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024-05-13

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 高一地理题、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2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考题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  
自转和公转方向  
日期及节气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公转速度的变化  
能联系的知识点: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流状况 其它特征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越高越低 对流 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 天气现象  
平流层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3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  
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 亚洲低压 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 高 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4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5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 其它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 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 雨季(我国为夏秋) 雨量 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 夏季 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6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 来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污染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

3. 谁有 中山市2010--201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试题 我们今天早上考过了但我想要答案和那份试题.

1.下列省区不全被北回归线横穿的有

A.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B.台湾省、广东省   C.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D.云南省、广东省

2.河北境内分布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A.回族、藏族    B.满族、回族    C.满族、哈萨克族    D.蒙古族、朝鲜族

3.读右图,我国某一铁路枢纽,图中①、②是

A.①是京沪线,②是陇海线    B.①是京广线,②是陇海线
    C.①是京沪线,②是兰新线    D.①是京广线,②兰新线

4.小明随爸爸去果园摘水果,他家在亚热带,最有可能摘到的水果是

A.柑橘    B.苹果    C.椰子    D.桃子

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能积极参与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海水淡化

6.下列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可解决唐山市缺水的措施是

A.引滦入津    B.引滦入唐    C.引黄入晋    D.南水北调

7.当乌苏里江旭日东升的时候,图中   处仍繁星满天



8.目前,我国的铁路干线已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可达荷兰鹿特丹港,被世人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我国境内的这条干线是

A.京包-包兰线    B.沪杭-浙赣线    C.京哈-京沪线    D.陇海-兰新线

9.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10.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必须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11.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夏季

A.降水丰富    B.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    C.地下水补给丰富    D.湖泊水补给丰富

1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得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13.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燃料产区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15.下列民族风情属于维吾尔族的是



16.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②1月0℃等温线   ③800mm等降水量线   ④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地区

18.我国水稻的分布集中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19.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是

A.大型机床     B.拖拉机    C.织布机    D.计算机

20.关于中国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           B. 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C. 重工业的产品主要给人民消费     D. 纺织工业和汽车工业都属于轻工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II卷  综合题

21.小明最喜欢歌颂长江,自以为对长江的知识了如指掌。小刚最喜欢赞颂黄河,自认为对黄河的知识滚瓜烂熟。下面是他们对长江、黄河的叙述,是否都正确呢?请判断,看你和他们相比如何?(10分)

长江:

(1)唐古拉山沱沱河,六千六百第一长。(  )

(2)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鱼米乡,江阔水深过苏沪,滚滚东流入东海。(  )

(3)有长江“地上河”之称的河段是通天河。(  )

(4)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汛期最长的河流。(  )

(5)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黄河:

(1)巴山约古宗列渠,五千五百流程长。(  )

(2)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穿过黄土原,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缓入黄海。(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

(4)黄河输沙量最大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

(5)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蕴藏在上游河段。(  )

22.查一查:读列车时刻表,查找以下问题(10分)

2001年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

1461次
 T21次
 T13次
 车次
 T14次
 T22次
 1462次
 
普快
 特快
 特快
 自北

京起

(千米)
 列车

种类
 自上

海起

(千米)
 特快
 特快
 普快
 
北京
 北京
 北京
 始发站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终点站
 北京
 北京
 北京
 
16:01
 18:00
 20:00
 0
 北京
 1460
 8:00
 20:00
 13:12
 
17:47
 ↓
 ↓
 147
 天津西
 1313
 ↑
 ↑
 11:34
 
20:38
 ↓
 ↓
 376
 德州
 1084
 ↑
 ↑
 8:28
 
22:59
 22:31
 0:31
 494
 济南
 966
 3:13
 5:13
 6:11
 
3:37
 ↓
 ↓
 811
 徐州
 649
 ↑
 ↑
 1:52
 
8:55
 ↓
 ↓
 1157
 南京
 303
 ↑
 ↑
 20:34
 
11:51
 ↓
 ↓
 1334
 无锡
 126
 ↑
 ↑
 17:42
 
13:24
 8:00
 10:00
 1460
 上海
 0
 18:00
 10:00
 15:46
 


(1) 查找北京到上海的三趟列车途中所需要的时间:T13次______;T21次________;T1461次_________。

(2) 根据上面查到的结果判断:速度最快的车次是_______;速度最慢的车次是_______。

家住北京的王大妈要去上海探亲,希望第二天10点之前到达,应该乘坐_____次列车,北京距离上海________千米;如果她要去南京探亲,应乘坐______次列车,南京距离上海________千米,距离北京_________千米。

