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的企业性质

2024-05-12

1. 小米公司的企业性质

小米更像亚马逊,而不是苹果。

很多人直觉的认为,小米像是三星一类的手机硬件企业,因为小米卖手机,其实小米企业属性更多的,像一家电商企业,或者说,属性更多是淘宝这一类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只是它销售的商品之一,而不是全部。

我们看看小米卖了些什么:手机、平板、移动电源、电视、手环、血压计、运动相机、摄像头、贴膜、手机壳、空气净化器等等。

手机是它全部业务吗?不是。大家可能觉得,这家公司好像一点都不专注,一会儿卖这个,一会儿卖那个,怎么符合雷军自己所说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呢。


如果大家关注雷军的话,会发现,雷军以前干过卓越网,也就是那个后来卖给亚马逊的卓越。


卓越虽死,但雷军却并没有放弃干一家电商企业,而小米科技便是卓越2.0。

而小米模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硬件贴近成本价,靠后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盈利。

小米手机为什么畅销?因为性价比,而小米通过模式优化,互联网营销和互联网的线上模式,去除了一部分中间成本,让手机价格能够贴近成本价发售,然后通过打造miui,通过内置在miui当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盈利。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基础功能免费+增值功能收费。


既然小米科技电商基因更多,那为什么我说它更像亚马逊,而不是淘宝呢?

因为亚马逊的kindle跟小米的硬件产品走的是一样的路子。那就是硬件贴近成本,靠后续互联网服务(电子书服务)收费。但小米走得更远,全系产品都是这个路子。



雷军说,小米模式能够复制。怎么复制?


小米通过投资其他互联网企业,并且要求其他企业按照小米模式来玩,也就是硬件贴近成本价,靠后续的互联网服务赚钱。


而小米给他投资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硬件渠道和品牌优势,迅速推广它投资的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比如小蚁智能摄像头、紫米移动电源、华米智能手环、加一联创耳机、智米空气净化器……


而它投资的各个互联网企业完善了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而且小米入股了这些互联网企业,意味着也能参与利润分成。


小米以及小米旗下生态链的各个互联网企业的产品,都在小米网这个平台上销售。那么小米网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想象力就很大了。


假设小米商城上的商品销量跟淘宝商城销量一样,你想想,谁会更赚钱?


淘宝商城是完全开放的,任何商家都可以在上面免费开网店。但小米商城不同,目前要想入驻小米商城,只有小米自家投资的生态链企业的产品。小米给你提供小米的硬件渠道、营销和品牌优势,而你负责完善小米的生态链。


大家会发现,小米投资的互联网企业会越来越多,雷军说五年之内要投资一百家,现今已经投资了25家了,而它投资的互联网企业,在小米商城里销售自家的商品,小米帮助它们打响品牌。


如果小米模式会一直有效的话,大家在小米商城里买到的商品会越来越多,现今是手机、手环、净化器一类的电子产品,而以后,大家还能在上面买衣服、买鞋子、买书。淘宝能买到的商品,小米商城终有一天也能买到。


而小米商城所有商品都是接入小米“智能家居标准”的,小米投资其他互联网企业,一方面,在打造自己的物联网标准,构建一个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圈,另一方面,小米又是一个庞大的电商品牌。


小米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不从软件入手,而是去把控互联网的根基——智能硬件。


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路由器、智能电视等等,凡是能够联网各种硬件,是互联网的根基所在。

小米公司的企业性质

2. 怎样看待如今的小米公司?

夏秋之交,又到了手机厂商集体噪动的时候,锤子砸开了坚果,老周的奇酷熟了,华为的黑科技跃跃欲试,而小米的发布会越来越密集,大佬们轮番站台已是常态,更少不了撑场的豪言,但观察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你永远不能只听他说什么!

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会上的雷军仍然马力十足,但旁观者冷眼望去,小米已经是一家迥然不同的公司。小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为发烧而生的主轴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手机品牌,彼时黎万强主持的MIUI先硬件而行,立下殊功;从2013年以来,小米的电视、路由器等新品层出不穷,雷军开始向中国互联网的BIG4挺进。

小米宣战传统家电,创造了一种复杂的竞合关系,雷军发扬了湘军元老胡林翼的治世哲学,“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也效法扩张鼻祖老罗斯福,“语调温和,手握大棒”,力求“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在小米看来,那些老牌科技公司所把持的市场如同年久失修的大厦,只要砸坏一块玻璃,整栋房子就会变成破坏者的天堂。

小米对传统行业发动降维打击或代差战争已经是一种战略,后者只是殖民地化的原材料和生产基地,这种非对称战争导致了两个极端,一类以美的为代表,一边感叹“城里人真会玩”,一边急切的投怀送抱;另一类是格力,想学苏武,身罹罗网,还要持节不屈。
小米的殖民冲动确实让它深入了很多线下场景,但它毕竟不是苹果,必然会遭到猛烈抵抗,这个过程还隐含着无效扩张的系统风险。

破坏者≠颠覆者≠征服者

当年蒙古骑兵驰骋欧亚,最擅攻心之术,“其破敌,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雷军颇精此道,小米每发新品必先造势,互联网公司对此习以为常,但传统行业每为所惑,自乱阵脚。

蒙古征服败在软实力匮乏,小米正相反,它创造了逆精英的手机文化,但并不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在国内同侪中也不像华为拥有体系化的技术积累,仅靠粉丝驱动的小米缺乏苹果的异业穿透力,无法在关联消费领域形成壁垒。

