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

2024-05-13

1. 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
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要从八个方面考虑,但是最后必须凝聚在一个点上。构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八个方面考虑:
1、规范化管理
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在前面讲过,很多企业都有“两低一高”的现象,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资源竞争分析
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运用。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4、市场竞争分析
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如20世纪50年代,王安电脑公司曾经红火一时,最后却倒闭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年的王安对市场的评估出现了战略性的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

2. 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呢?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只有那些风险管理水平高、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正是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可喜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日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新兴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正在建立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实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推行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构建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中小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这一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不断创新的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同一层面的金融技术也大同小异。在此情况下,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谁的创新表现更优,谁就能获得有别于人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也可以是业务流程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甚至是营业室内摆设的创新。

  当然,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上述几点,它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但是,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条件和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突出其中一项并着力培育,即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现实性。这种特性越鲜明,越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复制、模仿,就越有竞争优势(310368),越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赢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 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
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要从八个方面考虑,但是最后必须凝聚在一个点上。构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八个方面考虑:
1、规范化管理
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在前面讲过,很多企业都有“两低一高”的现象,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资源竞争分析
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运用。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4、市场竞争分析
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如20世纪50年代,王安电脑公司曾经红火一时,最后却倒闭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年的王安对市场的评估出现了战略性的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

4. 银行竞争力包括什么

衡量竞争力的四个方面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其分析框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银行现实竞争能力。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银行潜在竞争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等,以测度竞争力的后续能力。
银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状况。
银行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它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中的相关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归纳汇总,分析银行竞争力的基本竞争态势。
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下级层按权重合成:
首先是比例指标层次,比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比例、盈利指标比例等。
其次是单要素指标层次,包括流动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业务创新能力,金融监管有效性、宏观经济稳健性、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共10个方面。
第三个层次是银行竞争力的整体性指标。这一层次是银行竞争力测试指标的最上层,是所有与银行竞争力有关的比例指标的综合,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状况。
衡量竞争力的遵循原则
不同评级机构对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所遵守的原则不同,所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构建衡量银行竞争力模型时,始终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动态、连续性原则。竞争力既有一定时点上的衡量,同时竞争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时就不能仅就某个时点的情况进行判定,应当克服仅采用时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的弱点,把被考察银行竞争力作为连续发展过程,历史地、联系地分析、判定竞争力的大小。
控制风险与提高竞争力相协调原则。提高银行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主题。但银行业作为一种负债经营和高风险行业,盲目竞争、过分强调收益可能会忽视风险,造成资产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过度强调风险控制必然以牺牲资产收益性为代价,从长期来看,这种经营战略必然招致被市场挤出的风险,最终也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定量指标主要强调分析性,对综合性、关联性反映不足。如果仅仅采用定量性指标,对银行的竞争力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全面,有时还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在使用定量分析的同时,利用定性指标作为补充。做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客观、全面评价的目的。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5. 银行竞争力包括什么

衡量竞争力的四个方面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其分析框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银行现实竞争能力。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银行潜在竞争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等,以测度竞争力的后续能力。
银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状况。
银行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它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中的相关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归纳汇总,分析银行竞争力的基本竞争态势。
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下级层按权重合成:
首先是比例指标层次,比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比例、盈利指标比例等。
其次是单要素指标层次,包括流动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业务创新能力,金融监管有效性、宏观经济稳健性、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共10个方面。
第三个层次是银行竞争力的整体性指标。这一层次是银行竞争力测试指标的最上层,是所有与银行竞争力有关的比例指标的综合,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状况。
衡量竞争力的遵循原则
不同评级机构对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所遵守的原则不同,所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构建衡量银行竞争力模型时,始终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动态、连续性原则。竞争力既有一定时点上的衡量,同时竞争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时就不能仅就某个时点的情况进行判定,应当克服仅采用时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的弱点,把被考察银行竞争力作为连续发展过程,历史地、联系地分析、判定竞争力的大小。
控制风险与提高竞争力相协调原则。提高银行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主题。但银行业作为一种负债经营和高风险行业,盲目竞争、过分强调收益可能会忽视风险,造成资产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过度强调风险控制必然以牺牲资产收益性为代价,从长期来看,这种经营战略必然招致被市场挤出的风险,最终也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定量指标主要强调分析性,对综合性、关联性反映不足。如果仅仅采用定量性指标,对银行的竞争力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全面,有时还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在使用定量分析的同时,利用定性指标作为补充。做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客观、全面评价的目的。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银行竞争力包括什么

