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学良十分惭愧,于凤至临死前对女儿说了什么?

2024-05-16

1. 让张学良十分惭愧,于凤至临死前对女儿说了什么?

       提到张学良的个人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张学良跟赵一荻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赵四小姐本名叫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小姐。 

       张学良跟赵一荻赵四小姐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张学良作为当时的“少帅”跟出身官宦之家的赵四小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随后赵四小姐与家人不辞而别,跟随自己的意中人张学良,在那个时候,出身有名有姓的官家小姐私奔,说出去不好听,当时张学良那个时候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大家闺秀,大方得体,为了维护自己家的名声,只给赵四小姐秘书的地位,没有给她正式夫人的名义。于凤至还在少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小姐居住。

       于凤至虽然嫁给张学良是家庭的安排,当时于凤至非常有主见,有能力,还是一个非常有经商头脑。1929年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生下了唯一的儿子。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后面几经风波之后,在美国定居,并且在自己临终之前,对女儿说的八个字是:“替我…去看一眼…汉卿…”于凤至虽然后面跟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但是她一直念着张学良,在外一直要人叫她“张夫人”,她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张学良的妻子,少帅夫人,临死对女儿说的话也表露出对张学良的牵挂。

       据说,张学良在得知于凤至的临终遗言之后非常惭愧,虽然他为了要追求真爱,背叛了于凤至,但是相信张学良心中对他这位大方得体、贤良淑德的原配夫人肯定是敬爱的。

让张学良十分惭愧,于凤至临死前对女儿说了什么?

2. 于凤至等了张学良50年,死后给他留下了什么?

如果说在民国军阀中,有没有我们应该要感谢的人,那必然是有的,而这其中过得最委屈的,莫过于东北王的后代张学良了。原本在东北躲过第一批日本人的侵略后,他大可以什么也不管,安心听从派遣就行了。可是他却还是按不下属于中国人的良心,毅然抗日了。在此之后,他被领导软禁了整整52年,哪都去不了,什么也干不成。可是在被释放之后,他去了美国,却摇身一变成了大富豪,住豪宅,开豪车,生活奢侈。原来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妻子于凤至。



在张作霖还没被日本人炸死前,张学良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二世祖,每天不愁吃喝,不用担心前程。所以这个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无非就跟所有有钱人家的花花公子一个德性,找漂亮女人消遣,收藏古董字画装文雅。直至他父亲张作霖一夜之间横死,他才临危受命,不得不开始担起大帅的责任。



而从他21岁到36岁这十五年,是张学良飞速成长的时期,虽然这期间他有过逃避和推卸,可最后他还是明白了担当两个字的重要性。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危和未来,他生平第一次大着胆子做了一件事,而最终的结果是事办成了,他却被软禁了起来。最糟糕的是,虽然张学良被软禁,可却不将他的妻子于凤至一起送去软禁,而是让赵一荻去陪着张学良。这种操作也的确是很新颖了。在当时可能张学良有点想不开,可是后来他或许还会感谢领导会对他有这样的安排吧。



于凤至一开始还想尽办法想要营救张学良,实在不行去陪他也好。后来看见救他出来的机会渺茫,而且赵一获又先她一步进去了。她只能留在家里打理家中的所有事务,并照顾好几个孩子。1940年,于凤至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她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去了美国治疗。而这时,她也提前将张学良的所有藏品,家产全部处理好,该卖的卖,该寄存的寄存,因为她始终想着,将来哪一日要救张学良出来,最需要的还是钱。



在美国把病治好后,于凤至发挥了她原生家庭的优势,开始在华尔街大展拳脚。凭借着出色的商业嗅觉,她很快就在华尔街站稳了脚跟,甚至慢慢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她没有别的太多的想法,就希望可以努力赚钱,越多越好,将来好救她的“汉卿”出来。所以在剩下的几十年里,于凤至眼里,似乎只剩下赚钱两个字了。



最令人悲哀的是,她等了张学良整整50年,却在张学良被释放的那一年去世了,若是再迟几个月,二人就能相见了。而牵挂了张学良一生的于凤至,也在死后将所有的财产全部留了张学良和孩子。并且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张学良救出来,不论会花费多少钱。等张学良被释放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美国,想去看望于凤至,可等到他的,只有墓碑上“张于凤至”四个字,和于凤至留给他的巨额财产。



