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月销破1.4万辆,比起当年的吉利比亚迪命运如何?

2024-05-13

1. 新势力月销破1.4万辆,比起当年的吉利比亚迪命运如何?

2020年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分水岭之年,头部开始向好,尤其是销量出现突破,进入2020年造车新势力累积月销量开始破万,尾部势力或破产、或倒闭、或走在正在消失的路上。回望历史,二十年前的造车新势力吉利比亚迪们,也是从第一款车畅销开始,发展到今天,成为传统车企,接受新势力的挑战。
时空交错,中国造车新老势力让人惊叹不已。

01
新势力月销破1.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产销数据,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万辆。
其中,新势力月销破1.4万辆,这个数字其实很有价值。简单计算,新势力至少占到了总销量六分之一。从榜单看,销量前10中,蔚来和理想汽车进入榜单前十,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7月蔚来汽车交付3533台,理想汽车7月销量2516辆,威马7月销量为2036辆,小鹏汽车7月上险数据为2532辆,外加哪吒汽车7月销量,新势力品牌批发总量1.4万辆,同比增长174%,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市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造车新势力1-7月销量,蔚来以17691辆排名第一。

具体车型来看,蔚来ES87月交付923台,蔚来ES6作为一款高端电动车,7月销量达到2610台。2020年1-7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达到17702辆。
理想汽车旗下车型理想ONE的2020年7月销量为2516辆,较6月环比增长33%,2020年1-7月累计销售12182辆,保持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销量排行的第一名。此外,该车型自去年交付以来的累计销量为13193辆。

根据威马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的销量为2036辆,同比增长近一倍,环比实现连续五个月增长,且再次刷新年内单月销量新纪录。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旗下产品的交付量已经突破3万辆。

小鹏 7 月新车上险数一共为 2532 辆,环比增长 130%,是 2020 年以来单月上险数最高的成绩。P7 7 月份上险数为 1723 辆;G3 上险数为 809 辆,今年累计上险数为 5994 辆,其中 C 端占比 86.04%。
哪吒汽车旗下拥有N01与哪吒U两款车型,今年1-7月累计销量为6,018台,同比增长15%,其中,哪吒U累计销量为1,685台。
02
比亚迪F3 曾年销10万辆
再来看看二十年前的造车新势力表现如何。
比亚迪2003年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2007年,比亚迪开始实现汽车量产,推出首款车型F3。

F3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年销售10万辆。随后比亚迪又推出了F3R、F6等车型。到2009年前11个月,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销量达386142辆,同比增长137%,增幅高居中国汽车市场第一。
也难怪当年王传福曾说:“当我发现比亚迪也有做汽车的市场机会时,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当年比亚迪F3以7万多元的价格一举占领市场。2007年8月,在比亚迪F6下线仪式上王传福更是语出惊人:“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的。
03
吉利豪情 低开高走
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1998年,首辆吉利汽车在临海基地下线;2001年,正式获得生产资质,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造车之路在汽车圈已是耳熟能详,从冰箱、摩托车、汽车到终于实现第一款“吉利一号”。
李书福瞄准的是低端汽车市场,后辈李斌造车时认为,假若依旧一开始造低端车,肯定打不过李书福这个老前辈,索性做了高端车。

1998年到1999年,普通版的桑塔纳一般卖十六七万元,夏利卖十二三万元,国内同款车型在9万左右,1999年11月,吉利豪情正式下线,定价5.8万元,正式向标价9万元左右的国内同款车型发起了挑战。
吉利豪情下线时,当时的吉利集团召开全国订货会,请全国各地经销商来看,但一辆车也没有卖出去。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低开高走的豪情,如今已成为吉利累积销量最高的三款车型之一。
时光斗转星移,如今的造车新势力早已走过了艰难的造车史,在资本一路加持下从一开始便迈进高端,连最便宜的哪吒汽车和威马汽车,也是20万元左右。
总结
两代汽车人相隔二十余年的造车,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之一。如今的造车新势力,也走在快速上升的路上,未来也会成长为今天的“”吉利“和”比亚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势力月销破1.4万辆,比起当年的吉利比亚迪命运如何?