23.某城镇周围的农民要发展小麦、果林、乳牛、渔业、蔬菜等农业生产,请在图中A、B、C、D、E处合理安排,并说一说你的理由。(15分)

(1)A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B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C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D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E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将四个工业基地与其相关的描述用直线连接:

A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C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图中A代表的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燃料产区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25.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表中用“√”表示。(6分)

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
 
观赏三峡风光
 重庆-武汉
  
  
  
  
  
  
 
参加紧急会议
 乌鲁木齐-北京
  
  
  
  
  
  
 
十万吨煤
 秦皇岛-上海
  
  
  
  
  
  
 
1000吨石油
 大庆-大连
  
  
  
  
  
  
 
5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
  
  
  
  
  
  
 
5吨长绒棉
 乌鲁木齐-上海
  
  
  
  
  
  
 

26.连一连:(9分)

(1) 将经济部门与它们在发展经济中的地位相连起来:

①交通业            A.基础产业

②农业              B.主导产业

③工业              C.“先行官”

(2)将工业部门与其所属的工业种类相连接:

甲:重工业          A.食品加工业

                    B.钢铁工业

                    C.化肥工业

乙:轻工业          D.机械工业

                    E.冶金工业

                    F.纺织工业

参考答案:

选择题:ABBAC   BADBD   BACDA   CBADA

综合题:

21.×  √  ×  ×  √  √  ×  √  ×  ×

22.(1)14小时   14小时   21小时25分

(2)T13   T21   1461(T21次)   1460千米    1461    303千米    1157千米

23(1)乳牛    草场资源丰富,临近公路,接近市场

(2)小麦    地形平坦,河流沿岸,水源充足

(3)果林    丘陵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

(4)渔业    湖泊地区,可发展水产养殖

(5)蔬菜    靠近水源,接近市场(选择1分,理由2分,意思正确即可)

24.(1)辽中南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C

25.

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
 
观赏三峡风光
 重庆-武汉
  
  
  √
  
  
  
 
参加紧急会议
 乌鲁木齐-北京
  
  
  
  
  √
  
 
十万吨煤
 秦皇岛-上海
  
  
  
  √
  
  
 
1000吨石油
 大庆-大连
  
  
  
  
  
  √
 
5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
  
  √
  
  
  
  
 
5吨长绒棉
 乌鲁木齐-上海
  √
  
  
  
  
  
 



(2)甲    B C D E
         乙    A F

谁有 中山市2010--201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试题 我们今天早上考过了但我想要答案和那份试题.