雷军用12.66亿换来了美的对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全面支持,后者乐于用互联网概念给品牌加持,但双方的第一个结晶—智能空调怎么看都是美的与阿里云物联和京东智慧云玩剩的概念,小米的加入除了给手环等鸡肋产品捆绑了新场景,在用户层面并没有创造核心价值。以为在传统产品上加个屏幕或堆砌一些无关痛点的冗余功能就能颠覆一个大众消费场景,这样的小米就把自己拉低到情怀型创业公司的水平了。

小众概念的产业化瓶颈

雷军在差不多两年之内投资了51家公司,前后发布了几十款智能家居产品,据说截至今年6月的总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APP的装机量也有1500万左右,但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承认,这些设备的联网率不到10%,所谓的智能属性已经被用户自行剥离。即便按小米所说1000万出货量计算,对占据全球85.3%市场份额、2014年出货量达到5.21亿台的中国大家电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动辄数十亿的小家电了。

智能设备仍是一个尝鲜者和发烧友喜欢的概念,而不是消费级的产品。以小米颇为看好的智能路由器为例,截至2015年Q2包括小米在内各家公司的累计出货量不到430万台,而2013年TP-link一家的无线设备出货量就有1.5亿台。雷军对智能电视深具信心,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技术支撑,小米官微自曝今年5月的电视出货量是21582台,在中国平板电视全年预计5520万台的总出货量中太没存在感,难怪海信为此和小米撕得死去活来。当然如果用户看到智能电视或智能路由器出货量这种刻意隐晦前置定语的报告,还是很容易为小米的胜利而欢呼,但这是公关而非产品的力量。

爆款策略无法跨业移植

小米一向拿手的极致单品策略在传统行业很难复制,智能手机只是个特例,当年,老霸主诺基亚突然坍塌,昂贵的苹果又高高在上。复制这种成功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扮演价格屠夫,这也是米粉面对攻击时常会祭出的大招:小米把智能机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拉回了合理区间!这种善举当然多多益善。

另一个必杀技是性价比,小米电视2S强调了色彩、音响等优势,发布会还准备了试机间,似乎对完爆家电巨头成竹在胸?现场很多人给索尼打了高分,但这都是浮云,雷军提供的诱惑是,你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得到一台“接近”索尼的电视。

这个前景对于买得起索尼的人毫无吸引力,所以雷军喊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这种口号,他想在那些刚刚构建的温馨小窝里寻找一席之地,但那里通常只有显示器和投影仪的位置,而真正为电视准备了空间的家庭,掌握决策权的人并不是米粉。

变味儿的洋务运动

小米手机的阶段性成功盖棺论定了,还有《参与感》这样的口袋读本做理论背书,但雷军把手机模式复刻到其他领域并不容易,小米的扁平化管理虽然支持稀释团队扩张产品线,而不知疲倦奋斗了四年之久的团队还有余勇可贾吗?

小米前期的成功有赖黎万强的MIUI和营销驱动,雷军则学乔布斯当挑刺大师,这套阵容维持到2014年12月,直至疲惫的黎万强被形容成掏空的驱壳。
几乎每次发布会上,雷军都会介绍新来的各路牛人,后者大多来自传统行业,“无比认同”小米文化,乐意为新东家竭忠尽力,但带来的问题是:
(1)如果小米依赖传统力量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本身就是个悖论!换言之,这不过是一场小米主导的新洋务运动,所颠覆的只是方法论而非产品本身。
(2)雷军不得不提防个别人借助小米的力量复活那些在老东家就证明失败的尝试,这种“野心”会让小米的极致单品策略面临极大风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急于求成的小米扩张未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计划,倒有点“总要做些什么”的随意,品牌效能的稀释已不是发布会上尖叫的粉丝所能弥补,从长远看,雷军必然重拾对手机业务的关注,前度刘郎的黎万强大约与此有关。

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小镇青年吗?

无人知道未来智能家居的关键节点是什么,所以雷军做了两手准备,智能路由器是个不成功的尝试,尽管雷军强调它是爆品,但百万级的出货量决定了它不可能覆盖大众场景,于是在收购wifi.io团队之后小米又有了价格仅22元的智能WIFI模块,这是个2B产品,要靠美的那样的合作企业去普及,当然如果技术宅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动手。

我们假定智能模块是小米家居的核心,那么雷军就有两条战线。
首先要做的是充实品类,小米一面拼命拉拢美的,一面下饺子似的推出自有硬件,但无论雷军花多少钱,他对家电巨头的掌控力都不强。美的早就有自己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用的是上海庆科的智能模块,价格不到小米的一半,除了全体高管在小米封闭学习的恭谨,美的对合作并没有拿出什么诚意。小米之前也不掌握核心科技(董阿姨高兴了),它的智能模块是基于杭州古北科技的智能家电互联平台“BroadLink”,后来却突然另起炉灶,这种化友为敌的勾当小米干过不少。2014年8月小米盒子大肆宣传与索尼4K电视的深度合作,而一年之后索尼就成了反面典型。雷军虽然承诺小米不再涉及其他家电领域,但不足以打消传统厂商的戒心。

