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内容

2024-05-14

1. 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手抄小报与数学教学 



多年来,我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学办数学手抄小报的尝试,将数学教学与办报活动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正确引导,以报促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我宣布要学生每个月办出一张数学手抄小报时,学生既感兴趣又无从下手,这时我趁机专门给学生上了一节数学手抄小报指导课,讲清办数学手抄小报的目的和要求、注意事项、怎样办等,让学生有个大概眉目。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我特别编制了数学手抄小报内容、形式、版面要求提示表(略)各一份,供学生办报时参照。 

在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个人努力与团体协作相结合。 

让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一般要求通过个人努力来完成,但是不排除三五人协作和小组的帮与带,以便充分发挥团体协作的优势。 

2.学习数学与反映思想相结合。 

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所用的稿件,除了选摘外,还要求学生自撰、征集。学生在办数学手抄小报时,我并不刻意要求他们一律用数学内容,凡是与学习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采用。例如,介绍一个学习数学的经验或教训、反映学习上的疑难和困惑、记一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反映了思想状况,有利于教和学。 

3.开展活动与美化环境相结合。 

学生交来的数学手抄小报,我每期都要组织学生或品尝、阅读,或提出修改建议,或评选优秀作品,或交流办报经验。与此同时,我还有意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评比”“优秀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展”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而且这一期又一期、一张又一张图文并茂的、迷人的数学手抄小报在展览的同时装饰了教室,美化了校园。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 

4.长期坚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办数学手抄小报也不例外,它是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逐渐产生效果和提高办报水平的。如有的学生对办报开始很不感兴趣,马虎了事,这时我及时给予鼓励和督促,久而久之,他们也能办出张像样的数学手抄小报来,并且在学习态度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有的学生甚至在排版、绘图、书写等方面很有创意。 

二、长期实践,体会深刻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我感到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综合素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得规范整洁了,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经常向我询问办报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难题。特别是有一次,我在讲“0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这道判断题是对的时,有个学生对它提出了质疑:“假如这道题是对的,也就是说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是0的约数。而课本上讲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最大的约数也是它本身。0比任何自然数都小,不可能是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都比0大,不可能是0的约数。所以我认为这道题是错的。”我当时便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质疑,并做了解释:“这道题应该是对的,这是整除的含义所规定的,课本上的两个结论是有前提的,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得到的。”课后我询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见解,这个学生说:“办数学手抄小报时曾经看到过这种想法。”我暗暗吃惊的同时,惊喜办报带给学生的间接效应。 

总之,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还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手抄小报是以学生为主体,或“独立创业” 或“团体协助”而创作出来的能反映思想教育、数学教育和美育的综合艺术。学生必须具备多种文化知识和能力才能办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并能获得大家好评的小报。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使得学生在美术、写作、书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配合数学教学。 

学生在办报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丰富想像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2)促进课外阅读,形成优良学风。 

学生为了办出一张张迷人的数学手抄小报,必须广采博闻,进行大量的文字摘抄、图画剪贴和文章的写作。他们常常废寝忘食地查阅、聚精会神地选择、 一丝不苟地誊抄、认真负责地校对……这些都标志着优良学风的初步形成。 

(3)促进团结友爱,形成优良班风。 

在办报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帮与带、学习与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逐渐达到内部的和谐,形成强烈的班集体意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数学学习。 

办数学手抄小报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从打格子、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到编辑、排版、绘图、誊抄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严格要求、克服困难。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转移到对数学的学习上去。 

3.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一张好的数学手抄小报不仅能使人增长数学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胡德勇) 转载于《人教网》

数学小报内容

2. 数学小报

这里有些素材  你整理一下就行了
第一部分:数学小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第三部分:数学小笑话
《不是洗澡堂》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已获得博士学位,但无开课“资格”,因为她需要另写论文后,教授才会讨论是否授予她讲师资格。 

当时,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十分欣赏爱米的才能,他到处奔走,要求批准她为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名女讲师,但在教授会上还是出现了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让她当讲师,以后她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说:“当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呢?” 

希尔伯特站起来,坚定地批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第四部分
趣味数学
  1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
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 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
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2
《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雄、兔各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设头数是a,足数是b。则b/2-a是兔数,a-(b/2-a)是雉数。这个解法确实是奇妙的。原书在解这个问题时,很可能是采用了方程的方法。

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 2x+4y=a

解之得

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内容你自己看需要什么、就自己去查找 

以下是方法、

很多手抄报的样子,可以做参详。而且办手抄报并不难。下面是怎样办手抄报的步骤: 
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手抄报可以是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专题性的。手抄报的制作设计与黑板报制作设计要求和步骤大体是相同的。

3. 数学小报

数学小报
板块一:数学家故事我知道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板块二:数学习题我会做
(根据你的年级,选择适当的题目出几个)
板块三:数学经验我介绍
1,上课老师讲例题的时候认真听,不懂就问,多做几遍,做到举一反三;
2,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重要的是有自信,相信自己!
3,不要烦躁,一边做不出来就多做几遍,任何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
板块四:画一些图画,和数学有关的。你们班如果有同学会素描,那就画几个伟大的数学家的头像。等等。



希望能帮到你!

