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靠谱吗?

2024-05-14

1. 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靠谱吗?

现在互联网上P2P理财类的平台有2000多家,呵呵。只要你得找到好的才行。你只要选对好的平台,靠谱的平台,风险就相对可控,但也不是绝对的。
一般现在平台比较大的,口碑较好的就陆金所,银湖网,枳木盒子,芒果金融,铜板街,盈盈理财等
 
 

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靠谱吗?

2. 银行的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

  一、投资门槛:P2P网贷低、银行理财高
  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高,大多数都需要五万十万的起步金额,而P2P则很低,大多数都是100起。
  二、年化收益率:P2P投资高、银行理财低
  据数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2%,而P2P投资理财平台投资收益清晰明了,以一年期为例,最低的也有百分之七到八的样子,目前主流P2P投资理财平台的收益率一般在15%-17%。
  三、手续费:P2P投资理财平台少、银行理财项目繁多
  银行理财需要收取手续费、托管费、管理费等多种项目,无形中减少了理财投资者的不少收益。而P2P投资理财平台中一般仅需收取少量的充值提现手续费和服务费。P2P投资理财平台的收费内容更加透明。
  四、项目真实性:P2P网贷透明、银行理财笼统
  很多银行理财经理在推销各种投资理财产品时,其实大多都不知道资金用途、收益与何挂钩、产品风险等等,理财经理卖得稀里糊涂,客户买得也稀里糊涂。而P2P投资理财则需要资金需求方提供真实的借款用途和项目信息,投资者可自主甄别和选择借款项目,做到了心中有数、明明白白。某些投资理财平台甚至自动帮客户把资金分散投资到几十甚至几百个借款人身上,每个借款人的信息也非常清楚,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五、流动收益:P2P流动性高、银行理财到期付
  银行理财大多数都是一次性付清本息,这就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大打折扣,而P2P则不同,P2P大多数都是采用等额本息的还款形式,每个月都会有资金返回到账户上。除此之外,如果急需用钱,大多数P2P投资理财平台都有债券转让的服务,加大了资金的流动性。

3. 怎么正确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现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品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我们大学生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呢?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一下当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从互联网理财产品类别、理财产品选购因素、互联网理财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互联网理财产品类别
  第一类:集支付、收益、资金周转于一身的理财产品
  典型代表:阿里巴巴(余额宝)、苏宁(零钱宝)
  首先,该类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投资人可进行消费、支付和转出的实时操作,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手续费。现在“余额宝模式”已被广泛复制。
  其次,该类产品承诺T+0赎回,实时提现的优点直接满足投资人对产品流动性的需求。据余额宝官方介绍称,按余额宝转出至银行卡的金额,单笔小于等于5万元,第二个自然日24点前到账;单笔大于5万元,提交后的一个工作日内24点前到账。
  最后,因类余额宝产品的本质是货币型基金产品,收益取决于货币市场间资金利率水平,随市场浮动,年化收益一般在4%-6%之间,余额宝刚推出时7%的高收益让商业银行很是尴尬,后来余额宝收益逐步回归市场化。
  第二类: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
  典型代表:腾讯(微信理财通)、百度(百度理财计划B)
  以腾讯理财通为例,直接接入以华夏基金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基金公司,首发宣传7日年化收益率为7.394%.
  事实上,所谓“7日年化收益率”是根据最近7天的收益情况,折算成年化收益率的。假使,货基在某一天集中兑现收益,当天的万份收益就会畸高,随后一段时间其7日年化收益率都会很高,因此“7日年化收益率”这个指标就会虚高。
  最好的做法是,投资人在日常看货基收益的同时,重点关注日每万份收益,以及长期的业绩稳定性。
  第三类:P2P平台的理财产品
  典型代表:人人贷(优先理财计划)、陆金所(稳盈-安e贷)、仟邦资都(智盈宝)、医界贷(专注医疗行业的贷款平台)
 
