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思考

2024-04-29

1. 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思考

1、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2、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

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3、许多节日也都因古代神话而来。

像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就非常多,比如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等,这些都给节日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使得节日变得温馨又浪漫。

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思考

2.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1.想象力强,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2.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3.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

3.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 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 集体意识的表现"。因而,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神多是人类的保护者、利人 者,是真善美的化身;中国神话 中的黄帝、帝俊、神农、女娲、大禹等,无不是人类的保持者、牺牲者、利人者和奉献者、恩德者,也一无不是真善美的化身。
   中国神话的许多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 兽形状。《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 ,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例 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 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 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 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国”是人面蛇身,而轩辕国为黄帝的子 孙相聚而成。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中国神话因为 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 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中国神话中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 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 兽。《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
  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天命”观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 —3000 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就有了“仰韶文 化”,公元前2800 —2000 年间取而代之的是“龙山文化”,其范围也由黄河中游发展到了黄河下游和长江 下游。文明总是源河而起,地处内陆的古代中国人虽然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了早期的文明,但以农 耕为主,所以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思想。他们希望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制服泛滥的洪水,消除自然 灾害。因此,中国神话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道德的成分。到商周时代,又受到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和礼 乐道德的限制,中国神话改变了性质和发展方向:神话故事色彩较浓的观念退出了神殿,而抽象理论性 质很强的“天命”、“天子”观念上升到庙堂文化的顶端。史官们把神话作为“历史”处理,重述了古代神话和传说材料,最后形成了古史传说系列。又因为中国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形成了大一统的 儒家传统,这也使得中国神话为适应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需要逐步被改造。因此,中国神话就带有浓重的 伦理性、说教性和社会性印迹。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4. 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有: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包含着由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文学总集《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
3、神话成为文学的素材,这是神话对文学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此外神话还影响了古代文学的类型,形成了图腾文学、弃儿文学、死亡文学、梦幻文学等主题文学类型。

4、神话是小说的源头,是小说的最早表现形式,神仙志怪故事是表现神、仙、精、怪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
5、在古代散文创作中,神话作为散文的题材与素材被征用与改造,成为宣传政治主张与学说见解的主角,这种神话的散文化主要表现在古代的诸子著作与历史著作中。

5.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 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 集体意识的表现".因而,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神多是人类的保护者、利人 者,是真善美的化身;中国神话 中的黄帝、帝俊、神农、女娲、大禹等,无不是人类的保持者、牺牲者、利人者和奉献者、恩德者,也一无不是真善美的化身.
中国神话的许多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 兽形状.《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 ,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例 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 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 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 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国”是人面蛇身,而轩辕国为黄帝的子 孙相聚而成.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中国神话因为 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 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中国神话中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 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 兽.《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
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天命”观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 —3000 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就有了“仰韶文 化”,公元前2800 —2000 年间取而代之的是“龙山文化”,其范围也由黄河中游发展到了黄河下游和长江 下游.文明总是源河而起,地处内陆的古代中国人虽然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了早期的文明,但以农 耕为主,所以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思想.他们希望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制服泛滥的洪水,消除自然 灾害.因此,中国神话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道德的成分.到商周时代,又受到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和礼 乐道德的限制,中国神话改变了性质和发展方向:神话故事色彩较浓的观念退出了神殿,而抽象理论性 质很强的“天命”、“天子”观念上升到庙堂文化的顶端.史官们把神话作为“历史”处理,重述了古代神话和传说材料,最后形成了古史传说系列.又因为中国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形成了大一统的 儒家传统,这也使得中国神话为适应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需要逐步被改造.因此,中国神话就带有浓重的 伦理性、说教性和社会性印迹.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6. 中国神话故事的历史文化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7. 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8. 上古神话的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

近来,笔者一直在阅读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时有些微感悟与启发,特此撰文以作分享。笔者仅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不定期更新阅读体验和心得,如有争议或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上古神话,顾名思义就是指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如流传于我国汉民族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竹生人”、“葫芦生人”、“蛋生人”、“石生人”等人类起源神话;又如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创世纪”、“亚当夏娃”、“诺亚方舟”等故事;还有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埃及神话、印加神话、印度神话等等。
  