这些财产里,既有张学良当年收藏的一些书画古董,也有于凤至这些年辛苦打拼积攒下来的财富,若是都要换成钱,恐怕远不止上亿元了。而张学良也在余生,靠着于凤至留给他的这笔巨款,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从此定居夏威夷,再也没有回过国。

3. 于凤至与张学良有孩子吗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一女三子。

     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生于1917年,亦系张作霖的嫡长孙,从小聪明而又淘气,深得爷爷张作霖的喜欢。在英国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的空袭,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张闾珣的病一直延至1957年秋天,他终因伤口化脓导致的败血症而病告不治而逝世,年仅37岁。
      张闾玗,张学良次子,母亲是于凤至,1918年出生,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1958年,在美国的闾玗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生有一子二女,儿子名叫张居仁。
      张闾琪,张学良第三子,母亲是于凤至,1919年出生,长得与张学良酷肖,清秀而斯文,老实厚道,才华横溢,比他两个兄长更为聪明。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闾琪染上了肺结核,1931年死于沈阳,年仅12岁。张闾琪死后,各种各样的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还有说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X光机爆炸,被炸死的。闾琪死后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令闾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传说亦流传至今。
      女儿张闾瑛,是张学良的第一个孩子,生于1916年,是于凤至唯一的安慰,几十年来,是她在美国一直陪伴照顾着母亲。张闾瑛精通多国语言,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母亲于凤至一直生活在美国。其丈夫是毕业于东北大学的中美联谊会会长陶鹏飞,现任美国加州圣旦克兰大学教授。
     

于凤至与张学良有孩子吗

4. 于凤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张学良都做过些什么?

于凤至 (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 少帅 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于凤至祖籍山东海阳司马庄,祖辈因灾荒落户郑家屯(现吉林省双辽市)。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 1897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 十一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三岁的张学良。 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4月,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举行婚礼结为夫妇。婚后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了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由于她处事得体、有主见、待人真诚,在复杂的大帅府中也逐渐获得了普遍的欢迎和威望。 [编辑] 感情波折 1929年,赵一荻来到沈阳,于凤至大为不悦,拒不接受。后来,经约法三章勉强应允[1]: “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份。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 不过,于凤至逐渐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的确出于真诚,并且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际。自己需要打理帅府内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体贴聪明的女人倒也不错,遂慢慢对她有了好感。加之赵一荻对她也颇为尊重,两人感情日甚,亲如姐妹。 [编辑] 相夫持家 于凤至 初到张府即由于张作霖的爱护和自己的能力树立威望,并逐渐接管帅府内务。另一方面,张学良一直称她为“大姐”,遇有难事常与她讨论,征求她的意见,特别是在苦闷之时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皇姑屯事件暴发,张作霖在返回沈阳时被日军炸死。于凤至率张作霖众妾等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周旋,声称只受了点轻伤,使各方势力不敢妄动,协助张学良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移交。 1929年1月,张学良为了稳固军权,欲处置守旧派代表杨宇霆、常荫槐。起初打算将其二人关押起来,但他与于凤至商量时,于说[1]: “ 你能关得住他吗,张作相等人为他求情你是放还是不放? ” 张遂决定杀之。张后来回忆时说[1]: “ 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1930年,辽西大水,于凤至在沈阳组织“水灾协赈会”救灾。之后,赶往南京,与正在参加蒋张首次会晤的丈夫相会,首次会见蒋介石与宋美龄。后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为干娘,与宋美龄等结下姐妹情意。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 于凤至 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2]: 越大洋乘风破浪,等闲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无量,空余豪气万丈。将门子,百将战骁勇何惧敌囚旺。一马平荡。叹成命难违,请缨无路,长啸叹沦丧。道什么,外交可攘顽敌,国人急呼良将。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在意大利时会见了墨索里尼等,并辗转参访欧美诸国。之后,于凤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顾正在罗马读书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成立,张家与时任意大利总理的加莱亚佐·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携子女来到英国伦敦。 [编辑] 回国救夫 1937年,刚到英国的于凤至得到丈夫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带病回国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却毫无效果。她要求与丈夫一同承受牢狱之灾,从此经受了三年被特务严密看守的幽禁岁月。 起初,张常有自杀的念头,欲以此控诉蒋介石对他的囚禁,但于凤至劝之[3]: “ 在军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说明“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并不承认有罪,这从得到蒋先生的允诺采纳我们的主张可以证明。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几十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你要战死在前线的心愿未遂,蒋帮如此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报应未见;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人,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 张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1940年, 于凤至 在贵州被查出患有乳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学良劝导、蒋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 起初,于凤至不愿去美国,她说[4]: “ 汉卿,知情的当然会知道我去美国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会怎么看我于凤至呢?现在你也许被人当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后你也许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时,世事剧变,物是人非,也许我们那时都不在人世了。我于凤至会不会被史学家们当成痛骂的对象? ” 张安慰她说,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病好了也永远不要进蒋统区,要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岂料,这一去竟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5. 于凤至为何晚年不去找张学良?