 该类产品是互联网直接理财的产物,即资金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流向资金需求方,出资人享受资金出让的收益。不少P2P平台与小贷、保险或担保公司合作以保
障投资人的本息安全。另一种保障方式,是投资人享借款人提供的实物抵押权,最常见的有车子、上海房产等。需指出的是,对同是房产的抵押物,住宅的变现能力
要远高于办公楼或厂房。
  正规P2P产品收益一般在8%-15%之间,有抵押产品收益最高12%左右,但若综合考量安全性,后者或许更受保守型投资人的偏爱。
  第四类:基金公司在自己的直销平台上推广的产品
  典型代表:汇添富基金(现金宝、全额宝)
  以货基为本质,披上互联网金融外衣的理财产品与基金公司直销推广的产品,在原始收益率上并无差异。因为,两者所挂钩的基金产品实际上是同一款产品,收益率自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一般货基虽也承诺T+0赎回,但必须等到当天收市清算后资金方能到账。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货币市场基金A类、货币市场基金B类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7057%,0.7425%,不到两月的收益便超活期储蓄2倍。
  第五类:银行自己发行银行端现金管理工具
  典型代表:平安银行(平安盈)、广发银行(智能金)
  银行信誉的保障是该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很多投资人正是出于能够及时变现的考量才会更亲睐有金融机构作背书的平台,这类平台以自身银行体系的产品为基础进行销售。也正由于机构提供的强大信誉背景,使得转让更容易。
  其实,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当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变革。据国元证券发布的研报,多家银行已开始全面升级旗下开放式理财产品,其中开放式T+0产品的年化收益提升至4.5%左右,除了在银行网点销售外,还能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方式购买。
  二、理财产品选购因素
 
 上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选购时只能横向对比,不能纵向对比。整体资产配置中,有高流动性低收益的,也有高收益低流动性的,这是通过不同产品来组成的,不可
能一个产品完成所有需求。因此,比较的时候,应该比较类似特点的产品,拿余额宝去和P2P类理财产品对时比就没有任何可比性。
  谈收益不谈风险的都是骗子,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的都是傻子。
 
 余额宝类产品,我们看重的是良好的流动性,极佳的使用体验和便利的消费体验。我的支付宝设置是余额大于300元时自动转入余额宝中,余额宝极佳的用户体
验和安全性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据分析和统计这是目前来说市面上最好的理财产品。但如果你想有丰富的理财结构,可以适当考虑高收益货币市场基金,
毕竟余额宝的收益会是比较低的。
  P2P类产品,我们追求的是相对较高的收益,和一定程度上可控的安全性,基本放弃流动性考虑。选择P2P平台投资的,最好选择比较知名的平台,近期很多P2P平台圈钱跑路事故发生,所以大家要多多小心。
  三、互联网理财观念
 
 互联网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不同的金融产品,并且提供了比原来更优秀的使用体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理财是一门必修课。我自己是个比较喜欢体验新鲜事物
的人,曾近投资过比特币,早期在“安心贷”平台也做过投资理财。我个人观念上的变化是要积极接触并了解这些新的产品,重视体验的同时,更要重视不同产品背
后的真实信息。
  互联网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前端展示极简,但是中后端复杂,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感觉上复杂的金融产品经过互联网的包装后就
变得简单易懂了,很容易忽略掉极简背后的风险。而购买方式的便捷更使得冲动投资很常见。我这里推荐学生党还是进行余额宝进行理财,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安全
靠谱!
  无论这个领域如何发展,作为其基础的金融产品是不会变的,金融产品的要素也仍然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要素,比起传统产品,更应该审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怎么正确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4.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5.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什么呢?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什么呢?

6.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7. 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越来越难买了