上海庆科有海尔、美的、AO史密斯这样的盟友,杭州古北的阵营也有TCL、华为、海康威视、Honeywell、苏泊尔、奥克斯、皇明太阳能等,小米在技术上难免有一番肉搏。智能家居的另一个中枢是手机,小米智能家庭APP在包括Applestore的各大应用商店畅通无阻,主要是它的装机量还非常可怜,一旦风云突变,雷军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MIUI对小米智能家居做深度集成是顺理成章的,但其他厂商不会做相同的事,雷军还是要依赖小米手机的覆盖率。安卓机型一向分散,从2015年7月的友盟活跃用户来看,占比高达21.49%的仍是低端国产手机集群,小米+红米大概14.81%的占有率,对国内品牌尚有优势,与三星也可一较短长,但低端机的比率太高,红米和红米1S仍是主流,小米3和2S的比例也远超小米4,照此趋势,很容易让人脑补这样的画面:
小镇文青以及大城市中的洗剪吹群体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用户,这个前景对浮想联翩的家电巨头们,即令不是灾难,至少也是有损逼格的。2014年,格力空调的毛利率是39.8%,美的则为26.95%,格力毛利率的同比增幅5.29%也压倒美的的2.45%,后者的核心任务是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陪小米去玩摩尔定律的期货模式,后者既没有可靠的产能也没有高利润空间,有的只是互联网概念的一抹香艳。
同样是家电互联,苹果的HomeKit只是一个技术规范和标准,框架之下留有合作厂商自行挥洒的空间,而小米智能家居有如一个庞大的硬件仓库,到处都是需要填补的虚空,所以雷军不可能像苹果那样静待水到渠成,而只能“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小米当然不想与传统行业为敌,相反它想做一个热情的布道士,推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但雷军并不是雷老虎,只会空喊“以德服人”,小米的精明在于用互联网的高光示范效应给传统企业设下了逻辑陷阱,以为其拥有不经技术积累就能颠覆一个行业的势能,后者患得患失中又夹杂着些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困惑。

小米的扩张有点像电影里的美国大兵,扔出致命的家伙后大吼“fire in the hole”,然后观察谁会识趣蹲下,谁则兀自挺立,很危险,但很好玩。

3. 怎样看待如今的小米公司

小米最辉煌的时间是13、14年,人们对小米及其所代表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思维狂热地追捧,互联网公司开口必谈互联网思维,传统公司开始学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包治百病。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小米做错了太多事情。定了过分激进的销量目标,定价策略和销售渠道的不匹配导致了线下渠道的分崩离析,营销也开始变得空洞无味。每次都是安卓机皇这句没用的废话。最明显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小米正在成为大众品牌,越来越缺少了“酷”的属性。今天再拿到一款小米手机,越来越缺乏过去的那种兴奋感,甚至MIUI7也逐渐泯然众人,生态上的整合越来越多,功能性的提升却越来越少。
智能手机已经不再高速发展,曾经呼风唤雨的小米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一系列新机虽然有各种黑科技加持,但评价也不是很高,而第三季度的财报小米销量呈断崖式下跌给雷军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已经被绝大多数厂商所模仿,这种策略已经不可持续。至少现在没有看到在“高性价比”这个优势丧失殆尽之后还有什么大招。小米公司现在正处于低谷之中,雷布斯发布会时也说过小米要回归初心,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和米粉交朋友,并加以高效率的运营。

怎样看待如今的小米公司

4. 怎样看待如今的小米公司?

夏秋之交,又到了手机厂商集体噪动的时候,锤子砸开了坚果,老周的奇酷熟了,华为的黑科技跃跃欲试,而小米的发布会越来越密集,大佬们轮番站台已是常态,更少不了撑场的豪言,但观察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你永远不能只听他说什么!

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会上的雷军仍然马力十足,但旁观者冷眼望去,小米已经是一家迥然不同的公司。小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为发烧而生的主轴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手机品牌,彼时黎万强主持的MIUI先硬件而行,立下殊功;从2013年以来,小米的电视、路由器等新品层出不穷,雷军开始向中国互联网的BIG4挺进。

小米宣战传统家电,创造了一种复杂的竞合关系,雷军发扬了湘军元老胡林翼的治世哲学,“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也效法扩张鼻祖老罗斯福,“语调温和,手握大棒”,力求“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在小米看来,那些老牌科技公司所把持的市场如同年久失修的大厦,只要砸坏一块玻璃,整栋房子就会变成破坏者的天堂。

小米对传统行业发动降维打击或代差战争已经是一种战略,后者只是殖民地化的原材料和生产基地,这种非对称战争导致了两个极端,一类以美的为代表,一边感叹“城里人真会玩”,一边急切的投怀送抱;另一类是格力,想学苏武,身罹罗网,还要持节不屈。
小米的殖民冲动确实让它深入了很多线下场景,但它毕竟不是苹果,必然会遭到猛烈抵抗,这个过程还隐含着无效扩张的系统风险。

破坏者≠颠覆者≠征服者

当年蒙古骑兵驰骋欧亚,最擅攻心之术,“其破敌,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雷军颇精此道,小米每发新品必先造势,互联网公司对此习以为常,但传统行业每为所惑,自乱阵脚。

蒙古征服败在软实力匮乏,小米正相反,它创造了逆精英的手机文化,但并不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在国内同侪中也不像华为拥有体系化的技术积累,仅靠粉丝驱动的小米缺乏苹果的异业穿透力,无法在关联消费领域形成壁垒。

雷军用12.66亿换来了美的对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全面支持,后者乐于用互联网概念给品牌加持,但双方的第一个结晶—智能空调怎么看都是美的与阿里云物联和京东智慧云玩剩的概念,小米的加入除了给手环等鸡肋产品捆绑了新场景,在用户层面并没有创造核心价值。以为在传统产品上加个屏幕或堆砌一些无关痛点的冗余功能就能颠覆一个大众消费场景,这样的小米就把自己拉低到情怀型创业公司的水平了。

小众概念的产业化瓶颈

雷军在差不多两年之内投资了51家公司,前后发布了几十款智能家居产品,据说截至今年6月的总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APP的装机量也有1500万左右,但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承认,这些设备的联网率不到10%,所谓的智能属性已经被用户自行剥离。即便按小米所说1000万出货量计算,对占据全球85.3%市场份额、2014年出货量达到5.21亿台的中国大家电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动辄数十亿的小家电了。