 几乎每一个人类文明诞生的初期都有类似的神话传说,而且他们几乎都保持了惊人的相似性。比如几乎都有对世界起源的解释,即创世神话;都有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即始祖神话;都有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即洪水神话;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的神话。
  
 甚至这些不同文明下产生的神话的表现方式和内部构造也几乎大同小异。就拿创世神话来说,普遍流传于汉民族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而西方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创世纪”,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性。比如都以混沌黑暗为“创世”前提;都创造了天地万物,即日月星辰、山川江河、虫鱼鸟兽等。
  
 当然,在不同文明下产生的神话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此文不做讨论。
  
 为什么不同文明下的上古神话竟会有如此惊人的相似性呢?其实,如果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整个文明相似性的比较,就能得出结论,即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与特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普遍着眼点是不同文明之间异同的比较,就如当前社会偏爱在各个方面把我国与西方国家比较一样。
  
 而另一个角度的比较则容易被忽视,即贯穿于文明内部的纵向古今之比。就拿上古神话来说,神话于远古先民而言,就是对宇宙、自然、社会、人体等周遭世界的认识与解释,如同我们今天用各种科学手段解释周遭的世界一样。两者的区别仅在于,一个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一个以科学理论等形式呈现,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解释工具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这一点从神话的内容上也可以看到,神话所包含的内容和我们当今所探讨的内容互相重叠,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又包括人类的诞生与命运,还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变革等问题。
  
 用《圣经》里的话来说,就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换句话说,不管是上古神话,还是上古文化,都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莫大的启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在前人那里找到依据和雏形。
  
 所以,对于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追根溯源,积极挖掘其中孕育的精神文化财富,因为那对我们现实的问题有着指导性的启发和作用。
  
 据考证,我国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众多的神灵和相应的传说故事。 但因为时代久远,资料零散不全,致使神话谱系并不健全。
  
 而我们耳熟能祥的许多神话故事,也是散见于春秋战国之后的多本著作中,即便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也约编选于战国初年到汉代之间。可以想见,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较长时期里,神话的散失是比较严重的,这也是神话谱系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可能性就是原始社会时期并未形成系统的神话谱系,只有片段的神话故事流传。因为人类社会早期是以部落为主的群居生活方式,每个部族对世界运行的解释方式不一样,很可能因此创造了不同的神话传说,就像我国少数民族独创的本民族神话一样。
  
 而到了部落联盟时代,也就是三皇五帝时代,神话的系统性就比较强了。但这时候的神话多是神话化后的历史,或历史化后的神话。前者是指本来是历史事实,但是被主观赋予神话色彩;后者是指本来是神话传说,但是被当成了历史事实,两者混为一谈,虚虚实实,分不清到底哪些是历史,哪些是传说。
  
 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特征,可能使部族战争中落后部族对先进部族产生不合理解读,或者先进部族自行解读传颂的结果;二是无明确文献资料记载,可能在口述传播中“三人成虎”,最终呈现的是“群体创造”的结果。
  
 春秋战国之后,随着《诗经》、《楚辞》、《山海经》、先秦诸子散文、《淮南子》等经典的相继问世,神话的面貌才逐渐清晰完整起来。
  
 不过,对神话的各种改造也在影响着神话的发展,主要是儒家的神话历史化和道教的神话仙话化两条发展道路,后者的影响尤甚。最典型的就是游仙诗和明清神魔小说等构筑的道教神仙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各路神魔小说、玄幻小说、奇幻小说、志怪小说等网络小说中窥见神话传说、仙话传说等对当世文学的影响;我们甚至也能轻易地从不少“纯文学”作品中找到这些神话仙话的影响,比如莫言在《生死疲劳》中使用的生死轮回艺术图像。
  
 从以上几点来看,神话的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神话本身蕴含着古代先民对世界万物的思考和感受,包含了浓郁的感情因素,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集体思维特征和集体意识;
  
 二是神话内容庞杂,涉及早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了早期人类生存的智慧,是孕育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这对解决今天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厚生爱民意识及深重的忧患意识及反抗精神等;
  
 三是神话的发展影响和融入了后世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尤其是对文学的发展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主要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被广泛改造与挖掘,直接参与文学创作或影响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构建。
  
 一句话,不论是上古神话还是其他文化原料,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与挖掘,以便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大厦。
  
 ——全文完——
  
                                                                                          (注:本文首发头条账号:揽薇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