6. 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什麽

私人银行要想与国家竞争,主要依靠什么?专家一针见血

7. 如何评价银行的竞争力

衡量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银行规模。这一指标是通过统计位居资产排名世界前1000家之内的银行的数目,来对一 国的银行规模进行评价。在追求规模效益的银行界,大的规模意味着大的市场份额,这一指 标充分反映了各家银行的规模和实力。每年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的评定结果于7月号的英国 《银行家》杂志公布,这被世界各国视为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
经营能力与服务质量。同国际大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 比较落后,金融产品单一。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大都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汇业务等传统银行 业务为主,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为现代银行业务阶段,特别是风险小、成本 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投资咨询、家庭理财等中间业务发展已成为国外银行利润的主要来 源。如果在华外资银行从目前只办理进出口结算,扩展到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其他本外币结算 业务,其技术先进、迅速快捷,能吸引走更多的结算业务。可见,中国银行获利能力如何从 传统金融服务走向现代金融服务,这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的压力。此外,我国银行业,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较窄、资金调拨不够灵活、技术设备比较落后、金融创新尚处 于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尽管如此,在国内,我国商业银行较外资银行仍 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计算机和远程网 络技术,将各分支机构连成一体,使其在资金的地区间调剂、信息收集、国内结算的质量等 方面有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2)我国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规模大,对我国 经 济影响力大,已基本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国内居民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 行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信心。在长期的合作中,他们之间已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密切关 联的关系。(3)我国商业银行比较了解中国国情,知道怎样结合中国实际来满足经济发展的 需要。在服务质量上,中国银行业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据某调查机构的一次样本上万份的问卷 调查,中国本地银行业服务已得到相当多的客户承认。在被调查的20个服务性行业中,银行 以高达44%的得票率被评为服务最好的行业。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银行一定量的资本获得相应比例利润的能力,是银行营运价 值的核心指标,体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而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最普遍的指标莫过于平均资 产收益率及资本利润率。

(1)平均资产收益率。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银行运用 较少的资本来推动较大资产的 运转,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使银行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银行的资产收 益率非常低,平均在3%以下,这一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获利能力。1999—2002年,美国几家银 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54%,欧洲几家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82%,日本几家银行平均资产 收益率为0.14%,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18%。美国银行四年的平均资产 收益率最高,其次是欧洲,日本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波动较大,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 均资产收益率只有0.2%左右,只有美国银行的ljl4到lj7,即营运同样一份资产,美国银行 可以产生7~14元的收入,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只能产生1元的收人。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 行尽管具有庞大的资产总额,但质量差,获利能力低。

(2)资本收益率。这一指标反映资本 获利能力的大小,即每百元的资本金能获得多少利润, 实现的利润越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资本利润率就越高。1999—2002年,美国几家银行 资本收益率平均为26.2%,欧洲几家银行资本收益率平均为22.2%,日本几家银行这4年资本 收益率平均为-4.9%,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为4.4%。

3、不良贷款比率。银行不良资产指银行资产中比正常资产有较大损失可能性的资产。银 行不良资产与正常资产的比例,就是银行的不良资产率。1999—2002年,美国不良贷款比率 平均为1.44%,欧洲平均为3.49%,日本平均为5.40%,中国平均为18.19%。不良资产对银行 发展具有严重影响:
一是不良资产比例越高,回本收息就越少 ,资产流动性就越差,收支就会失衡,严重的会导致支付危机;
二是不良资产比例越高,占 用资金就越多,贷款可用资金就会越少,生息和利润来源就越少,甚至出现亏损,导致银行 危机,降低银行竞争能力。与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较大 ,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4、人力资源。在现代竞争中,经济组织内的人才优势和激励强度至关重要。高素质的金融 人才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国银行业严重缺乏懂得金融工程 学、熟悉各种资产定价模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层次人才的比重上,国有商业 银行中研究生比重还不到1%,比较而言我国新兴商业银行的情况较好,但同外国银行相比中 国银行业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为开展业务,他们 往往以十分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员,这些人 才的综合素质所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率是难以估量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 产生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总量压力,使其只可能以较低的平均待遇来平衡各方利益,其结 果必然是优秀人才流失。

以上几点就基本能分析银行的竞争力如何。

如何评价银行的竞争力

8. 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只有那些风险管理水平高、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正是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可喜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日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新兴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正在建立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实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推行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构建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中小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这一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不断创新的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同一层面的金融技术也大同小异。在此情况下,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谁的创新表现更优,谁就能获得有别于人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也可以是业务流程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甚至是营业室内摆设的创新。

  当然,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上述几点,它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但是,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条件和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突出其中一项并着力培育,即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现实性。这种特性越鲜明,越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复制、模仿,就越有竞争优势(310368),越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赢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