智能设备仍是一个尝鲜者和发烧友喜欢的概念,而不是消费级的产品。以小米颇为看好的智能路由器为例,截至2015年Q2包括小米在内各家公司的累计出货量不到430万台,而2013年TP-link一家的无线设备出货量就有1.5亿台。雷军对智能电视深具信心,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技术支撑,小米官微自曝今年5月的电视出货量是21582台,在中国平板电视全年预计5520万台的总出货量中太没存在感,难怪海信为此和小米撕得死去活来。当然如果用户看到智能电视或智能路由器出货量这种刻意隐晦前置定语的报告,还是很容易为小米的胜利而欢呼,但这是公关而非产品的力量。

爆款策略无法跨业移植

小米一向拿手的极致单品策略在传统行业很难复制,智能手机只是个特例,当年,老霸主诺基亚突然坍塌,昂贵的苹果又高高在上。复制这种成功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扮演价格屠夫,这也是米粉面对攻击时常会祭出的大招:小米把智能机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拉回了合理区间!这种善举当然多多益善。

另一个必杀技是性价比,小米电视2S强调了色彩、音响等优势,发布会还准备了试机间,似乎对完爆家电巨头成竹在胸?现场很多人给索尼打了高分,但这都是浮云,雷军提供的诱惑是,你能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得到一台“接近”索尼的电视。

这个前景对于买得起索尼的人毫无吸引力,所以雷军喊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这种口号,他想在那些刚刚构建的温馨小窝里寻找一席之地,但那里通常只有显示器和投影仪的位置,而真正为电视准备了空间的家庭,掌握决策权的人并不是米粉。

变味儿的洋务运动

小米手机的阶段性成功盖棺论定了,还有《参与感》这样的口袋读本做理论背书,但雷军把手机模式复刻到其他领域并不容易,小米的扁平化管理虽然支持稀释团队扩张产品线,而不知疲倦奋斗了四年之久的团队还有余勇可贾吗?

小米前期的成功有赖黎万强的MIUI和营销驱动,雷军则学乔布斯当挑刺大师,这套阵容维持到2014年12月,直至疲惫的黎万强被形容成掏空的驱壳。
几乎每次发布会上,雷军都会介绍新来的各路牛人,后者大多来自传统行业,“无比认同”小米文化,乐意为新东家竭忠尽力,但带来的问题是:
(1)如果小米依赖传统力量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本身就是个悖论!换言之,这不过是一场小米主导的新洋务运动,所颠覆的只是方法论而非产品本身。
(2)雷军不得不提防个别人借助小米的力量复活那些在老东家就证明失败的尝试,这种“野心”会让小米的极致单品策略面临极大风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急于求成的小米扩张未必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计划,倒有点“总要做些什么”的随意,品牌效能的稀释已不是发布会上尖叫的粉丝所能弥补,从长远看,雷军必然重拾对手机业务的关注,前度刘郎的黎万强大约与此有关。

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小镇青年吗?

无人知道未来智能家居的关键节点是什么,所以雷军做了两手准备,智能路由器是个不成功的尝试,尽管雷军强调它是爆品,但百万级的出货量决定了它不可能覆盖大众场景,于是在收购wifi.io团队之后小米又有了价格仅22元的智能WIFI模块,这是个2B产品,要靠美的那样的合作企业去普及,当然如果技术宅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动手。

我们假定智能模块是小米家居的核心,那么雷军就有两条战线。
首先要做的是充实品类,小米一面拼命拉拢美的,一面下饺子似的推出自有硬件,但无论雷军花多少钱,他对家电巨头的掌控力都不强。美的早就有自己的“M-Smart智慧家居战略”,用的是上海庆科的智能模块,价格不到小米的一半,除了全体高管在小米封闭学习的恭谨,美的对合作并没有拿出什么诚意。小米之前也不掌握核心科技(董阿姨高兴了),它的智能模块是基于杭州古北科技的智能家电互联平台“BroadLink”,后来却突然另起炉灶,这种化友为敌的勾当小米干过不少。2014年8月小米盒子大肆宣传与索尼4K电视的深度合作,而一年之后索尼就成了反面典型。雷军虽然承诺小米不再涉及其他家电领域,但不足以打消传统厂商的戒心。

上海庆科有海尔、美的、AO史密斯这样的盟友,杭州古北的阵营也有TCL、华为、海康威视、Honeywell、苏泊尔、奥克斯、皇明太阳能等,小米在技术上难免有一番肉搏。智能家居的另一个中枢是手机,小米智能家庭APP在包括Applestore的各大应用商店畅通无阻,主要是它的装机量还非常可怜,一旦风云突变,雷军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MIUI对小米智能家居做深度集成是顺理成章的,但其他厂商不会做相同的事,雷军还是要依赖小米手机的覆盖率。安卓机型一向分散,从2015年7月的友盟活跃用户来看,占比高达21.49%的仍是低端国产手机集群,小米+红米大概14.81%的占有率,对国内品牌尚有优势,与三星也可一较短长,但低端机的比率太高,红米和红米1S仍是主流,小米3和2S的比例也远超小米4,照此趋势,很容易让人脑补这样的画面:
小镇文青以及大城市中的洗剪吹群体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用户,这个前景对浮想联翩的家电巨头们,即令不是灾难,至少也是有损逼格的。2014年,格力空调的毛利率是39.8%,美的则为26.95%,格力毛利率的同比增幅5.29%也压倒美的的2.45%,后者的核心任务是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陪小米去玩摩尔定律的期货模式,后者既没有可靠的产能也没有高利润空间,有的只是互联网概念的一抹香艳。
同样是家电互联,苹果的HomeKit只是一个技术规范和标准,框架之下留有合作厂商自行挥洒的空间,而小米智能家居有如一个庞大的硬件仓库,到处都是需要填补的虚空,所以雷军不可能像苹果那样静待水到渠成,而只能“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小米当然不想与传统行业为敌,相反它想做一个热情的布道士,推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但雷军并不是雷老虎,只会空喊“以德服人”,小米的精明在于用互联网的高光示范效应给传统企业设下了逻辑陷阱,以为其拥有不经技术积累就能颠覆一个行业的势能,后者患得患失中又夹杂着些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困惑。