数学小报

4. 数学小报内容

数学小报

  五年级四班  徐峥嵘

一﹑数学家的故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二﹑数学趣题:

1、自然数a与b,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是300,a是20,b是多少?  

 2、一个数先加9,然后乘9,再减9,接着除以9,最后等于9,求这个数?3、为了庆祝国庆节,守桥战士在一座大桥两侧的栏杆上插彩旗,从桥头到桥尾共插了30面,相邻两面彩旗相距18米,这座大桥长多少米?  

44、求满足用3除余2,用5除余4,用7除余6的最小数是多少? 

 

5、高寿爷爷在马路上以均匀的速度散步,马路边相邻电线杆间的距离相等,他从第一根电线杆走到第15根,用了28分钟,他如果一共走了50分钟,他可走到第几根电线杆? 

6、小学有68个同学去划船,一共乘8条船,大船每条坐11人,小船每条坐7人,全部坐满,问大船、小船各有几条?(用方程解答) 

7、第一车间工人是第二车间的3倍,如果从第一车间调20人到第二车间,则第一车间还比第二车间多10人,原来第二车间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8、24个同学排队做早操,行数和列数都不能等于1,有几种排法?怎么排?

二﹑ 判断题:

1、3是约数,12是倍数。                                      (    )

2、1千米的等于4千米的。                             (    )






怎样?满意吗?

5. 数学小报

1.失明的数学家欧拉 
   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欧拉在他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浅显、通俗易懂,读后引人入胜十分令读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的记号如sinx,cosx,……等等直到现今还在用。 


欧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尔大学,由于异常勤奋和聪慧,受到约翰·伯努利的尝识,给以特别的指导。欧拉同约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尔·伯努利也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欧拉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以后陆续得奖多次。1725年丹尼尔兄弟赴俄国,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欧拉,于是欧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尔回巴塞尔,欧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时年仅26岁。 


1735年,欧拉解决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 


这个问题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以解决,欧拉却以自已发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这时才28岁。

2.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3.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5.数学奇才——伽罗华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称量皇冠的难题 
6.王冠的重量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所 以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很多滴沥~ ~ ~ ~我找了六个,希望你认真看看~ ~ ~ 1。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 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2。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离开波兰后,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种课题费维持。由于很少讲课,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12种语言,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意大利一位数学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论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设”,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说:“不,没必要,你没看懂我的论文。”说着拉着对方在黑板上比划起来,同事们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西切拉觉得还是需要可微性假设。伯格曼反而更加坚定起来,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同事们插话:“好了,别去想它,我们要进午餐了。”伯格曼大声嚷了起来:“不可微—不吃饭。”(No differentiability, no lunch)最终西切拉留下来听他一步一步论证完。

  有证据表明伯格曼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清晨两点钟,他拨通了一个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你在图书馆吗?我想请你帮我查点东西!”

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恰好乘同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要去度蜜月的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这对夫妇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还成了著名数学家。
3。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们当时都在普林斯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着非数学话题,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麦迪逊大街举行隆重的庆祝游行。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的确不同:证毕。

  哥德尔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连续统假设(CH)是否独立于选择公理(AC)。在60年代早期,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数学家柯恩(Paul J.Cohen),与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们聊天时扬言:他也许可以通过解决某个希尔伯特(Hilbert)问题或者证明CH独立于AC而一举成名。实话说,柯恩当时只是傅里叶分析方面的行家,对于逻辑和递归函数,他只摆弄过不长时间。柯恩果然去专攻逻辑了,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真的证明了CH与AC独立。这项成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之一,他因此获得菲尔兹奖(Fieids Medal,比自然科学界的诺贝尔奖还难获得)。柯恩的技术是“力迫”(forcing)法,现已成为现代逻辑的一种重要工具。

  当初的情形是:柯恩拿着证明手稿去高等研究院找哥德尔,请他核查证明是否有漏洞。

哥德尔起初自然很怀疑,因为柯恩早已不是第一个向他声明解决了这一难题的人了。在哥德尔眼里,柯恩根本就不是逻辑学家。柯恩找到哥德尔家,敲了门。门只开了6英寸的一道缝,一支冷冰冰的手伸出来接过手稿,随后门“砰”地关上了。柯恩很尴尬,悻悻而去。不过,两大后,哥德尔特别邀请柯恩来家里喝茶。柯恩的证明是对的:大师已经认可了。
  4。维纳(1894-1964年)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维纳早期在英国,有一次遇见英国著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时说:“噢,还真有你这么个人。我原以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为写得比较差的文章署的笔名呢。”维纳本人对这个笑话很懊恼,在自传中极力否认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种版本说的是朗道(Edmund Laudau):朗道很怀疑李特尔伍德的存在性,为此专程去英国亲自看了这个人。