说起东北往事,除了有张作霖时代的东北王,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有着欧美新思想的张学良少帅。今天我们不谈他对抗战的点点滴滴,说一下此人的感情历史,人尽皆知的要说到原配妻子于凤至。
于凤至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把家务事料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张氏父子刮目相看,但是此时的张学良依旧在外面花天酒地,于凤至识大体,尽量去包容丈夫。好景不长,战争开始以后,敌人入侵东北地区,蒋介石要求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出东北后,由于蒋当时的做法激起了国内很多反对的声音,所以张学良连同杨虎城一起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后面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要求后,张学良为了表述自己的忠心,于是跟着蒋介石一起飞往南京,没想到此行有去无回,被蒋送上了军事法庭,判了十年软禁。
张学良可以说是于凤至的死穴,为了张学良,她可以付出所有,对张学良的所有要求都进行妥协,但这换来的却是一身病痛。在张学良受拘押时,她坚决果断从英国飞到国内陪着张学良曲折逃亡,即便离婚后,她还是以张夫人的称呼自处,这充分说明她对张学良是用情至深。在陪着张学良经历了很值得回忆的逃亡日子之后,体弱多病的于凤至便扛不住了,病倒了。乳腺癌使她不得不飞去美国寻医诊疗。在康复之后,她投身华尔街股市,在拼杀当中赚了许多钱。
她还依然没有忘记替丈夫积攒经济实力,凭借自己经商的头脑,很快便收获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份离婚协议书,想必那一刻她真的是心如死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蒋介石的政治手段,为了不让张学良能够有正当理由离开他的身边,只能想办法让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这样他就没有借口离开,去和自己的夫人团聚,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终,于凤至迫于无奈,便签下了字,于凤至至死也没再见过张学良一面,1990年在美国去世。记者问道:“您怎么不回到张学良身边呢?”这一句话算是戳到她的痛处了,沉吟了片刻,她只说了7个字:“哪里也去不得了!”多么让人怜惜的感情。而张学良晚年之际却说了这句话:“唯负此一人”!我想张学良在选择离婚之际在内心之中也是有所自责之情的。不知读者怎么看待这段婚姻了?

于凤至为何晚年不去找张学良?