小米的扩张有点像电影里的美国大兵,扔出致命的家伙后大吼“fire in the hole”,然后观察谁会识趣蹲下,谁则兀自挺立,很危险,但很好玩。

5. 雷军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公司,雷军为何这么做?

或许存在着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雷军将逐渐转移到幕后,并且致力于汽车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二是雷军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有实力的年轻人,从而保证小米公司的发展呈现出年轻化状态。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的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多家手机制造厂商。反观我国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小米公司和华为公司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雷军作为小米公司的最大股东以及创始人,自然会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小米公司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雷军更有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其他领域。

第一个原因:雷军将会协调自己的时间随着小米公司宣布进入汽车制造行业,这使得多位消费者开始关注小米汽车的最新状况。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目标,尤其是以小米公司为首的多家科技公司,涉猎于相关行业。除此之外,雷军已经带领着小米公司进入了公司发展的平稳阶段,他将更容易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生活。

第二个原因:或许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行业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了相关行业,并且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公司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公司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年轻工作人员和优质人才时,上升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小米公司作为发展状况十分良好的科技公司,自然也需要考虑年轻员工的升职空间。或许雷军想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小米公司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公司决策人员的变动引起了网友的重视。雷军作为小米公司的创始人,自然会得到更高的曝光机会,科技公司的职位变动非常正常。

雷军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公司,雷军为何这么做?

6. 为什么雷军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

在世人眼中,小米是一个手机公司。说破了天去,也就是家IT硬件企业。

论理,其他的手机制造企业,连IT厂商的边都不算,给小米一个IT企业的定性,主要还是看着雷军出身金山和投资了多个IT企业的面子。

一切因为22日,小米宣布获得新的融资而让世人逐步看清小米的正面目。

之前,据媒体报道,小米已经进行了几轮融资。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Morningside、启明和IDG,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宣布,成功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

而此次融资,据相关投行人士称,由DST独家投资,投资过程中小米没有与任何其他投资方接触。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经过其他投资竞价,此轮投资的估值会更高。

不仅仅此轮投资体现出了再次加码的DST对小米的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小米有了中国互联网百亿俱乐部的门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亿俱乐部老三家TAB(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垄断中国互联网多年以后,在8月底,奇虎360和网易的股价逼近80美元,总市值都接近百亿美元,加上小米,则百亿俱乐部一下子就多了3个准会员。所不同的是,大多数人都一直没把小米当做过互联网公司。

其实,小米潜伏的很深。短短3年时间,它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基本布局。

明面上,小米以手机成名。据Flurry统计,2013年前6个月,小米市场份额跃居第三,位于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之后。8月份,小米发布了799元的红米手机,首轮10万部一抢而空后,第二轮10万部再度发布。

但仅仅靠卖手机,小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年时间里就发展成百亿企业。

暗面上,小米通过短短3年的时间里,构筑了手机、MIUI、米聊的移动“三驾马车”。这是一个围绕着小米手机的小米生态系统。雷军此前多次强调,小米不只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说,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微软曾经在把Windows操作系统刻在CD上、放在盒子里卖”,但并不是说“微软是一家做纸盒子的公司”。言下之意,雷军说的正是小米的生态系统。小米基于安卓深度定制了自己的MIUI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围绕它而打造的一个庞大移动互联网平台。

而恰恰是其悄然布局成型的生态系统,才使得小米的百亿估值不至于变成互联网泡沫。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三星、苹果所把持,中低端市场被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几大国内厂商所占据。作为后来者的小米,靠的其实就是用高端机的品质卖白菜价的价格战。

这个策略,中国企业在多年来一直在运用。彩电企业用过,当年长虹、TCL就是靠价格战战胜了国外品牌;空调企业用过,当年的格力、海尔等就是靠“便宜”2字拿下了国内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手机企业也用过,众多国产手机用各种山寨机、千元机和诺基亚、三星血拼。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结果,即在价格战抵抗了外敌之后,立刻和自己人玩上了价格战,表面上消费者收益良多,但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在价格战中虚耗了实力,很快就在之后的颠覆式产品变革中败下阵来。

小米如果不布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它就会重蹈前辈的覆辙。

“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小米公司的具体业务是附着于这个硬件,而凌驾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换言之,小米所做的事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雷军的前不久对媒体的表态,也就有了切切实实现实的渴求。

为了实现这个,靠的不是小米这三年的发展,而是雷军自身的资源,一个“旧金山”为其缔造的资源优势。

所谓“旧金山”,指的是从金山公司出来闯世界的一群人。有媒体如此描述雷军和他的小米的资源布局:“它的产品,硬件团队来自摩托罗拉的班底,软件研发则有金山谷歌腾讯的老兵,都是雷军多年积累的人脉;它的价格,在跑分软件安兔兔的数字衬托下,是极具性价比;它的渠道,有通信运营商,有雷军投资的凡客等电商,也有与金山关系密切的巨头腾讯;它的推销,不乏限量发货等手法,不愁凡客、YY、UCWeb等雷军系公司老板站台,也少不了驱动之家等专业IT媒体的宣传造势。”
再大的布局优势,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估值百亿的小米接下来该如何扩大优势而不是扩大泡沫。

