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

2024-05-14

1.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滚雪球》是2009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其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的故事。
  
 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我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上册,共计536页,这本书读起来,内容上不是很难懂,只是涉及到外国的人名、公司的名称、地点的名称等,不熟悉,在理清关系上也很费周折。
  
 尤其是巴菲特与芒格投资的公司就像套娃似的,一环扣一环,所以往往看一小部分,就需要回顾一下,与之前看过的联系起来,才能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看这本书之前,只是知道巴菲特股神的称号,其他的都不清楚。看完本书后,对他本人、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投资理念有了大概的了解。
  
 01
  
 巴菲特是一个很简单的普通人,简单到他的生活里只有“投资”这一件事情;简单到他的穿着里只有标志性的网球鞋、数年如一日的衬衫,穿破了还一直在穿的毛衣;简单到他的饮食只爱吃汉堡包、冰激凌。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于投资事业的人,除此之外,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因此,他的妻子苏珊就承担了他的饮食起居以及家里的大事小情。苏珊还负责照顾老人、孩子、兄弟姐妹等亲戚。
  
 她非常能干,这些亲戚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帮忙。后来,她还志愿帮助一些黑人和穷苦人。她成了他们居住地奥马哈大部分人的朋友。
  
 巴菲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投资上,他不仅自己投资,还帮助亲戚、朋友投资,后来发展到帮助其他合伙人进行投资。他很愿意为大家管理钱财,很高兴能够看到他所管理的钱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对他的妻子的陪伴。尽管他一直给她钱花,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不再需要她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他们的时候,她就会感到空虚。她有时会很早起床,开车到海边独自呆很久,再回来。
  
 当时巴菲特深深地迷恋着凯瑟琳·格雷厄姆,他总会跟她一起出现在她的宴会等很多公开场合,或者一起旅游度假等。虽然,苏珊默许了这件事,但这也许是她感到孤独的一方面原因,因为她习惯了被巴菲特依赖,而这种情况下,她似乎不再被需要了。
  
 后来苏珊勇敢地迈出了活出自己这一步。她开始发展她所喜欢的歌唱事业,她开演唱会,享受这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再后来,她独自搬到旧金山居住。
  
 巴菲特在奥马哈过着没有苏珊的日子,这令他很不适应,他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打电话乞求苏珊回来,苏珊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反思到他之前忽略了苏珊的感受,他很懊悔,也很无奈。
  
 苏珊让她曾经救助过的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去给巴菲特做法,照顾一下他。可是令苏珊没有想到的是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却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协商,保持了这种三角关系。至此,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居住在奥马哈,而苏珊独自居住在旧金山,但她仍然是巴菲特的妻子。
  
 02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是格雷厄姆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巴菲特毕业时想进入格雷厄姆创办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被他拒绝了。几年后,他才有计划进入这个公司,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事情。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价值投资。他总是在寻找有价值的濒临破产的公司、银行等,找到后,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占有一定比例后,他就有控股权或者进入董事会的机会,使得这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就能够赚到钱。他称这些公司为“烟蒂”,这也是跟格雷厄姆学习到的投资理念。
  
 根据这样的投资理念,他拥有了很多公司的相当大比例的股票,最著名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华盛顿邮报》等。
  
 他有一个搭档查理·芒格,他们合作了很多项目,他经常戏称自己和查理·芒格是“连体婴”,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热衷于投资,很少关注投资之外的事情。生活都比较单调,有人称巴菲特为“习惯性动物”,巴菲特却说,芒格才是“习惯性动物”呢。
  
 巴菲特从小就有赚钱的想法,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送报纸、捡瓶盖等积攒他的第一桶金。然后用这些钱投资股票,使得这些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他还通过帮助合伙人打理钱来赚钱一定的费用。通过购买有价值公司的股票,使得他拥有的钱越来越多。多次登上富豪榜榜首的位置,获得股神的称号。
                                          
 03
  
 俗话说:“越富有的人越节俭。”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虽然有成百上千亿的资产,但他对花钱却很吝啬。
  
