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2024-05-13

1.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调查分析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型号司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实证材料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料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由第五题调查结果可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就反映出社团活动在我校的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社团活动的好与坏,成与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对我校总体发展产生作用。由问卷第六题可反映出学生们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希望,即社团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文化活动,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多产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受益。
大学生主动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了有着一种积极的热情和踊跃参加的激情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即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的主动上进的想法。作为社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不仅对会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势,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从而对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吸引力(见第七题)。导致在社团招募新社员和组织活动时,学生的配合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于社团相应的重视,在社团的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三、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项制度要赏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必要形式的奖励,而对于无视规章制度有意违反校规者,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在规章制度面前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在这方面,我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普遍认为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我校是一所刚刚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许多未成型的观念和体制,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创新。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优良的校园群体意识和文化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即变革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具体的方针政策等,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通过制度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
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引导大学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要素的创造者、客体要素的优化者、行为要素的实践者、制度要素的遵循者和精神要素的体现者。同时,高校在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系统时要尊重学生的根本利益,树立学生群众观,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维护学生,要善于培植强势的优秀人才和特长人才群体,要善于培植有潜质和个性突出的人才群体,把学生当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2. 怎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总结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
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
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
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
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
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
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
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
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
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
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
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
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
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

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
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
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
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
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
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
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
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
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
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
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
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
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
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
境。

3. 小学校园文化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怎么写

小学校园文化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小学校园文化管理情况调查报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调查报告的目的,第二个就是描写调查的具体过程和数据,第三个要描写调查报告的结果和分析。小学校园文化管理调查报告1一、调查工作概述(一)、调查概况笔者于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__县____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二)、调研目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三)、调查切入点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四)、调查时间及对象调查时间9月20日—1月20日调查对象__县____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五)、学校概况__县____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____基金小学。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__县____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1、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2、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3、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__县____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4、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三、调查收获与思考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1、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2、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3、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4、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5、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小学校园文化管理调查报告2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一、学校简介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二、文化现状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一)武术特色: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指出的是,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重庆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重庆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二)竹韵文化:围绕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班牌等等的设计工作,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种媒介中;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三、存在问题虽然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四是校园卫生做得多,保持差,乱丢垃圾现象十分突出。语言不够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牌佩带坚持不好,乱涂乱画时有发生。五是部分干部教师缺乏正确的校园文化观,潜意识还存在主、副课观点,始终顽固坚持传统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就是高中考试中十分重要的艺术体育考试,也认为是小儿科现象。评优评先、奖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考虑艺术体育教师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长教师也存在工作消极情绪。四、今后方向为此我们认为学校下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将着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尽快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时间表,严格检查力度,务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号。二是在原有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能分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质的工作,要严格执行领导负责制,落实领导具体负责。三是在当前基础上,有效利用学校的围墙、教室、花园、房屋、操场、廊道,以及学校广播站、电脑、网页、校刊、校报、校讯通等,全面丰富学校文化氛围,如张贴校徽,播放校歌,强力营造文化氛围。四是重点开展武术活动,开设专门的武术课,尽快形成武术周活动体系,尽快形成全校参与的高潮,建设学校武术用教室和陈列室。以此为核心,将学校已经颇有影响和成绩的艺术、体育特长训练做大、做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了学校办学的教育魅力,还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今后,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努力创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万盛这方热土培养大量有用的。小学校园文化管理调查报告3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调查时间:201__年5月至10月。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三、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的学生做的较好,13%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平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四、做法与成绩: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文化长廊历代书法家作品集(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随处可见的名言学生活动(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五、建议与措施: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校园文化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怎么写