2. 中国品牌10月志:千万吉利强,长城海外涨,比亚迪乘风起浪

(文/张钰翊)后疫情时代,国内汽车市场持续走高。根据乘联会最新消息,10月国内乘用车零售达到199.2万辆,已连续4个月实现高位增长。当然,中国品牌在此背景下也迎来了喜讯。
从销量上看,中国品牌较去年同期增长6%,环比9月增长14%,市场份额提升至37.9%。这不仅源于大势向好,更重要的是头部中国品牌表现给力,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红旗在内的代表性中国品牌销量携手飙升,全速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看销量:吉利突破千万大关,长城海外大涨148%
10月的销冠依旧是长安汽车。在这个“银十”,长安系中国品牌销量为16.15万辆,同比增长30.5%。从车型上看,依旧是CS75系列、逸动系列的优异表现为长安汽车打下坚实的销量基础。不过,消费升级的当下,长安汽车在中高端市场的表现稍显乏力。
相反,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在这个10月大放异彩。今年10月,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领克汽车销量达2.2万辆,环比增长约18%,同比增长约56%,连续四个月刷新领克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纪录。而吉利汽车10月的总销量高达14万辆,环比增长约11%,同比增长约8%。
累计来看,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顺利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对于吉利而言,这又是一个崭新的新起点。有了CMA超级母体、SEA浩瀚架构等核心技术体系助力,吉利汽车的下一个“千万辆”时代已是触手可及。

此外,长城汽车也是唯三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中国品牌。10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13.6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上涨15%,再创月度销量新高。累计来看,长城汽车前十个月销量已达到81.6万辆。此外,长城汽车的亮点还在于海外市场的丰收,10月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大涨148%。
看增长:红旗继续“疯涨”,比亚迪迎来转机
毫无疑问,这个10月中国品牌普遍迎来销量增长,但要问谁增长最快?答案还是一汽红旗。

10月,红旗汽车共销售新车2.3万辆,同比增长93%,继续领衔中国品牌的增长。而累计来看,前十个月红旗已累计交付15.3万辆新车,同比暴增103%。看来,红旗要在接下来两个月里继续冲刺完成20万辆的年目标,问题不大。
更重要的是,根据红旗官方披露的数据,购车用户中个人用户占比超过95%,这也说明,红旗越来越受C端消费者欢迎了。这一趋势更加有利于红旗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开始,因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而备受打击的比亚迪终于迎来了剧情反转。10月,比亚迪累计新车销量达4.7万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大涨83%,实现2.2万辆的销量。

从车型来看,比亚迪汉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以7545辆的销量实现34.4%的环比增长,成为中国品牌中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比亚迪的股票也已冲破5000亿元市值,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全球市值第三高车企。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走高,属于比亚迪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看跌幅:海马、华晨之流还有机会吗?
因为被头部品牌挤压,供海马、华晨这类弱势中国品牌存活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比如,传说中的“银十”就与海马汽车无关。
数据显示,今年10月海马汽车销量仅为1177辆,同比下降超过7%。在行业整体回暖的形势下,海马汽车的下跌绝对不是个好现象。累计来看,今年前十月海马汽车销量为1.06万辆,同比下降54.29%。也就是说,海马各车型十个月的累计销量甚至不到吉利帝豪这一款车型月销量的一半。

同样面临如此惨境的还有华晨汽车。截至目前,华晨汽车还未公布最新销量数据,但结合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九月华晨中华累计销量仅为3870辆,相比海马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销量下滑对华晨而言还不算致命,如何尽快筹集资金偿还债务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3日,华晨汽车未偿还债券共14只,债券余额合计172亿元。麻烦缠身的华晨汽车还救吗?谁也说不清。
只不过,随着2020年的“金九银十”告一段落,未来两个月留给中国品牌的机会更加可贵,尾部品牌的机会已然不多。而今年的销冠还会是吉利汽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三家的年报透露了什么秘密?

最近,吉利、比亚迪以及长城相继公布了其2019年的财报。虽然三家的市场表现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目标——成为全球化的企业。
作为如今中国品牌中的三面独特旗帜,这三家民营车企所走过的路,也折射出中国品牌发展历程中的三个侧面。
“我们的目标是将集团转型及发展成极具创造力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全球科技集团。”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年报中说道;

对于站在而立之年的长城汽车,魏建军则高呼要以更高远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及更创新的模式,把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格局,带入新时代。
而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看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之后,在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动化,将是企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所在。

事实上,目前车企之间的比拼早已不限于销量的高低,要真正成为一家全球化的车企,综合素质的整体呈现才是关键。
通过三者的年报,我们除了能看到一些基本财务指标上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对企业综合实力的一次横向对比。
1、哪家卖车业务能力强?
2019年,吉利、长城以及比亚迪三家的卖车收入分别是918.43亿元、862.51亿、632.66亿元。
分别对应三家2019年的销量,是136.16万辆、106万辆以及46.14万辆。
虽然吉利的销量几乎是比亚迪的三倍,但小编发现,两者的卖车收入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这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两家企业产品结构的差异所致。
2019年,比亚迪一共销售了22.9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占到其整体销量的49.7%。去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虽然同比下降 23.42%,但仍达到401.45亿元。

