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2024-05-13

1. 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世上最不能等待的是孝顺父母。最近朋友的母亲脑出血,做了手术后一直昏迷不醒。朋友悔恨交加,恨自己整天忙于工作,忽视了自己年事已高的唯一的亲人——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出来工作以后身边好多个朋友都经历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我看着她憔悴的身影,鼻子一阵酸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如今看着她缺席的位置,她终于可以多陪陪她的母亲了。只是那个地方叫医院而不是家。
  
 以前父母陪着我们成长,长大后我们却是出门在外的多,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不知不觉中,父母一天天变老,腰背慢慢驼下去,以前那个带着我们到处跑着玩儿的背影也只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子欲养而亲不在真不是一句空话,别让自己后悔,经常多给家里一个电话。陪伴,不是指过年的时候才回家。
  
 养儿方知父母恩,亲身经历才会感同身受。2014年我也做了妈妈,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再到坐月子,其中的苦不是文字可以描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当年妈妈生我也是如此这般的受着吧,可却从没有抱怨过儿女一句。都说儿女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妈妈当初也是那样九九八十一难生下的我们。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学校里的自费活动都是不参加的。有一次被老师强制买一个学习用品,每人要交5块钱。拖到最后全班就剩我一人没交,被老师点名批评。当时觉得万分愤恨和委屈,为什么我爸不给我钱。那天中午放学回家对父母发了一通脾气,结果钱没问到却是被老爸打了一顿。最后我爸也是饭都没吃甩手出了门。当天晚上我妈就拿了5块钱给我。
  
 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心安理得地拿着钱去上交了。后来我再大一点的时候,妈妈跟我聊起这件事,才知道那时候老板拖欠工资,当时爸爸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下顿的伙食费在哪里都还不知道。我开口就要5块钱,要知道那是当时我们家两天的生活费啊,最后还是我爸厚着脸皮跟三姨借的钱。
  
 都说养儿防老,但现实中大家迫于生计,山高水远他乡久留,常回家看看的日子是少之又少。从2013年7月1日钱,不常回家看望父母将违法。从此行孝不仅有道德上的约束还有法律上的规定。当然我想很多当爹当妈的肯定不会舍得状告自己的子女。但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无非就是想要大家知道,行孝要趁早。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高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动物都知道孝顺,何况更称为万物之灵的我们。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煮的菜太难吃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要大声叫才听得见;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爱出远门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说明父母真的老了。
  
 都说人到了一定年纪都要做好哪天亲人突然不在了的心理准备。而我希望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你依然安康。

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2. 百善孝为先,行善要及时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为百善之首,“孝”为人之本。
  
  
 因此,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能忘恩!
  
  
 
                                          
 很多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可当我们开始懂的时候,年岁已不再回头。
  
  
 这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错过了永无弥补。
  
 周国平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失去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要说岁月无情,时间是罪魁祸首。
  
  
 当年那个可以撑起一片天的伟岸身躯,如今也不得不佝偻着残腰;
  
  
 那双曾在你屁股上拍出清晰掌印的手掌,如今连抬起都彷佛过了半个世纪;
  
  
 小时觉得父母在耳边唠叨,耳朵都起茧子了,如今想再听母亲唤一声乳名都是奢望。
  
  
 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父母却日渐衰老。
  
  
 
                                          
 有人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为人子女者,切莫把来日方长挂在嘴边,因为大都数离别的一面就是最后一面。
  
  
 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人生最大的遗憾。
  
  
 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3. 百善孝为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百善孝为先,

4. 百善孝为先

  字面上就是孝顺是至善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於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顺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顺从,比如对媳妇对公婆的孝顺,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顺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4章内容相关,故一并解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编辑本段戊子季秋念孝文·百善孝为先第十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为何以孝为百善之先?其实正因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这又为何?因没有孝,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这叫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人栽果树,此树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开花结果。就算是“人参果树”那样精贵的树种,也要三万年一开花,三万年一结果。没有受人滋养而不报答的天地道理,这就是天经地义。   我们看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老父母,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   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间,《论语》记先师之言曰:三十而立。为何是三十才称为“立”?“立”,是以人伦人道人理立在天地之间。以德行道理立,断然不是以“财利”立。人生到三十岁的年纪,非但自己为人子女,并且已作人父母,应上知人子之道,下知为父母之道。关于人为何而来?如何而来?将往何处?当做何行?这些根本的知识,应有一番体认。这种体认,并非一定用文字文章文采编织成锦绣出来,比如乡间的老人,他们不识字,却行善积德,友待乡邻。这种知识,不是从书本而来,不是从锦绣文章而来,而是数十年为人之行的体认。因为“道不远人”(《中庸》),根本的道理是最简单易行的。这就是,《论语》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在“行”之后,这是根本的次序。   并且,假如,人在未有“余力”(余力是行的余力,孝行德行的余力),德行未修,不能称“立”的时候。故作文采(文采包括文字功夫等等一切文艺的技能),他的心,必定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总之一概的行为,都将其内心表露无遗。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心中作祟,才付诸于行动。

5. 百善孝为先,何为大孝?