4. 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校园文化建议书》
校园是我家,文化靠大家,确切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可能更好地学习、生涯,我们需要一个精美协调、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当“从我做起,从当初做起”,为建设美妙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奉献。为此,我向全校的同学们建议:
一、在教室一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吃货色等不文明景象的产生。
二、讲求诚信,以准确的心态看待测验,将考试舞弊行动驱赶出校园外。
三、留神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便蹂躏草坪,不抽烟、不酗酒。
四、迷信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公道应用时光,争做网络道德榜样、文明使者、保险卫士。
五、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相互辅助。
六、按时上课、不迟到、不迟到、不缺课、保障上课纪律。
七、以校为家,爱惜公共设施,不破坏公物,谢绝课桌文明。
八、遵照公共规矩,保护畸形的校园秩序。
敬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道德标准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言行上。

5. 浅谈怎样建设校园文化


浅谈怎样建设校园文化

6. 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哈尔滨市宾县糖坊镇中心校 葛庆权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地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生命力的学校。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师生通过教育家学与管理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教育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应该把学生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 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校园里充满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学会宽容和坚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可以在班级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正视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请学、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为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的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们来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参与响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避免教条/结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亚里士多的认为:“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的快乐,从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校园成为精神家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快乐的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成为师生互相尊爱的花园,每个教师和学生在这里都能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爱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成员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个性需求。积极倡导人际关系的简单化,让每位教师每天都心情舒畅的工作,体验人生的快乐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充分理解教师,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状况,领导关心下属的方方面面,让其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和幸福。帮助教师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发展,为他们成长创造机遇,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领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学的激励鼓舞人,这对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推动的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搞花架子。 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使用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制订目标时,往往不注意班级实际情况,盲目要求或任意提高,这样班集体建设就不可能达到目标,班主任老师制订的目标也就形同虚设,成了花架子。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建设目标。譬如有这样一个班级:全班同学爱好广泛,班委干部各行其是,班集体缺乏向心力。作为班主任,不仿制订这样的远景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针对这种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班委干部委任制,激发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达到班级干部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凡此种种子目标,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不可能像对成人那样处理。因此,在选择具体措施的时候,我们不仿搬用魏书生老师的那样“惩罚”:不守纪律让他唱首歌,不肯读书让他讲个故事;不完成作业或做了坏事让他写个几百字的“说明书”。长此以往,一再顽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也会自觉地为班集体建设出一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学习活动,力求在学校和教师的上导作用之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关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交往的主动关心和作用根据我们研究,这种学习活动按学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本质上是学科活动,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我们强调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自主性,反对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搞机械灌输,要求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倡将一些理科的演示实验扩充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语文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原先由教师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二类活动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学科课堂教学的时空,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活动课。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但社会生活内容已被引进。因此它既是学科课程的适当延伸、扩展,又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我们要求在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气息。人文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日积月累、自悟和感悟丰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这比简单的说教和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把校舍建设成与生活化德育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产物,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以“美观、简洁、实用、素雅”为设计路线,让学生和老师一走进校园就有回家的感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将环境教育拓展到不经意中,学校环境建设将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机的结合起来。

