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钱币历史

2024-04-28

1. 我想了解钱币历史

关于中国的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图一:“郢爰”金版,先秦时期楚国铸行,是中国现知最早的黄金铸币。 
 

  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侯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农具铲,称之为布币;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 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仿制过金钣,中原地区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图二:“银空首布”,先秦时期楚国铸行,是中国现知最早的白银铸币。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犹如晒干了的柿子饼,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为“钱重难行”,西汉早期,铜钱也曾几度减重,到西汉武帝的时候,最终
 
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王莽篡汉位以后,打出复古的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主要是用于帝王的赏赐。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麟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 “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图三:“齐建邦法化”,先秦时期齐国铸造,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之一。

我想了解钱币历史

2. 钱币历史历史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3. 钱币历史历史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
  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
  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
  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
  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
  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
  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
  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
  此外,宋朝 *** 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
  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 *** 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
  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
  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
  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 *** 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 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这便是我国最早由 *** 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
  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 *** 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
  “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
  “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
  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 *** 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 *** 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
  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钱币历史历史

4. 钱币历史

中国最早的钱币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
 
 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
 
 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中国最早的金币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
 
 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
 
 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
 
 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中国最早的银币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
 
 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
 
 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
 
 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
 
 《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
 
 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
 
 “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
 
 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
 
 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
 
 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中国最早的铁钱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
 
 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
 
 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中国最早的铅钱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
 
 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
 
 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
 
 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5. 钱币的来历

钱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钱币的来历

6. 了解钱币的由来的感悟

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钱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充当,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来充当。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钱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钱是“贝”。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钱。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钱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摘要】
了解钱币的由来的感悟【提问】
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钱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充当,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来充当。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钱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钱是“贝”。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钱。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钱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回答】
了解了钱币的由来后的感悟【提问】
我们这一生,谁都离不开钱
现实中,我们每天生活中,都离不开钱,需要钱去买衣食住行,也需要钱去提高生活品质,甚至需要钱去爱自己和照顾自己。
不管干什么,好像都离不开钱。
我们去工作是为了钱,不管多累,不管多辛苦,都是为了能够赚到钱。
因为钱保障了我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只要一出门我就发现不管干什么都需要钱,比如坐车、吃饭、吃零食、看电影或者购物,没有一样是离开钱的。
有时候,我们想要照顾子女,没钱也是不行的,给孩子穿,给孩子吃,给孩子教育,带孩子开阔眼界,带孩子去玩等等,都需要花钱。
而我们孝顺父母同样也是,带父母体检,给父母买营养品,买衣服,买任何的东西都离不开钱。【回答】

7. 我想了解下钱币的情况

货币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我想了解下钱币的情况

8. 我想了解钱币的历史!???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人们刀耕火种只能刚刚满足自己生存需要。

随着人们发明和掌握了各类工具,家庭出现狩猎采摘和种植等分工,同时也出现了家族式的社会形态,使生产力有了发展。许多人有了生产物资和物品的富余。人们开始愿意彼此交换富余的物品,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再后来,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并出现了木匠石匠铁匠等等新的工种,专业化的劳动使生产力有了长足进步。社会也步慢慢过渡到封建时期。此时,人们发现,物物交换有不少缺点:
1.有的交换物品体积、重量太大,不便携带;
2.同样的物品,在交换时难以估计本身价值,每次交易可能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公平。
于是,一般等价物出现了,有的地方就拿贝壳做一般等价物,当交易时的媒介,这就是最早的货币-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贝壳在海边很容易获得。抢先拾到很多贝壳的人能够无偿占有社会上很多物品。而与此同时,冶炼技术在当时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于是,统治者就下令用民间不易得的贵金属,加工成特殊形状或印上特殊标记,到民间交换物品。并声称,只有官方才有权生产这样的一般等价物,流通到民间的这些一般等价物均为官方认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自铸或仿照,违者治重罪。
这些一般等价物就是金银等加工而成的锭、元宝、钱币。

