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货币是什么样子的

2024-05-16

1. 三国时期的货币是什么样子的

曹魏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三国时期的货币是什么样子的

2. 三国货币史:三国时期的货币种类有哪些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3. 三国货币的钱币流通

在我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可见钱币之多,已到了何等程度。当时人们的思想认为钱能操纵人的命运,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贪财如命。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士族自矜门第清高,对商贾极其贱视。法令规定市侩都得戴头巾,巾上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商贾的社会地位很低,可是士族多兼做商贾,并不因为商是贱业而不屑为。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家有好李,怕买者得好种,钻破李核才拿到市上出卖。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可见经营商业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可见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晋律》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晋国统治阶级爱钱,唯钱是求,后世称为“钱鬼”。而这些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人,金钱支配了人们的交往、言谈、行事等等。我国古代用谷物、布帛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到我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三国货币的钱币流通

4. 三国货币的介绍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5. 历史三国用什么钱币?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权。曹魏初期,曾一度废钱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太和元年,五铢钱复铸。曹魏五铢直径常20毫米左右,五字靠外廓,两角不全,铢字的金字旁多为半个。  与魏相比,吴、蜀的钱币铸造则非常复杂,且多为大钱。蜀国铸造的钱币有:直百、直百五铢、犍为五铢等。其中,直百五铢钱文顺读,四字皆篆体,穿上下分书直百,左右书五铢,面背肉好,且均有廓,钱背多见模铸或镂刻的文字符号。直径26-28毫米,重8-9.5克。之后,该币出现减重钱,轻且小。犍为五铢是直百五铢的一种,钱背穿左处有一阳文为字,系蜀国犍为郡所铸。犍为郡属益州,地处蜀国通往国外的西南交通要道。  吴钱作价很高,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东吴皇帝孙权在嘉禾五年,开始铸造大泉五百,该钱面文旋读,面背皆有内外廓,有合背钱,且形制、大小有差异。其面文书体效仿新莽大泉,但并非一层不变,该币的泉字中竖不断。通常直径为29毫米,大者重12克,越往后其分量越轻。在孙权赤乌元年,开始铸造大泉当千,以供铸造发行了九年,该币面文旋读,四字皆篆体,形制与大泉五百相同,大小各异,通常直径38毫米,重约14.5克,小的相当于一枚汉五铢,一枚大泉当千可以当五铢钱一千枚。大泉二千也是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所铸的大钱。此钱直径33毫米,穿宽12毫米,面文旋读,四字皆篆书,面背均有内外廓,一枚大泉二千可以当五铢钱两千枚,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

历史三国用什么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