2014年,前同事离职后创业了,创建了一家互联网+的公司,然而今天笔者再次和他聊起创业路上的那些事儿,以及“互联网红利+刚需升级,机会在哪”的话题时,他却说他重新就业了。
是的,这位同事创业失败了。
然而在创业大军之中,在“资本寒冬”之下,一部分创业公司“死掉”了,还有一部分创业公司还在艰难地打着持久战。
即便如此,互联网创业依旧狂热。真正的创业英雄一直都在思考互联网真相,寻找泡沫下面的真金。
那么,互联网创业,创的是什么?
比如腾讯,让你免费聊天,足不出户交朋友,不带钱也能买东西。这是利用互联网创造便捷。
比如滴滴,2块钱坐3公里,随叫随到。这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利用闲散资源。
比如电商,出现后商场就一直在降价。这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
对于纯互联网产品而言,如资讯,社区,工具等,先免费给用户使用,然后利用广告或增值服务变现;对于互联网+的产品,先采用补贴的方式,培养用户习惯,然后逐步提高收费价格或增加其他服务拉升用户贡献值来实现盈利。
但不管哪一种产品,互联网创业的基础,建立在拥有海量用户的前提。只有拥有了海量的用户,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降低边际成本。
所以今天我们看,只要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海量的用户,就得不到资本的青睐,也不可能走到最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就是流量的红利。
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获取用户非常容易,成本很低。
早期的流量红利,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激烈。
在早期,由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流量正处于红利。就像当公众号刚出现时,不管你的内容好不好,用户都会关注你。
这个时间段,谁快速的砸钱抢流量,谁就赢了。
当越来越多的APP涌入,传统品牌加速触网,媒体方不断涨价,CPC开始达到历史高峰。
一个数据可以表明,互联网流量的转化率(点击到付费)从早期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一千个点击,才有可能带来一个用户。按平均点击成本0.5元,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为500元。线上的成本如此之高,一大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品牌和市场,而不是单纯购买流量。
总的来说,流量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CAC高于ARPU值的尴尬境地。只能在资本的补贴中,忍痛前行。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是海量用户,缺少了海量用户,就无法降低边际成本,也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面临倒闭。
对于互联网创业倒闭加速的解释很多,比如一群不合格的创业者,在机会不多的红海里厮杀,死掉一多半理所当然。
从机会来说,纯互联网的坑都满了,即便有,屌丝也进不去,或者进去了也可能沦为炮灰,如直播。纯互联网的坑基本属于BAT,人家流量多呀,比如腾讯,视频做得晚,但腾讯视频前列;天天快报也晚,也成了第二,正在赶超第一;还有应用宝更晚,也是前几名。
那只剩下互联网+了。
比如互联网家装,很多互联网家装创业公司居然在做流量的事情,而且APP只是做流量匹配的事情,对家装的脏活累活,都交给第三方来做。这样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只圈用户,不提供服务,就成了流量贩子,而流量贩子就会面临上述的问题,CAC过高。
所以对于互联网+的项目,一定不能太轻,尽量重,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做,只有深入到产业链,解决用户痛点,才能重塑用户信任和口碑,并降低用户获取成本,以及提高ARPU值。
除了互联网+,还可以赚一些小钱。比如做一个互联网社群,像大熊老师的社群就做得很不错。比如做网红经纪人,孵化网红,然后变现。虽然这些模式不能成长为十亿市值的公司,但成功概率就高很多。
在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的2017,海量用户也许不是你的菜,活着才是关键。
笔者认为,很多创业者在根本的生意逻辑这一点上没有想清楚。尽管市场、技术变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质不会变。最终,羊毛还是会出在羊的身上。
想赚钱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不守规矩;第二,守规矩。
规矩是什么?是巨头的意志,是现有的利益格局。不守规矩,是告诉你,不要被巨头的意志束缚,零售巨头说网商没有未来你就信了吗?他这么说,你偏要试试吗?巨头唱衰的,很可能是他最怕的。守规矩守的是什么,是利益格局。生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依附其中的利益体系,看似不合理的存在,往往是利益使然。所以,不要想绕开它,大家都有饭吃,你才能吃得饱。
本文为决胜网原创文章,作者:乔小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决胜网

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越来越难买了

8. 为什么互联网理财产品越来越难买了?