 他的妻子苏珊和他的观念却不相同,每当苏珊想要改善家里条件或者做一些事情要花钱的时候,巴菲特都不怎么同意,都会与苏珊大吵一架,书中描述,“往往在吵架的时候,似乎就要过不到一起去了。”
  
 巴菲特很爱苏珊,所以往往是吵完架后,巴菲特为了避免苏珊生气,就会给她钱,去做她想做的事情。苏珊能从巴菲特那里要到钱,但每次要钱都不是那么痛快,因为巴菲特往往看重这些钱今后的价值。
  
 巴菲特本人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因此,他在自己身上的花销是很少的。他的吝啬还表现在对他的孩子上,他不给他们钱,只是给他们购买了贝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
  
 大儿子豪伊和女儿苏茜没有钱,还想满足自己愿望的时候,就卖掉了这些股份。不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巴菲特都不会再给他们钱,但苏珊会偶尔给他们钱。
  
 04
  
 看完这本书,掩卷深思,我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我很佩服巴菲特在投资上的理念和他专注于某件事的执着,当然对他在投资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很钦佩的。还有他通过筹建的慈善基金会,帮助了很多人。可以说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是别人的好朋友,好伙伴。
  
 另一方面,回归家庭,虽然不能说他很失败,但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当他想挽回苏珊,让她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孩子与他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他想增进父子之情,苦于为时已晚。
  
 也许,人无完人,注定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我们不能太苛求一个人做到很完美。但是,看到别人的人生经历,往往会给我们一些启迪。我们就会扪心自问,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投资理念,寻找有价值而又值得投资的东西,长期持有。保证现金流,在股市低迷,别人恐慌的时候,大举买入。在股市高涨,别人都兴奋地买入的时候,卖出股票。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

2.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读后感1

在阅读巴菲特的自传过程中,我感受到多方面的观念颠覆,同时也感到企业的经营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即便你找到了当时觉得最合适的人,但不同的人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冒险,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经营,真的是很难且是一个冒险的事情,而当你真的找到,获利只是自然的,一旦所托非人,他就会拉着你跌入深渊。在书中,巴菲特在所罗门所遇到的事情,极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首席执行官对下属犯罪的漠视以及听之任之,让所罗门的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口可乐公司也是一样,在爱华仕这位新的执行官手上,人员扩大,利润缩减,公司和罐装经销商之间的矛盾频发,品牌公众形象大幅下降,在他上任的两年里,财富杂志对他的报道从“最好的执行官”到“糟糕的执行官”,他也是被前任执行官看好和推荐的一位执行官,然而却没有很好地带领企业往前走,这让我不禁感到,一位好的执行官,能够赢利的执行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巴菲特在这两家公司发生的事情中,当机立断所采取的行动,让我也受益匪浅,大刀阔斧的砍去奢靡作风,让公司保持简洁,让公司的风气保持简洁,虽然这样的做伤害到了很多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因为他还缩减了投资经理人的奖金和工资,在他看来,公司没有利润,员工应该和股东一样分担风险,我想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当然在我看来,我也会这样的想。只是当我真的开始接受自己作为一个老板的思考方式去想事情时,员工确实应该一起担风险。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中选择辞退爱华仕的做法,很果断,非常明智,他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能力,的确很强,但是里面也提到和他一起实行那个方案的人叫做艾伦的那个人,这让我看到,原来对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是真的可以培养的,只是到底该如何做呢?
  