4. 复杂网络理论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001文法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_01马克思主义比较哲学
_02文化哲学
_03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_0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010105伦理学
_01伦理学基本理论
_02应用伦理学研究
_03人生观、价值观研究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_01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
_0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_03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
_04生态哲学与环境哲学
_05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
020101政治经济学
_01土地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_02收入分配调节研究
_03资本论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_04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_01比较宪法研究
_02中外行政法学比较研究
_03税政法学研究
_04科技行政法研究
_05司法与人权
030109国际法学
_01国际公法研究
_02国际私法研究
_03国际经济法研究
030201政治学理论
_01政治社会学研究
_02国际政治学研究
_03网络政治学研究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_0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_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_03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_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
_02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_03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_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_02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_0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_01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_02国共合作历史与当前两岸关系研究
_03东北近现代人物研究
071200科学技术史
_01科学技术通史
_02东北地方科技史
_03技术思想史
_04技术创新史
_05工业设计史
120401行政管理
_0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
_02公共政策研究
_03人事行政研究
_04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_01公共教育管理与管理心理研究
_02教育经济与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_03教育政策研究
_04比较教育管理研究
_05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20404社会保障
_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_02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_03社会保障管理
002理学院
070101基础数学
_01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_02微分几何及其应用
_03优化理论及其应用
_04信息几何与计算几何
_05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070102计算数学
_01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_02计算机信息图象处理
_03金融数学的数值方法
_04数学建模与数字仿真
_05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_01组合概率
_02精算数学
_03应用统计学
_04模糊数学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
_05随机泛函分析
070104应用数学
_01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_02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与信息安全
_03数字图象处理
_04工业与应用数学问题建模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_01非线性规划
_02网络控制系统
_03广义系统
_04稳定性理论
_05智能优化与控制
070201理论物理
_01凝聚态理论
_02磁性理论
_03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理论
_04宇宙学、黑洞、暗能量
_05纳米量子结构及器件的理论研究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_01原子分子团簇和低维体系
_02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_03分子动力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_01固体光学及光电子学
_02磁学与自旋电子学
_03超导电性及其应用
_04凝聚态理论
_05半导体传感材料
070207光学
_01光电技术及应用
_02信息光学及应用
_03X射线成像技术
_04激光物理与激光应用
070208无线电物理
_01电磁场理论
_02核磁共振成像
_03半导体器件
_04无线电电子技术
070301无机化学
_01配合物化学
_02无机合成化学
_03环境无机化学
_04无机复合材料
070302分析化学
_01微流控分析
_02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
_03色谱分析
_04光谱与质谱分析
_05纳米分析化学
070303有机化学
_01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
_02功能聚合物
_03生物有机化学
_04表面活性剂
_05环境友好有机化学品
070304物理化学
_01应用电化学
_02复合功能材料
_0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_04催化
_05量子计算化学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_01高分子设计与合成
_02液晶高分子、光电磁功能高分子
_03生物大分子
_04改性与共混高分子
_05功能高分子膜
071012生态学
_01植被资源与生态
_02植物生理生态学
_03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
_04土壤生物化学
_05环境生物学
071101系统理论
_01社会经济与生物系统
_02系统复杂性
_03信息编码与安全
_04分岔与混沌
_05复杂网络理论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_01线性振动力学
_02非线性振动力学
_03振动与波
_04振动控制理论
_05转子动力学
080102固体力学
_01计算结构力学
_02断裂与疲劳控制
_03复合材料力学
_04细观力学
_05岩土工程力学
080103流体力学
_01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
_02流固耦合力学
_03减阻降噪技术
_04工业空气动力学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_01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_02先进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_03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_04断裂物理
_05材料计算与模拟
081703生物化工
_01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工程
_02食品生物技术
_03生物降解材料
081704应用化学
_01环境工程化学
_02绿色化学
_03复合材料
_04冶金化工
_05磁化学
00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_01磨削与精密加工技术及理论
_02机器人与智能化装备
_0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_04现代测量理论与计算机测控技术
_05高档数控机床与现代制造系统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_01机电系统控制及数控技术
_02机器人科学与技术
_03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
_04液压气动系统的智能化技术
_05振动、波能利用与控制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_0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_02机械动力学及振动利用工程与控制
_03机械可靠性设计与结构疲劳强度
_04机械传动与机构学及设备状态检测
_05工业设计
080204车辆工程
_01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技术
_02车辆安全及人机工程技术
_03车辆总线技术
_04车辆现代设计与智能化技术
_05车辆可靠性设计技术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_01纳米材料与功能薄膜
_02超常环境流体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
_03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应用
_04流体机械的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
_05真空与表面工程理论与应用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_01传热传质理论与应用
_02过程装备设计理论与优化
_03过程装备智能控制
_04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_05环境流体控制工程与环境微生物学
004材料与冶金学院
080502材料学
_0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_02先进金属功能材料
_03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
_04新型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
_05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_01轧制理论与减量化轧制技术
_02轧制过程自动化
_03成形过程组织性能模拟、预测与控制
_04有色金属先进成形理论与技术
_05近终成形凝固技术
080601冶金物理化学
_01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与电化学
_02材料物理化学
_03电池材料与电池
_04计算物理化学
_05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物理化学
080602钢铁冶金
_01冶金过程模拟仿真与控制
_02现代高炉炼铁学与非高炉炼铁
_03现代炼钢学与特殊钢冶金
_04冶金耐火材料与陶瓷材料及辅助材料
_05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080603有色金属冶金
_01有色金属冶金新理论新技术
_02有色金属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
_03冶金过程自动化与冶金反应器
_04特殊冶金(生物冶金、自蔓延技术)等
_05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080701工程热物理
_01关键设备与工艺中多相流热物理
_02工业炉窑热过程及燃烧技术
_03流体机械及能量转换中热物理
_04锅炉及电厂热力系统热物理
_05新型制冷技术的热物理理论
080702热能工程
_01工业炉窑热工及其优化控制
_02能源转换与洁净利用
_03工业系统节能与热过程仿真
_04工业生态学
_05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_01制冷技术与装备
_02热泵技术及应用
_03冷藏、干燥技术及装备
_04制冷过程仿真与优化
081701化学工程
_01分离科学与技术
_02纳米材料与超细粉制备技术
_03应用电化学与腐蚀防护
_04微生物化工与绿色化工
_05新能源技术
081702化学工艺
_01化工冶金
_02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
_03无机化工
_04有机化工
_05精细化工
083001环境科学
_01资源生态化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_02环境材料及材料表面防护处理技术
_03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_04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
_05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00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_01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
_02现代传感器技术与智能仪表
_03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
_04辐射测温及热物理测试技术