6. 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临终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生不同寝,死要同穴”。她嘱咐她的女儿在她死后把她葬在比佛利山上的墓地靠左边那个穴地里,她希望,右边的空穴可以留给她的丈夫张学良。
《尚书》里说:“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她本该是一条腾飞的凤凰,高贵而美丽。她的一生,从东北第一夫人到美国著名富商,在外人看来,她的人生充满了光鲜,事业成功,婚姻和谐。可是谁又知道,于凤至的一生活得太苦了,她的一生都困在一段感情里走不出来,一生的忧愁,都围着一个人转。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在感情里,她活得那么卑微,一生都在忍让,不怨不艾,患癌后孤身一人到美求医,与丈夫分离五十载,却在其中收到了丈夫的离婚协议书,可是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这段感情,死后还把辛苦打拼下来的财产全留给丈夫,她还希望死后与丈夫同穴,她的墓穴上写着四个字,张于凤至。
张家和于家是世交。
在张作霖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一次战役中被人算计,差点丢掉了性命,是于文斗救了他,两家人从此便成了世交。
于凤至生来便不平凡,在诞下她的前晚,于凤至的母亲梦到一凤凰飞至祖宅,他的父亲便给她起名凤至。
凤至从小便备宠有加,她生得一双凤眼,一双纤长的手,再加上颇有灵气的脸庞,颇受家里人喜爱。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学堂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女子的礼仪,凤至很聪明,才十来岁便才气不凡。
凤至11岁那年,家里请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看了她的面相,连连称赞,谓之凤命。有贵人相,未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之命。
算命先生给凤至算命的时候恰巧张作霖来府上做客,他听罢算命先生对凤至的算命,便开始动起了心思,要是可以让这个女孩嫁给自己的大儿子张学良,岂不是凤凰配虎子,可以带来祥瑞,一来可以报于文斗的恩情,二来也给自己的大儿子带来福气。
于文斗见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且是将士,性格极为鲁莽,只怕自己的小女儿过去会受委屈,可是他又思忖,两家人是世交,且张作霖当时是著名的虎将,倒也不吃亏。两家人当即定下了这门亲事。
府里的丫头听了这事,都开心得不得了,忙着把这事告诉于凤至。凤至当时正值春心萌动的年纪,诗经中那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早已留存她的内心,她向往着那些浪漫的男女之情,一想到自己要嫁给将军的儿子,心里不禁暗暗作喜。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张学良,自小接受西方先进教育,自然不愿接受这段父母包办的婚姻,他开始用他的方式抵抗着这段婚姻。
这一年,张学良到于凤至所在的镇上做客,按理说他应该到于家造访,去见一眼他未来的媳妇。
于家得知姑爷要来,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可是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见张学良,原来啊,张学良在想着法躲着于凤至。
张学良在镇上住了几天,于家也等了他两次,这第二次,他直接称病,只令媒人送去彩礼名单,于凤至看了名单只冷冷一笑,难道是嫌彩礼太少?媒人疑惑,事实当然不是,聪明的于凤至早已看出了张学良不愿到府上的缘由,就写了一首诗来拒绝这段婚事。
张学良一看于凤至信上娟秀的字体,当即被打动了,他想能有如此书法造诣的女子,其才能定非俗人能比,再看诗的内容,诗意不拖沓,文采之间透露着一股傲骨,张学良看罢此信,决定一会此女子。
于凤至虽说不上倾国倾城,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如今更出落得无比标致,再加上于凤至的才情,为她的容貌加了几分魅力。张学良初次见这位比他大三岁的女子,便被迷倒了。那天,两人对诗结对,于凤至将家中的墨荷图以及书法给张学良看,张学良自愧不如,他彻底被眼前的这个才女征服了,这段婚事,他自然无话可说。当天,两人互留诗句以及手镯作为定情信物。
1916年,两人成婚。两人结婚当天,场面极为热闹,张作霖的旧部旧将以及业内闻名人士都来了,婚礼持续了四天,因为这场婚礼的重大,两人的婚事,还上了当时的头条新闻,他们的婚事,也广为百姓传颂。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婚后,两人生活极为和谐,闲暇时,两人一起作诗吟对,张学良得知于凤至爱好荷花,便给她带来荷花,于凤至为了可以跟张学良有更多共同话题,便到东北大学进修西方文化。在外,她是令人羡慕的东北第一夫人,在内,她是家中的贤内助。
可是一年后,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张学良与她慢慢疏离了,或许是张学良渐渐明白自己与于凤至之间的感情,更像是姐姐与弟弟的感情,而非男女之间的感情,张学良开始唤她作大姐,并且与于凤至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虽然他还是会把军事上的问题分享给于凤至,寻求她意见。可是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她跟张学良之间有一道沟壑,是怎么都跨不过去的那种。晚上看着背对着自己睡的张学良,于凤至不禁觉得心底有些凄凉。
张学良风流成性,平时在外面喜欢找些女人来缓解压力,张凤至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女人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她也都忍了。
于凤至尽心尽力地经营着这个家,她与张作霖的几个夫人相处得极为融洽,跟家里的下人也极为亲近,就连出身土匪的张作霖也不得不服自己这个儿媳,于凤至刚进门不久张作霖就把家里的管理权交给了于凤至,于凤至把家里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张作霖每次交给她任务,她总能出色地完成。
于凤至为张家诞下三儿一女,在怀小儿子的时候,于凤至的身体极为脆弱,临盆时她躺在床上,只剩下一口气,中医、西医,偏方、正方,都尝试过了,却完全没有办法,于凤至娘家的人也来了,一大家子看着昔日的女强人如今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心里满是心疼。
大夫交代于凤至的家人可能要准备好后事,考虑到于凤至的三个孩子可能会失去母亲,大家便考虑让张学良再娶。可是张学良虽然花心,却也是有情有义之人,他拒绝了这样的做法,并日夜守在于凤至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比他大三岁的女人。
躺在病床上的于凤至,看到如此细心体贴的张学良,她觉得以往的被忽略、被冷落好像都烟消云淡了,此刻守在她床前的这个男人,对她还有一份情义。为着这份情,于凤至在心里暗示自己必须活下去。奇迹真的发生了,在张学良的照料下,于凤至慢慢地好了过来。此后,于凤至每每想起这段日子,想起张学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念着这份柔情,也始终念着那个人。
于凤至生下了小儿子,生活又恢复得像以前一样平淡,于凤至操持着整个家庭,而张学良在外面依旧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张学良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一天,张学良带回来一个女人,她叫赵四。这个女人可不是平常的女人,赵四又名赵一狄,她与别的只是觊觎张学良的财产的女人不同,为了这个男人,她与家里决裂,随这个男人到达举目无亲的异乡。
当张学良牵着赵四的手站在于凤至面前,坚定地说出那一句我要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于凤至的心都碎了,她最爱的男人,却要她成全他跟别的女人,这换谁都无法接受。
于凤至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默默地听着张学良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理由。张学良只听得到赵四的哭声,却不知道于凤至心底的委屈,他自顾自地说着。
张学良说罢,赵四跪在于凤至的面前,说她不求命不求利,只求陪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终于,看着面前哭成泪人的这个女孩,于凤至妥协了,她遂应承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孩子不能姓张,二不能进帅府,三不能给名分。她说,在外,赵四只能作为张学良的秘书陪伴在张学良左右。