雨果·巴拉加盟小米,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碰巧撞上了小米成功融资,更不是因为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与同为谷歌员工的巴拉前女友的新关系这样的娱乐新闻导致巴拉的出走。

据媒体报道,前谷歌安卓产品开发副总裁雨果?巴拉将负责管理小米的国际业务拓展部门。

而从巴拉的履历上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小米的下一步战略。他在巴西长大,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随后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他2008年加盟谷歌,担任移动团队产品经理,之前还曾在语音识别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担任类似的职位。巴拉在谷歌任职的前三年在伦敦工作,后来调到加州山景城。

移动产品开发和针对安卓系统的全面优化将是巴拉在小米的初始任务,之后将是其全面推动小米国际化,以避免小米和国内同行们在一个锅里捞食,最终在价格战中逐步退下神坛。正如咨询公司BDA中国区董事长邓肯?克拉克所言,小米的问题在于:把小米当作小公司,但却又过大;当作大公司,但却又过小。克拉克认为,如果小米想要成为三星那样的大企业,那么就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多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中国研究总监尼可?彭就表示,巴拉作为前谷歌Android高管,将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小米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他表示:“如果小米能做好这一点,那么该公司将会实现跨越性发展。”

然而,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小米依然还是靠价格优势进军,其所谓的互联网特征并不会在其全球化步伐的起步阶段有多大作为。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内,价格低于250美元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达到49%,高于去年年初的31%。很显然,这一发展趋势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中国和印度的低价智能手机制造商。

问题在于,这一步从本质上和雷军的三驾马车目标是有阶段性冲突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降低,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避免的向其他第三世界移动,而小米的价格优势之中,有太多的核心硬件来自日韩厂商,其价格的脖子必然被他人所遏制,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小米的软件和服务并不见得比联想、360更高明,更不能和腾讯、百度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比拼。更遑论和国外厂商决战于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了。

正在逐步失去价格优势,又在软硬件和服务上没有核心优势的小米,光靠百亿的估值和一个外国人,其中国第四互联网公司的招牌,还只能是纸面上的画饼,当不得真。

7. 雷军把小米最终会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在世人眼中,小米是一个手机公司。说破了天去,也就是家IT硬件企业。

论理,其他的手机制造企业,连IT厂商的边都不算,给小米一个IT企业的定性,主要还是看着雷军出身金山和投资了多个IT企业的面子。

一切因为22日,小米宣布获得新的融资而让世人逐步看清小米的正面目。

之前,据媒体报道,小米已经进行了几轮融资。2011年底,小米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Morningside、启明和IDG,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宣布,成功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

而此次融资,据相关投行人士称,由DST独家投资,投资过程中小米没有与任何其他投资方接触。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经过其他投资竞价,此轮投资的估值会更高。

不仅仅此轮投资体现出了再次加码的DST对小米的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小米有了中国互联网百亿俱乐部的门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亿俱乐部老三家TAB(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垄断中国互联网多年以后,在8月底,奇虎360和网易的股价逼近80美元,总市值都接近百亿美元,加上小米,则百亿俱乐部一下子就多了3个准会员。所不同的是,大多数人都一直没把小米当做过互联网公司。

其实,小米潜伏的很深。短短3年时间,它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基本布局。

明面上,小米以手机成名。据Flurry统计,2013年前6个月,小米市场份额跃居第三,位于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之后。8月份,小米发布了799元的红米手机,首轮10万部一抢而空后,第二轮10万部再度发布。

但仅仅靠卖手机,小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年时间里就发展成百亿企业。

暗面上,小米通过短短3年的时间里,构筑了手机、MIUI、米聊的移动“三驾马车”。这是一个围绕着小米手机的小米生态系统。雷军此前多次强调,小米不只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说,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微软曾经在把Windows操作系统刻在CD上、放在盒子里卖”,但并不是说“微软是一家做纸盒子的公司”。言下之意,雷军说的正是小米的生态系统。小米基于安卓深度定制了自己的MIUI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围绕它而打造的一个庞大移动互联网平台。

而恰恰是其悄然布局成型的生态系统,才使得小米的百亿估值不至于变成互联网泡沫。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三星、苹果所把持,中低端市场被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几大国内厂商所占据。作为后来者的小米,靠的其实就是用高端机的品质卖白菜价的价格战。

这个策略,中国企业在多年来一直在运用。彩电企业用过,当年长虹、TCL就是靠价格战战胜了国外品牌;空调企业用过,当年的格力、海尔等就是靠“便宜”2字拿下了国内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手机企业也用过,众多国产手机用各种山寨机、千元机和诺基亚、三星血拼。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结果,即在价格战抵抗了外敌之后,立刻和自己人玩上了价格战,表面上消费者收益良多,但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在价格战中虚耗了实力,很快就在之后的颠覆式产品变革中败下阵来。

小米如果不布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它就会重蹈前辈的覆辙。

“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小米公司的具体业务是附着于这个硬件,而凌驾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换言之,小米所做的事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雷军的前不久对媒体的表态,也就有了切切实实现实的渴求。