_05信息光学技术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_01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
_02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及经济运行
_03电能质量分析与管理
_04配电系统自动化
_05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_01现代电气传动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_02可再生能源研究及利用
_03电力电子新型电源研究
_04中高压变频器研究及开发
_05新型燃机控制及其电力变换技术研究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_01现代网络理论及应用
_02生物医学电磁技术
_03脉冲功率技术
_04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_05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
080902电路与系统
_01嵌入式系统
_02数控系统
_03基于FPGA的SOPC设计
_04信号与图像处理
_05EDA技术及应用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_01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_02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
_03自适应自组织网络(自组网络、传感器网)
_04光纤通信
_05嵌入式技术与软件无线电技术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_01数字信号处理及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_02图像处理及其应用
_03专用集成电路(ASIC)与SOPC设计与研究
_04嵌入式系统技术
_05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_01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
_02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_03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建模
_04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
_05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_01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
_02红外辐射测温理论及技术
_03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与多相流检测控制
_04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
_05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
081103系统工程
_01企业信息集成与管理(ERP/MES/DSS)
_02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理论与应用
_03智能化建模与优化方法
_04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
_05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_01智能机器人系统
_02系统仿真与虚拟现实
_03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_04建筑智能化技术
_05医学影像工程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_01控制理论工业及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
_02机器人导航控制研究
_03卫星导航与定位理论及应用
_04惯性导航及组合导航技术
_05远距离测控系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_0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_02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
_03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
_04传感器网络
_05计算机体系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01分布式数据管理
_02自然语言处理
_03信息安全
_04嵌入式实时系统
_0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01分布协同计算
_02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_03数据与知识工程
_04网络信息安全
_05服务计算的关键技术及系统
006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080104工程力学
_01计算力学与数值方法
_02岩石力学与工程
_03地基与地下工程
_04土木工程结构
_05岩土渗流理论与应用
081401岩土工程
_01岩土力学及工程应用
_02地下工程结构可靠性及应用
_03岩土信息技术
_04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与加固
_05岩土工程项目管理
081402结构工程
_01混凝土、钢结构及其组合结构
_02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
_03工程结构的评估、诊断与加固技术
_04现代桥梁结构力学行为
_05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_01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及应用
_02沉陷/变形监测与控制技术
_03“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_05三维地学建模与应用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_01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
_02“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3遥感技术及应用
_04遥感-岩石力学
_05遥感技术及应用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_0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
_02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_03数字矿山关键技术
_04“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5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_01应用地球化学
_02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_0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_0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_05地层古生物学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_01地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
_02地面与深部探测技术
_03地质信息技术
_04资源环境3S技术
_05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
081901采矿工程
_01岩石力学与矿山动力灾害控制
_02采矿工程技术与理论
_03矿业优化与决策
_04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
_05爆破技术及微震监测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
_01矿物高效分离技术
_02矿物材料制备与应用
_03资源微生物选矿技术
_04尾矿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_05矿物分选设备研制与应用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_01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安全工程与技术
_02职业卫生工程与除尘、除毒技术
_03矿山通风理论与通风、除尘技术
_04工业爆炸机理与技术
083002环境工程
_01大气污染控制
_02水污染控制
_0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_04环境评价与环境监测
_05城市环境规划
007工商管理学院
020204金融学
_01金融工程
_02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_03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
_04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_05公司金融
020205产业经济学
_01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_02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
_03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行为
_04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
_05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020206国际贸易学
_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_02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_03国际产业转移
_04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
020209数量经济学
_01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
_02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管理
_03经济评价与预测
_04循环经济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_01决策理论与应用
_0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_03知识管理
_04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
_05生产运作管理
120201会计学
_01公司财务管理
_02会计管理
_03成本控制与内部控制
_04会计信息系统管理
_05审计与监管
120202企业管理
_01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
_02企业运营管理(含生产和服务方向)
_0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_0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_05企业创新与发展管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_01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及应用
_02技术创新管理
_03项目管理
_04区域创新与发展
_05企业绩效评价与薪酬设计
120280工商管理硕士
_01战略管理
_02市场营销
_03财务管理(含金融方向)
_04生产管理(含服务管理)
_05信息管理(含电子商务)
_06组织管理
_07人力资源管理
_08项目管理
_09产业组织
_10创新管理
008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_01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
_02图像分析和智能辅助
_03生物医学电子学
_04生物信息学
_05医学信息学
009软件学院
081280软件工程
_01信息整合技术
_0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_03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_04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_05服务科学与软件架构技术
010体育部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_01体育社会学
_02社会体育理论
_03体育管理理论与方法
_04体育产业与开发
_05学校体育
011外国语学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_01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
_02美国文学
_03英国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_ 01俄语语言学
_ 02俄语语言文化
_ 03俄罗斯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_01日本文化
_02日本文学
_03日本语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方向:
_01应用语言学(英语)
_02语料库语言学(英语)
_03口译理论与实践(英语)
_04笔译理论与实践(英语)
_05对比语言学(英语)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日语方向:
_06应用语言学(日语)
_07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
_08对比语言学(日语)
012艺术学院
050402音乐学
_01小提琴演奏
_02钢琴演奏
_03声乐演唱
_04民族声乐演唱
_05视唱练耳教学法研究
_06中国音乐史
050404设计艺术学
_01环境艺术设计
_02平面设计
_03装饰绘画艺术