换言之,比亚迪仅靠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已然接近吉利整体卖车收入的4成多。
不过,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比亚迪去年的盈利表现则出现了同比42.03%的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与吉利81.9亿元的归股净利润相比,则失色不少。
去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表现其实不错。一共售出了11.3万辆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同比增长69%。
只是这一销量距离其早前提出的“蓝色吉利”计划(确保2020年前,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销量能达至总销量之90%),仍相距甚远。2019年,吉利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仅占其总销量8.3%。

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的表现,长城也有着不少的亮点。
长城去年卖出了3775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大涨225.44%。为此,长城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也获得了29.96亿元的收入,和8.32亿元的补贴。
众所周知,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来自于旗下的欧拉品牌。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长城汽车的整体销量上的占比也不算太大,但随着未来与宝马合资项目的实现,长城在这一领域的潜力仍非常巨大。
2、出海路径各有优势
在如今中国品牌都在抓紧“走出去”的趋势下,吉利、长城以及比亚迪似乎已走出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2019年,吉利和长城的出口量分别为57991辆以及65404辆。
对长城来说,俄罗斯和南非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助推其海外销量猛涨的关键。同时凭借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建成投产,这也将成为长城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并连接厄瓜多尔、马来西亚、突尼斯等 KD 工厂共同支撑起海外市场的发展。

而吉利去年的海外市场销量则主要来自亚洲、东欧及中东的发展中国家。
据吉利的财报显示,去年吉利的车型,经17家海外销售代理及 327家销售及服务网点出口产品到17个国家。
长城汽车的海外销售网络则更为庞大。据悉,长城汽车已在全球 60 多个国家建立了营销网络,海外营销网络已超过 500 家。
尽管比亚迪没有在财报中透露其去年的出口量,但我们知道,与吉利和长城不同,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是其出口的“主力”。
去年,比亚迪已完成向英国、智利、荷兰、挪威、新加坡、法国、丹麦、加拿大和印度等地电动大巴的交付。
接下来,借力与丰田的合作,比亚迪表示不仅能进一步巩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还将能打开集团零部件的海外供应通道,实现其“全球技术供应商”的愿景。
3、比拼新阶段
最近,无论是吉利、长城还是比亚迪,都迎来了企业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吉利与沃尔沃业务合并重组进行时;长城频频出手海外工厂;比亚迪半导体事业拆分,刀片电池的腾空面世......在走向全球化企业的路上,这三大中国品牌可谓“各显神通”。
事实上,热衷于并购的吉利,正是意欲通过新的合作关系寻找提升技术能力、成本共享、规模经济效益及新市场渗透等机会。
而长城则寄望通过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构建出了行业领先的合作新生态。
对于业务并不止于汽车一项的比亚迪来说,似乎更享受“技术输出”这一独特的产业链角色。

面对接下来更激烈的竞争态势,这三家企业都已然做好了准备。
正如吉利方面表示,公司今年的资本开支预算(不包括透过业务合并进行之收购)约为人民币68亿元,包括为新汽车平台及车型的研发以及现有工厂生产设施的扩建及升级提供资金。
功夫汽车也看到,长城汽车今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达到6.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26亿元上涨了30.3%。

与此同时,这三家车企对“新四化”的布局也在不断提速。
最近,吉利通过发射双星,布局更高层面的智慧交通立体出行生态;而长城也将于2021年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产品。
而比亚迪也计划能在年中推出搭载刀片电池的“汉”,来重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功夫拍案:
李书福、王传福和魏建军,这三位车企大佬形成了中国品牌的三个侧面,也拧成了中国品牌的一股新合力。
未来,随着这三大民营车企在品牌和技术上的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亦必进一步加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三家的年报透露了什么秘密?

