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体现了佛教本宗 万法皆空 因为变幻无常

2024-05-17

1. 金刚经 体现了佛教本宗 万法皆空 因为变幻无常

《金刚经》所倡导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终极意义,超越了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然也破除了因一切需求而导致的烦恼。
     佛教讲究“看破红尘”,但并不是与世隔绝、远离现实世界,佛陀看不破世俗红尘是,心中烦恼不堪;一旦他老人家看破了红尘,就以成佛了。佛法当然是成佛之法即是看破红尘之法,但若是离了红尘去修行佛法,那就无所谓“看破”与否了。从这个角度讲,《金刚经》其实是佛祖留给众生的红尘修行“全攻略”。
     佛眼中的红尘世界,不仅是烦恼的世界,还是成佛必经的修行场所,《金刚经》不否认红尘中的欢愉,他启示世俗中的人们:不要被红尘所迷,过分的执着会适得其反。

金刚经的结构分析:
           须菩提问   如何发成佛之心          佛陀答  远离四相,树正确佛法知见
                     如何排除发心的杂念               在普渡众生中学会不贪执凡尘虚相
                     成佛之路该怎么走                 一切善法皆是佛之法
                     怎样降伏修行中的妄念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体现了佛教本宗 万法皆空 因为变幻无常

2. 《金刚经》中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法清法师: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出来的。 佛、如来,讲的是法身佛。那么,作为法身佛来说,他长什么模样?是不是就是我们今天所拜的那些塑像的样子?我们楼下也供有佛像,佛长的就是那样吗?不是的。 那佛长什么样呢?泰国人供的佛,跟我们所供的佛,长的就不一样,但却都是释迦牟尼佛。这些佛像为什么都不一样呢?因为它们都是根据人的想法塑造出来的,是由人生出来的影像,不是如来真长那个样。既然如来不是长那个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塑造他,然后又礼拜他呢?这是因为我们经常会忘掉我们本自有的自性佛,所以,就需要塑造外在的这么一个型体,说这就是佛,要好好礼拜。礼拜的目的,是要把我们自性的佛给拜出来。但是,如果你执着于外在这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像,说这就是佛,那你就是被物所转,你的思维被外在的形体所转换了,这(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分别而产生的,都是我们的思维分辨出来的。换种说法,只要是我们的思维能够分辨的这些,它都不是如来,只是凡夫知见、凡夫分别。 然后,如果真正要见到如来,就要“离一切相、则为如来”——要离开一切的形体,人无法构想、无法想象、超离一切人的思维,到那个时候,才能够显出如来。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相,都是人虚妄分别而产生的;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你能超越这些形体,能够超越所有的存在,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所有存在的本来面目了,对它的本来面目参透了、明了了,不再被这些外形所左右了,这个时候,就是脱离了这些外形,就能见到如来了。也就是说,本体就是如来,明白了没? 所以,不可以以我们的想法去说,佛是什么样什么样,因为那只是我们的想法;只要是你能想出来的,那都不是如来。当然,这个比较高深!在大乘佛法里面,《金刚经》是比较高深的。 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很执着于这个外形。《金刚经》是破执着的,所有的执着都要破掉。但在学佛的开始,我们还是要塑造一个有形,慢慢慢慢,到最后,才把这个有形去掉,才不执着于这个有形、有相,但是又不离于这些形、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非常根本的,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了,那你就会受用无穷。《金刚经》中的话,你只要能用上一句,那你的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尤其你是搞艺术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块。“凡所有相”——凡是有形体构造的东西,都是虚妄分别,都是不正确的。比如你画画,你执着于这个画,要把它画好;你执着于这个笔、这个墨、这个环境;执着于这个画的布局,要如何如何来安排它,这些都是相。你要把这些相都舍离,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相都是你自己生出来的,都不是真正最高的艺术。最高的艺术它是无形无相,不是说你为了要表达个什么就能成为艺术。当你有想法,想要表达个什么,那都是相,明白吗?你今天要画个什么画,就提前构思,那都是相。你要明白,真正的创造是没有构思的;当你还存在着构思,存在着思维,就谈不上创作,那都是做作,不是创作。现在许多搞艺术的人,都是在做作,而不是在创作。创作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就把它给做出来了,那才全部是创作,才是真正的神品。 但现在的人画画都是,想要画个什么时,先找别人的作品来参考,或者找一堆资料来研究,之后,再思考一下,理出一个思路,这才一点一点往下做。像这种,凡是有思考的,都称为做作,不是创作。艺术它要的是创作,其中的道理,跟《金刚经》中的这句话是一样的。真正的如来,是要远离一切相,才能获得,才能明了;真正的艺术,也必须是舍离一切分别,舍离一切构思,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扔掉,在没有思想的状态下创作。当你有意要体现你的思想的时候,那就是做作,而不是创作。 就像我画画,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画?我说我也不知道。我画画的时候,是没有想法的。当有想法的时候再画出来,那都不是创作,而是做作。其中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你把这句话悟透了,用到你的艺术人生当中去,会对你的创作很有用的。

3. 金刚经名句,“空性”的完美表达|直击现实问题的根源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所说的世界,并不是你想象中的世界,而是借用“世界”这两个字的概念。
  
 
  
  
 
  
 水,非水,是名水。
  
 同样是泳池里的水,有人对它感到害怕恐惧,有人却很享受地在水里游。
  
 
  
 水是中性、空性的,本身不具备让人害怕或喜爱的特质。恐惧或享受,都是内心感知的投射而已。
  
 
  
  
 
  
 
  
 
  
 笔,非笔,是名笔。
  
 同样一支笔,人称它为“笔”,狗却会认为它是一个“磨牙棒”。
  
 
  
  
 
  
 
  
 
  
 “讨厌的那个人”,是那个人的问题吗?他本身就具有令人讨厌的品质或特性吗?
  
 
  
 
  
 那个人是中性的,空性的,就像一个空白的屏幕,不同的人会在他的身上看到不同的品质。
  
 
  
 总有人(也许是另一位同事,或是他的家人,比如妻子或孩子)觉得他是个可爱之人。
  
 
  
 你觉得他讨厌,其实是自己意识的投射。要反观自己的心,去自己的心里找答案。

金刚经名句,“空性”的完美表达|直击现实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