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

2024-04-29

1. 诸子百家名言

墨子名言选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诸子百家名言

2. 诸子百家名言

诸子百家名言荟萃 1. 天地方圆,不是用规矩制作出来的;日月星散布光明,不是磨光的力量;春天鲜花灿烂,不是浸染所称的色彩。应当知道那至真,贵在天然啊。2. 不要争取不可能得到的,不要勉强力不胜任的,不要告诉不想知道的。争取不可能得到的,勉强力不胜任的,告诉不想知道的,这就叫老而无功。3.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改变或者废弃规矩,羿这种神射手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改变拉弓的规格。君子拉满弓弦却不发箭,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他们在路上合适的地方站着,有能力的人就会跟上。”4.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还不如抓紧片刻时间学到的多;我曾经踮起脚来远望,但不如登到高出看得远看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很远的人也能看到;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他善于走远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和黄河。君子与一般人的素质没有不同,只是他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 世人不管是愚笨,是聪明,都想多识人,广见事,却又不肯读书,这就如同想饱而懒得做饭,想暖而又懒于裁衣了。6.从事学习不如从事求师。老师,是做人的标本模范。7. 勤学好问,闻见多,记忆力强,这种人才世间有很多;能够著书立说,议论古今的是非通变,一万人中难有一人。大凡学术贵在贯通的原因,是在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如果只是诵读,即读文学又读学术,即是诵读千篇以上,也不过如同鹦鹉学舌巴了。8. 孔子说:“只是具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人,厌恶人。”9.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爱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爱。”10.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11.学习要牢固专一,一方面进入学习,一方面又离开学习,只不过是平庸之人罢了。全部地了解它,掌握它,这以后才称得上学习。君子之道不完全、不纯粹是不能够成为美的。12. 孟子说:“一个人讲话很轻率,是因为他没有承担什么责任。”13. 孔子说:“应当跟他谈话而没有跟他谈话,那是错过了人才;不应当跟他谈话却跟他谈话,那是浪费了话语。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口舌。”孔子说:“信仰主张不相同,不能一起商量事情。”14. 孔子说:“诚心诚意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如果不听就算了,不要自讨羞辱。”15. 我听说交友详审周全的不会失掉朋友,交友繁杂的大多好后悔。所以先哲总是首先选择而后结交,而不是先结交而后选择。16. 以精神为主,身体会从而收益;受身体所控制,精神就会从而受害。精神气志,在性情恬静、不断充实者那里,会日益强壮;在性格暴躁、不断消耗者那里,会日益衰竭。所以圣人会调养他的精神,和缓他的意气,平顺他的身体,从而与自然大道相沉浮俯仰。17. 各种享乐,产生于治理得好的国家;忧患,产生于混乱的国家。一味追逐享乐却贻误治国的,并不是真懂得享受的人。所以贤明的君主,必定首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以后各种享乐便可以从中获得;昏庸的君主必定一味追逐享乐却贻误治国。18. 能言者无不赞扬尧,而尧时的政治并不一定都好;举世无不贬低纣,而那时政治并不一定都失误。所以一枝枯败,无损繁林的茂盛;灏麦冬生,不能缓解众多植物的枯败。西施有缺点而无损其美,是因为美多;嫫母有优点却不能挽救她的丑,是因为丑得厉害。19. 见识不远的,不能和他谈论大道;智慧不高的,不能和他研究至理。20. 大道广大妙绝,难以形容指称;大辨识透万物,难以平常言论;大仁惠爱群品,不讲小恩小惠;大廉洞察事理,并不讲求小的逊让;大用宏接外物,没有忌刻害人之心。 诸子百家名言 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6�1乾�6�1象》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6�1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6�1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6�1告子下》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6�1修身》        明志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6�1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6�1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6�1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6�1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6�1陈涉世家》     诚信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6�1鱼父》  2.轻诺必寡信。——《老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6�1学而》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6�1为政》。  5.民无信不立。——《论语�6�1颜渊》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6�1子路》果:果断     持节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6�1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6�1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6�1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1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6�1尽心上》     重义  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6�1晋语》  2.见利思义。——《论语�6�1宪问》  3.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6�1经说上》  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6�1尽心上》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6�1告子上》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6�1荣辱》                              贵和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1学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6�1子路》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6�1梁惠王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6�1公孙丑》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6�1学而》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6�1颜渊》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6�1_'莀P'莀?山木》     厚仁  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6�1里仁》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6�1八佾》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1颜渊》  4.宽则得众。 ——《论语�6�1阳货》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6�1梁惠王》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6�1公孙丑》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6�1离娄下》  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6�1荣辱》

3.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
1.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子思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

4. 诸子百家的法家所出的词语或名言

商鞅:

徒木立信(或南门立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国;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法及太子;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大爱不爱,大仁不仁。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韩非子:

自相矛盾 郑人买鞋 讳疾忌医 杀猪教子 三人成虎 中饱私囊 子罕辞玉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买椟还珠 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有的放矢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维谷

5. 诸子百家名言10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言必信,行必果。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大学》经典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1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中庸》经典名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孟子》经典名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15、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6、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孝经》经典名句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3、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5、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  
6、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7、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8、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9、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0、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11、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12、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1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14、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15、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16、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17、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18、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礼记》经典名句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3、择师不可不慎也。
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4、富润屋,德润身。
15、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8、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19、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2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德经》经典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诸子百家名言10句!

6. 诸子百家的名言名句

儒家名言警句集锦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孔子名言选录: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

7. 诸子百家名言10句!

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8.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0.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
11.
不满意请追问,望采纳O(∩_∩)O谢谢

诸子百家名言10句!

8. 诸子百家名言精编

    导语: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诸子百家正是在那时出现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诸子百家的.各家名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务 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奉 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
      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
      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勤 俭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求 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审 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好 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尚 勇 
      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