4. 吉利/长城/比亚迪10月销量携手飙升,头部自主认真起来实力惊人

“金九银十”果然不负众望,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大自主品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均取得了可喜的增长。
其中,吉利、长城均突破10万大关,甚至接近15万辆门槛,且均已完成年销量目标的近八成;比亚迪新能源板块迎来83.1%的同比增长,象征着摆脱后补贴时代的负面影响,全速迈进产品为王的新阶段。
▍吉利:正式突破1000万辆
10月,吉利汽车的销量(含领克)为140026辆,环比增长约11%、同比增长约8%;1-10月的累计销量率先突破百万辆大关,达1015498辆,同比下滑7%,约完成其132万辆销量目标的77%。
从销量结构来看,吉利SUV产品的销量比重越来越大。10月,吉利轿车/SUV/MPV销量分别为4.6/9.0/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6%/增长13.6%/基本持平。
从吉利品牌看,经典车型连续突破两万辆,保持强劲势头。经典车系 帝豪轿车2.1万辆,同比增长15.2%,1-10月累计销量达18.0万辆;博越系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17.1%,稳居SUV第一阵营。
而高端品牌领克,今年一直表现抢眼,进入第四季度更加火爆,10月销量达21868台,同比增长约55.78%,环比增长约16.66%,连续七个月获得双增长,再次刷新最高月销量记录。
今年累计破百万辆的同时,吉利也在本月正式成为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的首个自主品牌。

吉利今年的关键词是“科技4.0”与“架构造车”,目前正在逐步深化架构战略。自6月CEO安聪慧宣布进入科技4.0时代,开启全面架构造车后,首款CMAA级轿车吉利星瑞2.0DT已于11月1日在线上上市,定价区间为11.37-14.97万元,有望成为爆款。
据了解,吉利2021年还将推出基于CMA架构的全新SUV车型和另一款新车及数款改款车型,预计将贡献显著增量。同时,吉利与9月份发布的SEA浩瀚架构,其首款车型领克ZERO concept将于2021年量产上市。
吉利的强势表现以及增量潜力极大提振了自主品牌的士气。根据中汽协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1-9月共销售487.3万辆,同比下降17.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情势并不乐观。正如安聪慧所说,“这是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战争。”
▍长城汽车:柠檬平台发力
10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135559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上涨15%;前10个月累计销售新车816249辆,同比下滑2.73%,这意味着在上半年疫情影响的前提下,经过下半年的发力,长城汽车已经基本追平去年同期水平。
长城汽车今年销量目标为102万辆,目前已完成八成。
分业务板块来看,哈弗品牌10月销售97950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4%;皮卡10月销售20405辆,同比增长28%,市占率近50%。长城炮、风骏7、风骏5包揽皮卡市场单车型销量前三名。此外,10月,WEY品牌销售9076辆;欧拉品牌销售新车8011辆,同比增长352%。
值得关注的是,10月销量分布中,“柠檬平台”功不可没,展现出很强的爆款打造能力。

哈弗H6占哈弗品牌比例达五成,在当月销量为52,734辆,同比、环比增幅均为30%,累计89个月占据SUV月度销量冠军。这其中,基于“柠檬平台”的第三代哈弗H6月销破两万,为20,775辆。
同时,9月28日正式上市的哈弗大狗,10月销量为10,058辆,强势破万。
前不久,长城汽车官方表示,“柠檬平台”着眼于未来十年,具有超高的延展性和多样化的动力适配能力。可覆盖A0、A、B、C、D五种车型级别,SUV、轿车、MPV三大品类市场,并原生适配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四种动力方案。按照当前计划,长城汽车将于2021年正式量产首款燃料电池SUV。
“柠檬平台”作为长城汽车转型期的压舱石,代表了该公司对未来的思考。多种动力性的布局,意味着长城汽车相信未来汽车的动力性是多元化的,而非电动车迅速“颠覆”甚至主导乘用车产业,这与近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产业发展规划》,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从25%的占比目标下调为20%不谋而合。
▍比亚迪:三大车系开辟全新美好时代
比亚迪10月全系销量为46560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3.8%。
其中新能源车10月销量22045辆,同比增长83.1%,环比增长18.5%。截止到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总产销86万辆,连续7销量全国内第一。
从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今年燃油车持续向好,新能源车型也逐渐摆脱补贴退坡的影响,二者在本月的销售比例几乎齐头并进。新能源阵营,主力车型为汉、唐;燃油车阵营,主力车型为宋家族。
本月,汉的销量为7545辆,环比增长 34.4%。唐家族在10月的销量为4896辆,DM车型同比增长了84.6%。同时,宋家族在10月的销量为20375辆,环比增长13.8%。

着眼未来,以上三大车系依然是比亚迪“美好时代”的增量基础。“汉”和改款旗舰车型“唐”预计将继续推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复苏,并全面带领自主品牌拉高产品价值;而宋 Pro持续热销和宋 Plus的热卖,也将助力传统燃油车车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比亚迪的竞争优势在于,一方面电动车全产业链科技能力居于前沿,另一方面“安全”的印象标签深入人心,守住了16年动力电池0事故,相比于众多事故频发的造车新势力,具备不可比拟的深厚实力及口碑力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吉利长城暴涨,比亚迪汉一车难求,自主爆款频现但短板依旧