5.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 课本57页最后一段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6. 要初一的 数学 英语 语文 地理 历史 的复习资料

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7. 求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复习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考题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 
自转和公转方向 
日期及节气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公转速度的变化 
能联系的知识点: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流状况 其它特征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越高越低 对流 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 天气现象 
平流层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 
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 亚洲低压 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 高 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 其它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 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 雨季(我国为夏秋) 雨量 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 夏季 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 来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污染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ca>

求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复习的知识点

8.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二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	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一)亚洲:
1、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
① 气候复杂多样②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 季风气候典型。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二)欧洲:
1、	欧洲地形特点:
(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二节 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
(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第三节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8、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
(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
(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冰雪世界: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范围	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	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资源	石油、天然气、淡水	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东亚岛国--位置、领土组成、轮廓特点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3)河流短小湍急。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4、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
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
第二节 埃及
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  
4、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迹分布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游览主要景点应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是轮船。
第三节  俄罗斯
1、	   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2、	俄罗斯传统上认为是欧洲的国家:首都在欧洲, 3/4人口在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欧洲。
3、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平原广大①地形以平原为主(70%),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③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大河和山脉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稀少。
(3)丰富的资源:
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②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③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④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南非。⑤有色金属――乌拉尔山脉。
4、改革中的经济――重要的工业大国
(1)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2)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3)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分布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4)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5)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的城市。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重要海港。③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主要港口(北冰洋沿岸惟一不冻港)。
5、西伯利亚的开发
工业由西向东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东部的开发,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一系列工业基地。
第四节 法国
1、欧洲的经济大国:
(1)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
①大西洋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巴黎盆地是欧洲小麦重要产区(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盛产葡萄――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4)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
(5)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核电比重高。
2、文化与旅游:
(1)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时装和香水享誉全世界。
(2)1999年,法国是世界上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
第五节 美国(地理填充图册26-27)
1、美国的领土——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
(1)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州有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
(2)纬度位置:跨热带、温带、寒带,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
(3)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墨西哥湾。
(4)相对位置:北有邻国加拿大,南有邻国墨西哥。
2、自然环境
(1)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3、高度发达的经济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专门化(生产过程各环节机械化)和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带)
(2)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原因: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
(3)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多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水热条件配合好;②地形以平原为主,为美国农业发展提高面积广大的耕地;③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高便利的灌溉水源。
(4)主要农业带:
①乳畜带、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会填美国农业带图)②主要影响因素:受气候条件、土壤、城市需求的影响
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沿岸地区,一有充足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优质牧草生长,二靠近消费市场,因为五大湖是美国发达的工业地区,人口众多。
(5)美国农业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美国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治理措施: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4、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①	是世界上工业大国。拥有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②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等的研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5、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曼哈顿区-纽约的象征)
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美国太平洋沿岸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敦――新兴的宇航工业中心。芝加哥――公牛队;休斯敦――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
6、种族、民族、人口
①种族――移民国家 。  ②民族构成――白种人(80%)、黑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
③人口――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④语言――英语
第六节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位置: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在热带。东临大西洋。
(2)地形: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3)气候: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长度第二的河流,号称“河海”。
2、发展迅速的经济:
(1)经济地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工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水平比较高。
(3)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4)资源: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3、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2)主要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迁都的原因是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
(3)主要人种:白色人种(50%),混血种人(40%)
(4)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
第七节 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拥有一个大陆:
(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
(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占60%;
(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主要部门结构:
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
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
(2)城市: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3)通用语言是英语。
6、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