7.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下面请看我为大家提供的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        为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县政协2012年工作安排,县政协常委会组织文化界的委员,对全县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队伍现状 
        1、文化管理队伍
        文化管理机构2个,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文联。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编制19人,在职人员19人,主管全县文化事业的规划发展与建设。负责对9个事业单位(其中5个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行政管理、党务、业务领导和12个镇(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的业务指导;文联编制5人,在职5人。
        2、公共文化专业队伍
        文化事业单位5个,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编制93人,在职职工75人。25岁以下的5人,占6.67%,26岁至35岁的14人,占18.67%,36岁至45岁的27人,占36%,46岁以上的29人,占38.66%;本科13人,专科47人,高中13人,初中2人;副高职称6人,占8%,中级职称24人,占32%,初级职称19人,占25.34%,有26名职工没有专业职称,占34.66%。
        3、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情况
        全县镇(场)综合文化站12个,共有职工55人,其中,25岁以下8人,占14.5%;26岁至35岁25人,占45.4%,36岁至45岁的10人,占18.2%,46岁以上的12人,占21.9%;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助师、高级技师、技师、高中级工等28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16人,借用到其他岗位的11人。
         二、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1、公共文化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从年龄结构看,公共文化专业队伍年龄老化,年龄在46岁以上的有29人,占职工总数的38.66%,如文化馆,16名职工中,超过46岁的高达13人,平均年龄44.8岁;图书馆14名职工的平均年龄47岁,超过46岁的9人。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已经退休或马上面临退休,文化专业队伍后继乏人,人才的短缺使群众文化建设受到影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乌兰牧骑四个单位都不得不聘用一部分专业人员,但工资待遇过低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从专业结构看,目前,我县缺少群众文艺辅导、编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知识结构看,全县公共文化专业队伍人员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且所学专业对口比例偏低。同时,多年来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注入,各公共文化单位又没有足够资金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专业培训,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力量薄弱,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
        一支过硬的镇(场)文化队伍是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但当前我县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却面临诸多问题。由调研得知,全县12个镇(场)综合文化站共有职工55人,其中,28人从事广播电视维护工作,有11人在编不在岗,16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其中15人是最近新分配的)的人员中,只有1人能够进行文艺辅导,无法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管理机制上,实行的是“行政上隶属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使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借用到镇政府从事其它工作,导致文化站编在人不在。文化主管部门又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缺少交流,缺乏工作活力,镇(场)综合文化站也就处于 “管不实、抓不牢”的“两难”境地。
        3、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很大困难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虽然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县对民间艺人的管理还处于无序、松散状态,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少激励机制。现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多数是老年人,生活、工作条件差,又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经济效益,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没人愿意学习继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境况。
         三、建议和对策 
        1、更新文化队伍建设理念,创新文化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及时研究涉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出台优惠的文化人才政策,尽快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并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二是要摸清我县文化队伍资源家底,制定文化队伍建设规划。要在充分掌握文化人才资源种类、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文化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加以落实。
        2、实现公共文化专业队伍结构合理化,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政府要针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点,制定并落实好选拔、任用、激励和评价等方面的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选拔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充实到各文化单位,以缓解人才紧缺的现状。二是立足现有人才,有针对性地抓好培训工作,调整现有人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通过短期与长期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等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让文化人才经常有机会接受水平相对较高的理论、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我县目前群众文艺辅导、编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比较薄弱的现状,加强对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培训、选拔、调整、充实等形式,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人员数量足够的公共文化专业队伍。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
        一是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深化镇(场)综合文化站体制改革方式方法,由县文广电局对镇(场)综合文化站进行垂直管理,理顺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等机制,建立健全综合文化站的绩效考评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推动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真正发挥出文化站的作用。三是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指导和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使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和民间文艺团体形成合力,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4、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人的消失是非物质文化的遗失。因此,政府要积极做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对于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对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一定的扶持补贴;对于列入自治区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解决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县委、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文化单位的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渠道保障文化人才的利益,逐步提高文化人才的待遇;要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文化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为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为促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需求,近期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对我县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文化建设的特点 
        近年来,我县公共文化建设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
        1、网络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县级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一个,藏书148300册,馆藏文物近万件(套)。近几年,投资1000万元的新图书馆主体已竣工;县“五馆四中心”中联建的县文化馆、博物馆已进入装修阶段。三个新馆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变我县图、文、博三馆标准档次低、设备差、服务方式落后的现状。2010年以来,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并统一建有“四室一厅”(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特色活动室及多功能厅)。在村一级,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覆盖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
        2、活动逐步丰富。首先抓基础作用发挥。全县图、文、博三馆年接待读者、参观人数近19万人次,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娱乐阵地和精神家园。其次是抓基本场所建设。整合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已建成全县农村标准化文化广场19个。再次是抓基本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组建各类群众表演队178个、社团17个,送戏下乡140场。第四是抓基本演出活动。近三年来,县、乡(镇)、村都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不同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累计达253次,还通过组织全县民歌大赛、民俗技艺大赛、广场舞大赛、农民读书节、各类艺术展、爱国主义教育展等,吸引群众参与达60余万人次。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8. 江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共同成长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它对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刻而长远的。优质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赋予校园健康、温馨、自信、向上的精神气质,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师生,激发其内在的正能量,让校园迸发出活力。
 