为了实现这个,靠的不是小米这三年的发展,而是雷军自身的资源,一个“旧金山”为其缔造的资源优势。

所谓“旧金山”,指的是从金山公司出来闯世界的一群人。有媒体如此描述雷军和他的小米的资源布局:“它的产品,硬件团队来自摩托罗拉的班底,软件研发则有金山谷歌腾讯的老兵,都是雷军多年积累的人脉;它的价格,在跑分软件安兔兔的数字衬托下,是极具性价比;它的渠道,有通信运营商,有雷军投资的凡客等电商,也有与金山关系密切的巨头腾讯;它的推销,不乏限量发货等手法,不愁凡客、YY、UCWeb等雷军系公司老板站台,也少不了驱动之家等专业IT媒体的宣传造势。”
再大的布局优势,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估值百亿的小米接下来该如何扩大优势而不是扩大泡沫。

雨果·巴拉加盟小米,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碰巧撞上了小米成功融资,更不是因为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与同为谷歌员工的巴拉前女友的新关系这样的娱乐新闻导致巴拉的出走。

据媒体报道,前谷歌安卓产品开发副总裁雨果?巴拉将负责管理小米的国际业务拓展部门。

而从巴拉的履历上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小米的下一步战略。他在巴西长大,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随后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他2008年加盟谷歌,担任移动团队产品经理,之前还曾在语音识别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担任类似的职位。巴拉在谷歌任职的前三年在伦敦工作,后来调到加州山景城。

移动产品开发和针对安卓系统的全面优化将是巴拉在小米的初始任务,之后将是其全面推动小米国际化,以避免小米和国内同行们在一个锅里捞食,最终在价格战中逐步退下神坛。正如咨询公司BDA中国区董事长邓肯?克拉克所言,小米的问题在于:把小米当作小公司,但却又过大;当作大公司,但却又过小。克拉克认为,如果小米想要成为三星那样的大企业,那么就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多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中国研究总监尼可?彭就表示,巴拉作为前谷歌Android高管,将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小米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他表示:“如果小米能做好这一点,那么该公司将会实现跨越性发展。”

然而,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小米依然还是靠价格优势进军,其所谓的互联网特征并不会在其全球化步伐的起步阶段有多大作为。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内,价格低于250美元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达到49%,高于去年年初的31%。很显然,这一发展趋势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中国和印度的低价智能手机制造商。

问题在于,这一步从本质上和雷军的三驾马车目标是有阶段性冲突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降低,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避免的向其他第三世界移动,而小米的价格优势之中,有太多的核心硬件来自日韩厂商,其价格的脖子必然被他人所遏制,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小米的软件和服务并不见得比联想、360更高明,更不能和腾讯、百度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比拼。更遑论和国外厂商决战于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了。