楼主,您好!新年快乐!!孝
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孝顺父母
但是,还有许多是我们该孝顺的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谢谢采纳哦!

百善孝为先,何为大孝?

6. 百善孝为先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孝顺的人会多起来。不管还有多少人孝顺,孝顺父母是做子女应该做的,做孝顺的孩子,一定会更幸福。你有这份心很可贵,你是孝顺的孩子。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养老方式、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方面,也可以说,“顺”是“孝”的具体体现。



孝顺有四重境界:孝养其身,孝养其心,孝养其志,孝养其慧
孝养其身是在生活上赡养老人。
孝养其心是知道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精神上关心给予满足。
孝养其志是老人有远大志向,自己没能满愿,子女应该承担过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孝养其慧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能让老人欢心又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7.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所有的善事好事里面,尽孝是头等大事。为什么这么讲?一方面,养育之恩,高于一切。不管父母生养我们出于什么目的,养儿防老也好,传宗接代也好,意外怀孕也罢,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论你现在有多大权有多大势,要是没有父母的生养,地球上没有你这个人,你现在的一切从何谈起?所以说,养育之恩,高于一切。
我们有些人得到别人特别大的帮助后,感念起人家大恩大德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个词:恩同再造。这个人对我的大恩大德,就如同又生了我一回,这么的重要。这里也可以看出,养育之恩,高于一切。
《朱子家训》里面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这重于泰山,高于一切的养育之恩,我们该不该去报,该如何去报?我想只有尽孝,好好去孝敬父母。
说百善孝为先,还有一个原因,尽孝不能等。父母一去世,说什么都晚了。别的事情你推后几年还可以做,尽孝,父母一走,哪里还有机会?人能活多大岁数,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说离开就离开了,真可谓生死无常,有太多的偶然性。比如说:出门走走,车撞了,家里坐着,地震了,睡着睡着,升天了,医院一查,癌症了。例子有点极端,但都是事实,生命有太多的偶然性。所以佛家讲生命在呼吸之间,有呼吸的时候,说明还活着,呼吸一停止,就等于跟人世说再见了。

百善孝为先

8. 百善孝为先

万事孝为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文王从小就以孝顺出名。每天日出之时向父亲请安,日落之后向父亲禀告一天里发生的趣事。倘若父亲身体健康,他就回喜形于色;倘若父亲身体欠安,他就回忧心忡忡,晚上多次起床探视,直至父亲病好之后才回去睡个安稳觉。

  逐个素来以礼仪称着于世,相信大家听说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其中就以“孝”为首。中国既为“礼仪之邦”,那“孝”自然是重中之重了。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则更不能忘记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是谁生了我们;是谁养了我们;是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谁隐忍着心痛来责罚我们,教我们做人――是我们的父母!

  大家都知道母亲十月怀胎十分辛苦,其实父亲这段时间里是非常辛苦的。他得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和那寄存在母体内的小生命,连觉也睡得不安稳。到了分娩时,那就更急了,在产房外转来转去,坐立不安的都是父亲的身影。人们说母亲生儿女比得癌症还痛苦,想想就觉得可怕,可是母亲还是生下我们来,那她就得为此忍受多大的痛苦呢?甚至要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这你我可曾想过?

  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要求,他们一天到晚为着工作忙碌着;为了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我们。倘若碰上我们身体不适,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彻夜难眠,守在我们的床前。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又可曾感恩过?

  做为一个有情有感的人,面对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能熟视无睹吗?难道那还不足以令我们做到孝吗?父母不想我们为这个家做多大的贡献,当是我们轻轻的一声问候、暖暖的一杯茶、甜蜜的一个吻……却都能令他们欣喜、安慰。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愿做到,那与衣冠禽兽又有何区别?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啊!

  有人说儿女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其余都不用理会。你说这对吗?错,大错特错!“孝”是有德的最重要的表现,一个人倘若不孝,又如何称的上有德呢?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又有谁敢把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交给他呢?――他连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愿孝顺。那更难以谈得上振兴中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重任。我们的先贤文王早已用行动表现给我们看了:“万事孝为先”!

  最后,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