互联网创业,创的是什么?
  比如腾讯,让你免费聊天,足不出户交朋友,不带钱也能买东西。这是利用互联网创造便捷;比如滴滴,2块钱坐3公里,随叫随到,这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利用闲散资源;比如电商,出现后商场就一直在降价,这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
  对于纯互联网产品而言,如资讯,社区,工具等,先免费给用户使用,然后利用广告或增值服务变现;对于互联网+的产品,先采用补贴的方式,培养用户习惯,然后逐步提高收费价格或增加其他服务拉升用户贡献值来实现盈利。
  但不管哪一种产品,互联网创业的基础,建立在拥有海量用户的前提。只有拥有了海量的用户,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降低边际成本。
  所以今天我们看,只要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海量的用户,就得不到资本的青睐,也不可能走到最后。如果说某个公司只有几千上万个客户,但活的很好,那一定是传统公司,比如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比如传统教育、医疗、旅游、利用互联网打广告获客,这都是传统公司,不是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和消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就是流量的红利。
  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获取用户非常容易,成本很低。在2010年左右,SEO非常火爆,我一个朋友自建的手机社区日峰值接近百万;某连锁医院招聘500人专职做seo,养站群。SEM的效果也极好,无论是CPC还是转化率,不会像今天CPC高,而转化率却下降很多。
  像今天几乎已经失效的发稿,在过去非常有效。我在刚毕业那段时间,曾经帮电信、联通、淘宝、滴露等品牌供过稿,好的稿子一篇能给到几千块,而且都发在一些门户的内页,可见很有效。但今天这种需求正在逐步消失。我在流量思维已死,互动和内容营销永生一文中提到,早期的流量红利,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激烈。
  在过去的长达12年PC互联网和6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用户先后经历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索,再到自行生产的过程,媒介对用户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但在早期,由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流量正处于红利。就像当公众号刚出现时,不管你的内容好不好,用户都会关注你。
  当用户处于信息渴求期时,品牌似乎正在失效。举个例子,当你搜索为什么后脑壳疼时,就可能进入一个小医院的营销网站,但你并不知道这是广告,通过咨询最后选择了就诊。即使你通过百度知道百科等方式去了解这家医院的实力,对早期的大部分人,很难辨认出好坏。
  在这个基础上,大品牌和小品牌在互联网流量的转化上差距不大,或者说,这个时期,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CAC都还远低于ARPU值,可以操作的空间还很多。
  这个时间段,谁快速的砸钱抢流量,谁就赢了。像早期的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晚一点的土巴兔,金斧子,包括像一条,潮生活等公众号,都是在流量红利期快速砸流量,比如潮生活在早期获取一个粉丝的成本只要1~5元,但一个粉丝可以贡献几十元。
  总的来说,最长的一段流量红利期是搜索引擎红利期,SEO和SEM从业者远胜过任何其他流量运营人员,其薪资也远高过其他,虽然现在不行了,但在2011年拿月薪5万的竞价或SEO很多。这也充分反应了,这个时间段,做内容,搞互动,远不如粗暴的买流量。
  当越来越多的APP涌入,传统品牌加速触网,媒体方不断涨价,CPC开始达到历史高峰;比如医疗行业的关键词最高出价999元,依然有人在买。而另一方面,随着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用户注意力碎片化,媒介的信任力下降,而用户对广告的辨识度越来越高,对硬广越来越反感,转化力下降到历史冰点。
  一个数据可以表明,互联网流量的转化率(点击到付费)从早期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一千个点击,才有可能带来一个用户。按平均点击成本0.5元,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为500元。
  线上的成本如此之高,一大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品牌和市场,而不是单纯购买流量。比如人人车,瓜子,拉勾网,都重金投放分众传媒或地铁,原因在于线下的曝光虽然贵,但转化好,最终CAC可能低于互联网。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牌广告有较好的信任促进,能提升用户留存。这和ov在线下开门店效果好一样,从流量成本上来说,线下肯定高,除了铺租还有人工,但小姑娘一对一的解说,加上实体购物带来体验,转化率高,最终CAC可能比线上还低。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流量红利消失后,大品牌正在决定流量的临界价格。传统品牌和互联网品牌由于其积累的知名度,使得其转化率更高,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更高的CPC或CPM去抢占流量。以信息流为例,若CPC为1元,千分之2的转化率,CAC=500.若大品牌的转化率为千分之4,则其可以出价到2元,则流量像大品牌倾斜。
  总的来说,流量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CAC高于ARPU值的尴尬境地。只能在资本的补贴中,忍痛前行。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是海量用户,缺少了海量用户,就无法降低边际成本,也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面临倒闭。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的启示
  对于互联网创业倒闭加速的解释很多,比如一群不合格的创业者,在机会不多的红海里厮杀,死掉一多半理所当然。从机会来说,纯互联网的坑都满了,即便有,屌丝也进不去,或者进去了也可能沦为炮灰,如直播。纯互联网的坑基本属于BAT,人家流量多呀,你像腾讯,视频做得晚,但腾讯视频前列;天天快报也晚,也成了第二,正在赶超第一;还有应用宝更晚,也是前几名。
  那只剩下互联网+了。比如互联网家装,很多互联网家装创业公司居然在做流量的事情,APP只是做流量匹配的事情,对家装的脏活累活,都交给第三方来做。这样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只圈用户,不提供服务,就成了流量贩子,而流量贩子就会面临上述的问题,CAC过高。
  所以对于互联网+的项目,一定不能太轻,尽量重,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做,只有深入到产业链,解决用户痛点,才能重塑用户信任和口碑,并降低用户获取成本,以及提高ARPU值。
  在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的2017,海量用户也许不是你的菜,活着才是关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