正在逐步失去价格优势,又在软硬件和服务上没有核心优势的小米,光靠百亿的估值和一个外国人,其中国第四互联网公司的招牌,还只能是纸面上的画饼,当不得真。

雷军把小米最终会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8. 雷军把小米最终会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雷军把小米最终会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在世人眼中,小米是一个手机公司。说破了天去,也就是家IT硬件企业。  论理,其他的手机制造企业,连IT厂商的边都不算,给小米一个IT企业的定性,主要还是看着雷军出身金山和投资了多个IT企业的面子。  一切因为22日,小米宣布获得新的融资而让世人逐步看清小米的正面目。  之前,据媒体报道,小米已经进行了几轮融资。2011年底,小米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Morningside、启明和IDG,估值2.5亿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宣布,成功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  而此次融资,据相关投行人士称,由DST独家投资,投资过程中小米没有与任何其他投资方接触。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经过其他投资竞价,此轮投资的估值会更高。  不仅仅此轮投资体现出了再次加码的DST对小米的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小米有了中国互联网百亿俱乐部的门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亿俱乐部老三家TAB(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垄断中国互联网多年以后,在8月底,奇虎360和网易的股价逼近80美元,总市值都接近百亿美元,加上小米,则百亿俱乐部一下子就多了3个准会员。所不同的是,大多数人都一直没把小米当做过互联网公司。  其实,小米潜伏的很深。短短3年时间,它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基本布局。  明面上,小米以手机成名。据Flurry统计,2013年前6个月,小米市场份额跃居第三,位于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之后。8月份,小米发布了799元的红米手机,首轮10万部一抢而空后,第二轮10万部再度发布。  但仅仅靠卖手机,小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年时间里就发展成百亿企业。  暗面上,小米通过短短3年的时间里,构筑了手机、MIUI、米聊的移动“三驾马车”。这是一个围绕着小米手机的小米生态系统。雷军此前多次强调,小米不只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说,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微软曾经在把Windows操作系统刻在CD上、放在盒子里卖”,但并不是说“微软是一家做纸盒子的公司”。言下之意,雷军说的正是小米的生态系统。小米基于安卓深度定制了自己的MIUI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围绕它而打造的一个庞大移动互联网平台。  而恰恰是其悄然布局成型的生态系统,才使得小米的百亿估值不至于变成互联网泡沫。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三星、苹果所把持,中低端市场被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几大国内厂商所占据。作为后来者的小米,靠的其实就是用高端机的品质卖白菜价的价格战。  这个策略,中国企业在多年来一直在运用。彩电企业用过,当年长虹、TCL就是靠价格战战胜了国外品牌;空调企业用过,当年的格力、海尔等就是靠“便宜”2字拿下了国内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手机企业也用过,众多国产手机用各种山寨机、千元机和诺基亚、三星血拼。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结果,即在价格战抵抗了外敌之后,立刻和自己人玩上了价格战,表面上消费者收益良多,但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在价格战中虚耗了实力,很快就在之后的颠覆式产品变革中败下阵来。  小米如果不布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它就会重蹈前辈的覆辙。  “移动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小米公司的具体业务是附着于这个硬件,而凌驾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换言之,小米所做的事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雷军的前不久对媒体的表态,也就有了切切实实现实的渴求。  为了实现这个,靠的不是小米这三年的发展,而是雷军自身的资源,一个“旧金山”为其缔造的资源优势。  所谓“旧金山”,指的是从金山公司出来闯世界的一群人。有媒体如此描述雷军和他的小米的资源布局:“它的产品,硬件团队来自摩托罗拉的班底,软件研发则有金山谷歌腾讯的老兵,都是雷军多年积累的人脉;它的价格,在跑分软件安兔兔的数字衬托下,是极具性价比;它的渠道,有通信运营商,有雷军投资的凡客等电商,也有与金山关系密切的巨头腾讯;它的推销,不乏 *** 发货等手法,不愁凡客、YY、UCWeb等雷军系公司老板站台,也少不了驱动之家等专业IT媒体的宣传造势。”  再大的布局优势,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估值百亿的小米接下来该如何扩大优势而不是扩大泡沫。  雨果·巴拉加盟小米,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碰巧撞上了小米成功融资,更不是因为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与同为谷歌员工的巴拉前女友的新关系这样的娱乐新闻导致巴拉的出走。  据媒体报道,前谷歌安卓产品开发副总裁雨果?巴拉将负责管理小米的国际业务拓展部门。  而从巴拉的履历上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小米的下一步战略。他在巴西长大,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随后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他2008年加盟谷歌,担任移动团队产品经理,之前还曾在语音识别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担任类似的职位。巴拉在谷歌任职的前三年在伦敦工作,后来调到加州山景城。  移动产品开发和针对安卓系统的全面优化将是巴拉在小米的初始任务,之后将是其全面推动小米国际化,以避免小米和国内同行们在一个锅里捞食,最终在价格战中逐步退下神坛。正如咨询公司BDA中国区董事长邓肯?克拉克所言,小米的问题在于:把小米当作小公司,但却又过大;当作大公司,但却又过小。克拉克认为,如果小米想要成为三星那样的大企业,那么就需要把眼光投向更多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C *** ys中国研究总监尼可?彭就表示,巴拉作为前谷歌Android高管,将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小米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他表示:“如果小米能做好这一点,那么该公司将会实现跨越性发展。”  然而,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小米依然还是靠价格优势进军,其所谓的互联 *** 征并不会在其全球化步伐的起步阶段有多大作为。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内,价格低于250美元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达到49%,高于去年年初的31%。很显然,这一发展趋势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中国和印度的低价智能手机制造商。  问题在于,这一步从本质上和雷军的三驾马车目标是有阶段性冲突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降低,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避免的向其他第三世界移动,而小米的价格优势之中,有太多的核心硬件来自日韩厂商,其价格的脖子必然被他人所遏制,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小米的软件和服务并不见得比联想、360更高明,更不能和腾讯、百度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比拼。更遑论和国外厂商决战于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了。  正在逐步失去价格优势,又在软硬件和服务上没有核心优势的小米,光靠百亿的估值和一个外国人,其中国第四互联网公司的招牌,还只能是纸面上的画饼,当不得真。
  雷军如何将MIUI打造成小米的先行者  革新设计  MIUI10的全新设计语言,为你带来浑然一体的全面屏体验。去掉了MIUI9中分割感强烈的模块化设计,将界面背景充满整个屏幕,彰显屏幕的视觉冲击。契合硬件曲线的圆角卡片漂浮于背景之上,为界面带来层次感,合适的空隙留出了呼吸感的同时将信息聚类展示。
  雷军到底想把小米做成什么样的  小米的营销强大。现在线下都听说了小米这个牌子。你进个手机店基本也都有小米手机卖。当然也包括有个别的是山寨小米手机,你就知道小米手机有多火了。小米很多的量是线下走的。
  怎样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女人喜欢的男人  你要提高自我意识,要有独特的自我魅力,最主要的是自信。
  名著导读 童年 阿廖沙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他变得十分成功,在大学里学习,并加入了无产阶级行列。  阿廖沙善良、勇敢、坚强,对生活有积极态度与反抗精神,并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不安于现状.小阿廖沙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一幕又一幕,也许正是这一切铸就了高尔基坚强、不屈的品质,也许从小经受了意志、品质上的磨练才使高尔基成了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想把所在的部门打造成什么样的团队  有铁的纪律、有高强度的凝聚力、有完全彻底的执行力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  实现这一目标,对于部门的管理者、领导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需要有超强的个人人格魅力,还需要有高超的团队管理艺术。
  女人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就遇到什么样的男人  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只是为了激励女人多注重形态礼仪,这样更容易遇到比较有修养有档次的人,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火箭今年夏天会打造成什么样子  呵呵,打造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谁都不知道,不过他在怎么打造,好像也永远跨不过牛马,太阳这关!!!!看来得等上几年,等DEN,NASH他们老了在看看吧!!!!呵呵,我这样说,LZ可能不爽吧,不过这是事实,你不接受也没关系!!!!
  究竟把心打造成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成佛!  佛是福慧圆满的两足尊啊。福慧双修,到一定程度,开悟了,了知了性空,才是入了正修之门。成佛不是靠理论研究,要实修,佛教的智慧,不是文字,是般若,是实证的东西。没有积足够的福报,不守戒律,不依师实修,开悟是不可能的。
  说黑洞会爆炸,最终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  宇宙是浩瀚无限的,也是无边无际的,无始无终的。目前人类认知的宇宙只局限于“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论中。而大爆炸的中心就是“黑洞”,大爆炸后宇宙开始向四周膨胀,而宇宙膨胀结束后,黑洞开始吸收宇宙中所有星体,物质,包括光,最终形成新的宇宙,形成新的“大爆炸”,并以此永远无限循环。  要彻底解开宇宙之谜,黑洞之谜今后需要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发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