,日军又相继占领了那些地方?
  辽东半岛(旅顺) 山东(威海卫)等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P17“动脑筋”
3 甲午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马关条约》  1895年  (中方)李鸿章 (日方)伊藤博文
4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4. 初二历史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历史 
国) 
3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32.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有一支最先最先冲到灾区的部队,他们打着一面鲜艳的军旗,上面写着两个大字“铁军”你知道“铁军”的前身是那支部队吗?(叶挺独立团) 
33. 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是(蒋介石) 34.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战争是从(长征)开始。 35. 中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36.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旗红,开山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这句歌词传递的信息包括(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建立) 
3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锻炼红军意志) 
38.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成”。这里说的是那个历史事件?(九一八事 变)。 
39.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聆听《义勇军进行曲》举行升国旗仪式,那么,《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40 图一这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他们是(李忠仁、张自忠) 
41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 






历史 
42 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卢沟桥事变) 43 七七事变,日本把侵略中国的重心转移到(华北) 
44 “国家有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句话是谁说的(佟麒阁)  
45 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是(赵登禹、佟麒阁) 46 有的数字可以忘记,有的数字却永不能忘。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军人的死难人数是(三十万人以上) 
47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三十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 
48 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同点是(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49 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是(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50 抗日战争中,国难当头,国民党也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图一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李忠仁) 
51 台儿庄是日本侵略者的伤心地,它位于哪座大的城市附近(徐州) 52 为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谱曲,周恩来亲自为他题词“为抗战发生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音乐家是(冼星海) 
53 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使中国制碱化工跃居世界前例的科学家是(侯德榜) 
54 在中国近代,有一名画家,擅长画马,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将举办画展的收入资助国人抗战。他是(徐悲鸿) 55 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是(1946年6月) 






历史 
5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方针是(独裁和内战) 
57 抗战胜利,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国家是(美国) 58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59 挺进大别山的是(刘、邓率领的普冀与野战军) 
60.刘邓大军名震天下,作为黄金搭档的刘邓是指(刘伯承,邓小平) 61指挥部队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的将领是(陈毅,栗裕) 62解放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3为解放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64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65 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方法。其中门是指(锦州) 66 淮海战役的作战中心在(徐州) 
67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材料一中的“某校”指的是那所学校?何时创办的? 答;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创办。 (2)该学校的校长和政治部主任是谁?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的“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为完成革命任务,当时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措施;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北伐军阀反动正统。 
原因:因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6)现在这所学校依然是人们的旅游参观的重点景点,你知道这所学校在哪个省吗?如果你是该景点的接待人员,请告诉参观者,参观这所学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 
广东省、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饭军阀斗争的历史。 68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
日
交
涉
,
听
候
中
央
处
理
。             
--------------------蒋介石 致张学良密电 
(1) 蒋介石的这封密电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给张学良的?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 
(2) 密电内容的核心是什么?  答 不抵抗 (3) 这封密信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很快占了沈阳城,不久东三省沦陷。 






历史 
69 材料一 图说历史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在赌谁先杀到150名中国人。 
材料三:据报道,自1986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在职内阁大臣否认日本侵略的历史。如1994年5月,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勇野茂门在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把太平洋战争定位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 
请回答:材料一 二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历史事件是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2) 在此事件中遇难,遭遇杀害的中国人达到多少? 
30万人以上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日本内存在一股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和军国主义的逆流。 (4) 针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日本这种做法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应当牢记历史,加大宣传让人们了解战争真相、纪取历史教训,正确看待历史防止战争发生。

5.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册知识点  总结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八年级  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  ),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初二历史  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  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最新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  初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  初二下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整理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6.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初二历册知识点  总结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③代表:毛爷爷,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
  ④内容: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⑤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段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3、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八年级  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1、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新  文化  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初二历史  复习方法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历史复习中的  记忆方法  。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 
  ★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 
  ★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7.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的学习,有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真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血肉筑长城 
         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8月
         (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3)总指挥: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8. 学习初二历史的具体方法

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要提高历史的学习成绩,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认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第一,课前预习,找出疑点。在学习每节新课之前,我们应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把握知识脉络,找出难点、疑点问题,使课堂听讲有针对性。第二,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课堂上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设问和举例,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第三,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对所学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遗忘,使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因此,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我们应及时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第四,及时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我们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第五,抓住知识的主线。例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一节时,抓住变革这一主线,可以分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变法四个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第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教材知识认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既是学习历史课的重要方法,又是中考考核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围绕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结合所学教材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怎样学好历史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