  维纳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他是校园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与他套点近乎。有一次一个学生问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位学生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是问他“方法”。维纳说:“可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随即写出了另一种解法。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

  有一次维纳的一个学生看见维纳正在邮局寄东西,很想自我介绍一番。在麻省理工学院真正能与维纳直接说上几句话、握握手,还是十分难得的。但这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接近他为好。这时,只见维纳来来回回踱着步,陷于沉思之中。这位学生更担心了,生怕打断了先生的思维,而损失了某个深刻的数学思想。但最终还是鼓足勇气,靠近这个伟人:“早上好,维纳教授!”维纳猛地一抬头,拍了一下前额,说道:“对,维纳!”原来维纳正欲往邮签上写寄件人姓名,但忘记了自己的……。 
  5。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希尔伯特在海德尔堡上了一学期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本来可以允许他再转到柏林去听课,但他深深地依恋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又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再下一个学期——1882年春天,希尔伯特仍决定留在哥尼斯堡.

 这时赫尔曼·阅可夫斯基从柏林学习了三个学期后也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闽可夫斯基从小就数学才能出众,据说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因把问题理解错了而“挂了黑板”,同学们异口同声叫道:“闭可夫斯基去帮帮忙!”在柏林上学时,他因为出色的数学工作曾得到过一笔奖金.这时,年仅17岁的阅可夫斯基正沉浸在一项很深奥的研究之中——解巴黎科学院出榜征解的一个问题:把一个数表成五个平方数的和.一年后,1883年春天,18岁的阅可夫斯基和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史密斯共享巴黎科学院的这项大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哥尼斯堡.希尔伯特的父亲因此曾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冒冒失失地去和“这样知名的人”交朋友.但由于对数学的热爱和共同的信念,希尔伯特和比他小两岁的闽可夫斯基很快成了好朋友.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的,良师益友间的互相切磋讨论对希尔伯特的成长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那段时间是希尔伯特才、学、识获得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假如没有这段经历,那么希尔伯特在1900年竟能在许多重要领域中一次提出那么多著名难题,倒是不易想象的了. 有关希尔伯特散步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活动以外,师生在课外的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课外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非常有益。而且,在散步中交流因为没有书本,也不用纸和笔,因此没有繁琐的推导和计算,只能交谈那些能用话“说出来”的东西,即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总是中的思想和方法,挖掘统帅形式推导的灵魂,......而这些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同学们不妨经常邀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交谈,肯定会其乐无究的。


我帮你找的5个故事,你可以自己节选。 蛮好的==

数学小报

6. 数学小报

一、正确引导,以报促学

二、长期实践,体会深刻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我感到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综合素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得规范整洁了,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经常向我询问办报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难题。特别是有一次,我在讲“0能被任何自然数整除”这道判断题是对的时,有个学生对它提出了质疑:“假如这道题是对的,也就是说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是0的约数。而课本上讲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最大的约数也是它本身。0比任何自然数都小,不可能是自然数的倍数。任何自然数都比0大,不可能是0的约数。所以我认为这道题是错的。”我当时便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质疑,并做了解释:“这道题应该是对的,这是整除的含义所规定的,课本上的两个结论是有前提的,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得到的。”课后我询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见解,这个学生说:“办数学手抄小报时曾经看到过这种想法。”我暗暗吃惊的同时,惊喜办报带给学生的间接效应。总之,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还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办数学手抄小报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手抄小报是以学生为主体,或“独立创业” 或“团体协助”而创作出来的能反映思想教育、数学教育和美育的综合艺术。学生必须具备多种文化知识和能力才能办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并能获得大家好评的小报。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使得学生在美术、写作、书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配合数学教学。学生在办报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丰富想像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2)促进课外阅读,形成优良学风。学生为了办出一张张迷人的数学手抄小报,必须广采博闻,进行大量的文字摘抄、图画剪贴和文章的写作。他们常常废寝忘食地查阅、聚精会神地选择、 一丝不苟地誊抄、认真负责地校对……这些都标志着优良学风的初步形成。(3)促进团结友爱,形成优良班风。在办报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帮与带、学习与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逐渐达到内部的和谐,形成强烈的班集体意识。(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数学学习。办数学手抄小报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从打格子、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到编辑、排版、绘图、誊抄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求学生要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严格要求、克服困难。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转移到对数学的学习上去。3.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一张好的数学手抄小报不仅能使人增长数学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与知识的补充。

目录3.制作小报的素材:

(1)数学小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说:“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2.阿基米德出生于公元前287年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3.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4.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5.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2)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3)数学小笑话

职业特点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这种推断并不可靠,”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生死人数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数学家谈恋爱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谁最吝啬“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当然是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7. 数学小报

这里有些素材  你整理一下就行了
第一部分:数学小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小报

8. 数学小报

b=1,a=-3,故该题的结果等于8.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