8月的销量,对于自主品牌三强吉利、长城、比亚迪来说,吉利和长城轻松跑赢大盘,吉利实现了12.1%的增长,长城更是大增27%,比亚迪则同比增长2.15%。
随着北京国际车展到来,以及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预计三家销量还会保持增长势头,但在良好局面下,依然存在不小的隐忧。

01
销量
吉利已连续三年占据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8月销量同样如此,以11.3万辆夺得第一。
吉利8月总销量(计入领克品牌汽车)为113,443辆,同比增长约12%,环比增长约8%。2020年1-8月,吉利汽车的总销量为749107辆,同比减少约11%,完成了2020年修订目标132万辆的57%。

8月,吉利汽车轿车总销量为38,475辆,SUV销量为71,565辆。特别是旗舰家族、博越家族、豪越、帝豪家族和领克品牌一路领涨。
其中,领克汽车8月总销量为17098辆,环比增长约12%、同比增长约56%,在新能源领域,几何A、帝豪新能源、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8月份的总销量为6609辆,环比增长约3%。

长城汽车是三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今年8月长城汽车销量达到89,442辆,同比增长27.41%,今年1~8月累计销量达到56.28万辆,同比下滑9.81%,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55%。
长城汽车旗下四大品牌,哈弗品牌8月销量56,128辆,同比上涨11.7%。WEY品牌7,504辆,同比上涨7.1%,1-8月累计销售41,234辆。长城皮卡销售20,951辆,同比增幅高达80%。
新能源方面,长城欧拉品牌新车销售4,794辆,同比增长291.3%。

比亚迪8月销量合计36,782辆,同比增长2.1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283辆,同比下降8.59%;燃油汽车销量21,499辆,同比增长11.45%。1-8月,累计销量226,792辆,同比下降23.14%。
8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0.949GWh,比亚迪本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5.813GWh。
02
亮点
吉利打造的高端品牌领克在经历短暂的起伏后,终于迎来量价齐飞。
2020年1-8月,领克累计销量87192辆,同比增长约15.5%。在架构支持下,领克车型就跟下饺子一般接二连三上市。此外,吉利汽车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科创板上市,科创板“整车第一股”的头衔届时会为吉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长城汽车方面,一是长城皮卡的热销如同疫情期间比亚迪的口罩,皮卡带来销量和利润上大幅增长,帮了两家车企大忙。8月,长城炮销售11,100辆新车,连续4个月销量过万辆,持续蝉联皮卡市场销量冠军。
二是WEY品牌新车坦克300和哈弗大狗的亮相,哈弗大狗想要达到H6的高度基本上很难,但对于丰富哈弗品牌车型,有重要意义。新平台打造的坦克300定位清晰,造型犀利,有望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定位置。

比亚迪刀片电池可谓是一场极为成功的营销,在技术积淀基础上,根据比亚迪官方数字,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8月交付4000辆。
03
隐忧
虽然三家的增幅都是不错的,但仔细研究,隐忧也有不少。
拿吉利来说,其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8月销量仅为6609辆,“高端纯电品牌”几何系列销量表现一般。8月7日,几何品牌旗下首款纯电SUV几何C也正式上市,丰富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不知能否给吉利新能源阵线贡献销量。

长城隐忧主要有两个:一是H系列部分产品逐步边缘化,H6占据绝对主导地位,H9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定地位,其它H系列车型基本边缘化了。
从销量上看,哈弗H2、哈弗H4、哈弗H9、哈弗F5、哈弗H7车型销量累计只有6,776辆,哈弗品牌在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后,已经中断了延续多样性的步伐,基本靠两到三款产品打天下。

二是长城WEY品牌。
今年8月WEY品牌销量达到7,504辆,同比上涨7.1%,1-8月累计销售41,234辆,同比下滑32.5%。这其中,VV6是销量支柱,8月实现4453辆,同比上涨3.3%,但VV7和VV5处境略显尴尬。

比亚迪隐忧已然尽人皆知,靠燃油车救主,其新能源汽车1-8月累计销量91,060辆,同比下降49.11%,随着比亚迪汉和比亚迪宋PLUS上市,不知是否能扭转新能源汽车屡屡下滑的窘境。
总结
8月销量有喜有忧,离年终还有4个月,自主三强的2020年,能完成既定目标已经属于成功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长城暴涨,比亚迪汉一车难求,自主爆款频现但短板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