为了避免如同贝壳货币这样的数量在市场上猛带来的货币贬值后果,国家通常还对国民宣布,以一国的黄金或白银储量来保证金银货币发行量的上限,加之民间对金属不如贝壳那么易得,使得货币总量基本和社会上用于可交换的商品总量大至相当。
同时,每年的金银开采量也大致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相当,于是,在没有战乱的年代里,社会物资丰富程度逐年增加,金银货币的发行量也随之逐年增加。社会呈现良性循环。以金银库存量来做为货币发行总量的依据的货币制度被称为金银本位制度。

再后来,为了适应大小不一的规模交易,统治阶级还发行了用铁、青铜等常见金属和合金为材质的小额货币,以适应交易的价格零头。同时,也可解决生产力超越金银产量后出现的货币供应量不足的问题。

以后,民间又出现了钱庄、当铺等古代的金融业的组织机构。这类机构有不少是有口碑、信誉好的,他们有时在货币储量不足时也会发放借据代替现金给前来交易的客户。这些借据只是表示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借贷关系,而金融机构的信誉在附近也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在金融机构有货币时,随时可以拿借据去换回现金。于是,这些借据也被当作暂时的货币替代品,在小范围内流通使用。
渐渐,人们发现,交易时的双方只是A把货或者服务转移给一方B,而另一方B把与金融机构的借贷关系转移成为A与金融机构的借贷关系,只要交易的面额与借据的面额相等就可以,并不在乎这个一般等价物是金银还是纸质的借据。只要借据是个有公信力的人或者机构,在认可其公信力的范围内,均可流通。于是,一种更方便的货币形态出现了,同时,统治阶级也开始发行这一形态的货币,称银票(就是古代纸币的称呼,我国最早的纸币叫交子),并以国库金储量来做银票的发行量上限,以保证银票的公信力。
(因为后来银的探明储量猛增,且冶炼水平大大进步,造成银金属泛滥,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先后摈弃了银本位,只保留金本位制,银只作为比铁、铜贵重一些的货币材质被使用。)


到了近古时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纸币的使用也大大简便了交易的效率,客观上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就成了交易时的一种符号、象征。同时,统治阶级加工生产的铸币(就是硬币)逐渐退居到次席,成了辅币(通常的小额货币),并也和纸币一样,金属材质的价值低于面值,以保证没有人敢私熔货币,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扰乱市场。
但反过来,正因为用廉价的材料可以制得高价的货币,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冒着被治重罪的危险私铸货币或私印货币。这些货币不是官方发行的,国家统一定义为假币,并严厉查处这个行为。
国家为了保证没人敢私毁货币获取材料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同时没人敢私产货币增加市场上的货币量,可以说煞费苦心。于是廉价的原材料+高超的防伪措施成了货币打击不法的货币经济犯罪最有效的武器。

二战后,美国成了唯一的世界大国,而其他国家则都国库空虚,生产力也严重受损。为了重振战后经济,恢复百姓对政府的公信力,许多国家在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同意由美圆代替黄金来作为本国货币发行量的基准,以弥补自身国库黄金的空虚。而美国则必须以本国黄金储备量为美圆发行量的担保。这标志着美圆本位制正式代替了金本位,美圆也自然被称为美金。美圆本位制也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然而,到了上世纪末期,美国国力日衰,而许多国家恢复元气并迎头赶上,中国也走入了大国行列。美圆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为了自身,公然宣布,放弃美圆发行量与本国黄金储量挂钩的制度。世界各国也纷纷表示,将随之放弃紧盯美圆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走进历史。而各国纷纷采取互相紧盯重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并通过加权运算来得到本国汇率以及货币发行量这个方法。中国也采取了此法,采用根据本国所有贸易伙伴国所占贸易份额比例加权计算确定人民币汇率和发行量。被称为一揽子货币体系。这些重要贸易伙伴国即为国内可允许兑换的外币种类。

为了打击假币,各国也是几年就更换一个货币版本,增加应用新的防伪技术。并且还出现了欧元、中非金融合作法郎、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等多国联合发行的货币。以应对一国难支的经济问题,确保币值汇率和发行量的稳定性,也以此减少美圆日渐式微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