 一、缘起与现状 江南学校作为镇江初中教育的排头兵,风雨十余载,一路走来,积淀丰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其中尤以“和谐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江南人心中不言的共识。
 
 然而,长期以来追求本真、质朴,崇尚内在和融的江南人却忽略了外显文化的作用。由于物质文化建设投入相对缺乏,重视不足,校园环境设施多显陈旧破败之色,校园文化景点也呈苍白匮乏之态。此番情状与江南学校的遐迩美誉相去甚远,反差强烈,已成为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的一块短板。
 
 上学期,市教育局赵珏局长走访调研江南学校,在实地查看了校园之后,赵局长敏锐地发现了学校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主动提出由市局出资,帮助学校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赵局长的指示如醍醐灌顶让人警醒。我们强烈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构思与行动
 
 知耻后勇,江南人立刻行动起来!校领导多次召开行政会商讨,确立了以“和谐育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成立了龚双明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并做出了明确的分工:蔡承明副书记主要负责校园环境整治出新,陈显骏副校长主要负责文化建设。
 
 接到任务,工作小组立即行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指导下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为形成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工作组先后前往镇江外国语学校、镇江市实验学校、镇江市第三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等兄弟学校进行考察,吸取借鉴这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联系落实设计和施工单位,并在设计单位的协助下共同完成了校园文化的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校行政会最终确定的方案,江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是“和谐育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项和20多个子项(见附表)。
 
 1、确立“和谐育人”为校园文化主题。这个主题一经龚双明校长提出,立刻得到了全体行政会成员的一致赞同。“礼之用,和为贵”“和谐”的理念是江南学校创办以来一直秉持的办学和育人理念。江南人认为:“和”是万物的本源与象征,是事物健康发展的正道,自然和则美,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安,学校和则兴。和谐育人是顺应教育的内在规律,和谐育人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的过程。围绕这一主题,学校迅速起草并通过了《镇江市江南学校“和谐育人”理念释义》文稿,并以此统领学校文化建设思路。
 
 2、校园环境的布置突出一个“和”字。我们在学校的中心位置
 
 设置了一块巨石,上书一个硕大的“和”字,以此凸显学校“以和为贵”、“和谐育人”的文化理念;同时,还将学校的两条主干道分别命名为“通和路”、“和美路”,一条连接教学楼与办公楼的走廊命名为“和悦廊”;并为“通和路”“和美路”连同另外两条路“乐学路”、“大成路”一道设置了路牌,路牌上也印上了隐约可见的“和”字。
 
 学校的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宿舍楼原本有楼名,为镇江教育前辈徐柏林先生于江南学校建校之初所命名。两栋教学楼分别为“乐学楼”与“大成楼”。乐学取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勉励学子好学乐学,以学为乐;大成则取自《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以此勉励学子学有所成。一栋宿舍楼名为“乐群楼”,取自《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勉励师生敬业乐群,和睦相处。此次文化建设中,这三栋楼的楼名我们予以了保留;而对综合楼原本的楼名进行了更改,更名为“行知楼”,其意在纪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勉励全体教师学陶师陶,以先生为楷模,为人师表。
 
 我们为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设置了楼宇楼层分布落地展台,展台的铭牌上除了楼名、楼层分布的内容外,还给楼名的命名加上了一句话的注释,融入了文化的内涵。我们为“行知楼”配上的一句话取自陶行知先生的原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同样,我们在每块楼宇铭牌,以及校门口新设的一块“校园平面示意图”上也嵌入了一个隐约的“和”字。
 
 江南学校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单位,校园内花团景簇,绿树成荫,中心花园碧池荡漾,假山滴翠,原有的绿化景观就给人以赏心悦目,如入画境之感。为了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丝人文教育的色彩,我们在花草树木之间精心设置了30多块花草牌,除了一些提示爱护花草的警示牌以外,大多为精选的中华文化经典格言。师生漫步园中,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句既唯美律动又发人深省的话语,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其濡染浸润之效瞬间获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