7. 于凤至死后,墓碑上刻了什么,张学良看后号啕大哭,写了一首诗?

       张学良和于凤至有一段让人非常遗憾的感情。但是又不得不说,于凤至也的确算是他这一生最亏欠的人,以至于她去世后,张学良看了她墓碑上刻的八个字——张学良先生之发妻,此人便嚎啕大哭。

       本来他们两个人的父辈之间是很深的渊源的。当时,张作霖起家,曾经接受过于凤至宝爸爸的帮助,等他发达了,觉得他的女儿也算是大家闺秀,对张学良未来可能会非常有益。于是,就想撮合他们。同时,张学良的思想在当下是非常先进的,所以他对于这种包办婚姻是非常的不赞同,因此,他的父亲承若只要他听话乖乖娶了于凤至,便不管他在外面做什么,迫于无赖,张学良不得不迎娶这个大了他三岁的于凤至。

       众所周知,张学良喜欢美女。既然父亲都这样说了,他便更加肆无忌惮,在外面非常的放飞自我,甚至,和别人有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外情,但是,这一切,他的妻子于凤至都不知道,就算听到了外面的流言,她也选择维护张学良的尊严,自己默默的忍着,让人非常的震撼。

       更过分的来了!有一天,张学良居然把人带到家里去了,而于凤至居然还对那个女的热情款待!!!后来张学良失去了自由,就选择了个那个女的在一起,于凤至只能一个人等着张学良,直到自己逝去也没等到。
       那么,张学良真的没有爱过于凤至吗?在于凤至死后,张学良看了他的墓碑上刻的字,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 深山古刹多梵语, 别有天地非人间。”

于凤至死后,墓碑上刻了什么,张学良看后号啕大哭,写了一首诗?

8. 于凤至和张学良有孩子吗

于凤至和张学良有孩子,婚后连育1女3子,大女儿闾瑛,三子分别是闾珣、闾玗、闾琪。1937年回国,陪同张学良被软禁。1940年因病到美国就医,并负责教育子女,其间,曾参与华侨子女的教育活动。1964年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1990年在美国洛杉矶市逝世。
1897年,于凤至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岁子乡大泉眼村。父亲于文斗在距大泉眼村300里的郑家屯(今双辽市),经营粮食生意,富甲一方,成为当地商会会长。于文斗酷爱其女,培养于凤至不遗余力。于凤至8岁移居郑家屯入读私塾,13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结婚背景:
于文斗和张作霖是结拜兄弟。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时,蒙匪经常抢劫郑家屯,商民不堪其扰。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张作霖受命前往郑家屯剿匪,他的指挥部就设在于文斗的粮栈院内。张作霖作战经验丰富,蒙匪闻风丧胆,郑家屯很快重回平静。
于文斗见张作霖指挥淡定、运筹帷幄,立生结交之心。他时常宴请张作霖,或于粮栈内摆酒、品茶,与张作霖长谈。两人性格相近,互相欣赏,遂换帖结为金兰。于文斗年长,为兄。时常出入粮栈的于凤至,文静乖巧,与张作霖见面必行礼问候,张作霖非常喜欢有教养的小凤至,夸她是女秀才。于是张作霖有了亲上加亲的想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于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