 这两天一直在读《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对我的触动实在太大了,一开始的就已经改观了我的很多想法,到现在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渐进尾声,触动也越发深刻,当然就如同一句话所说的,“读的越多,就越发觉得敬佩与深不可测。”是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巴菲特的敬佩之情,也越发深刻,对他的品德与行为,都有着深深的敬意。
  
 1、在我的印象中,巴菲特有一位国会议员的父亲,在10岁的时候,带着巴菲特参观了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这些事情自然地在我的脑子里连成了一个因果线,国会议员的父亲希望培养孩子的投资技能,所以才有了巴菲特的后续之路。事实上,巴菲特的父亲是在巴菲特十二岁的时候才当选的国会议员,而10岁的参观股票交易所,本来也该是一场海滩的旅行,是巴菲特家族的一贯传统,作为孩子的十岁生日礼物。而之所以会改成参观股票交易所,纯粹是因为沃伦·巴菲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巴菲特自己提出的。
  
 2、沃伦·巴菲特对于赚钱的热切渴望。不夸张的讲,正是因为巴菲特对于赚钱的强烈愿望,反倒让我忘记了对于谈钱的恐惧和羞耻心,是啊,连巴菲特如此有钱的人,都执着于赚钱,我还能再找什么借口来逃避赚钱(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有的事情,举凡都有一个动机,回忆起来,陈独秀在游历四方时,被乡亲们的苦相给震惊,很多人都在河里放天灯,破破烂烂的衣服,灰色的棉絮都从破了的棉衣洞洞里漏出来,满面皱纹,他上去与一位老人攀谈,他是在祭奠一位战友,死去多年,从八国联军侵华到而今的民国,国家越来越积弱,百姓越来越苦,陈独秀内心受到触动,越发坚定了要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的决心;而李大钊一直都与劳苦大众走的近,他深知工人阶层的辛苦,他也深深地知道工人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与收入完全不对等,甚至依然无法果腹。其实看见他们的内心中的确装着更多的人,希望他们至少能够过得不再如此贫穷。只是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集中于中国没有自己的主权,一直在被外人侵略,所以看上去他们的活动重点好像是政治救亡运动,但最近我才开始有些理解,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当社会环境开始改变的时候,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以及国家财富的手段就变了,但是归根结底,依然是一场寻找财富的活动,只是政治环境稳定是第一位,其次才能求发展。当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再到改革开放,都是为了给国家走出一条路来,尤其再经过前期那么多不太正确的尝试以后,开放和稳定才是唯一的路。

3. (原创)名人故事2∶《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童年的第一桶金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奥马哈。而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终身定居在这个地方,从未离开。巴菲特家族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家族,祖辈曾经是农场主,后来从事零售店生意。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还曾因为“当报童,还是杂货店老板的儿子”,敏感的感受到”其他人因为与生俱来的地位和特权而对他很冷落”。
  
 虽然家境窘迫,但是巴菲特的祖母亨丽埃塔非常希望她的4个子女能成为家里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她削减家庭预算,节衣缩食,为霍华德提供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费,主修新闻学。1927年,霍华德大学毕业后,在联合州立银行谋得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1931年,在经历了股市大萧条的失业和银行倒闭、所有积蓄血本无归之后,“霍华德和两个合伙人卡尔· 福克和乔治· 斯克莱尼卡签下协议,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决定——在没人想买股票的时候开一家股票经纪行。”
  
  
 股票经纪行意外的获得了成功,第一个月就赚了400美元。从此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巴菲特全家也“过上了比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要舒适的日子。”“即使是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地提高,”霍华德回忆说,“以一种非常适度的方式。
  
  
 这一切发生在巴菲特两岁的时侯。当50个男人排队在竞争杂货店的送货员的时候,幼年的巴菲特却享受着富裕的家庭生活。虽然母亲性格有些暴躁,经常对子女发脾气。但是并没有给巴菲特的童年带来沉重的阴影。巴菲特在回忆童年经历的时候,充满了对原生家庭的感恩,他说:“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出生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中,童年的巴菲特就表现出出色的对数学方面的敏感和天赋,总是乐此不疲的玩各种和数字有关的游戏。他“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与数字有关的所有事情。他非常热衷于集邮和收藏钱币。他会计算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他喜欢看书,大把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从本森图书馆借来的书。”

(原创)名人故事2∶《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童年的第一桶金

4. 52《滚雪球》:巴菲特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0000美元

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从0~1000美元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从1万美元到20万美元都需要挺长的时间,而越到最后,赚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6岁的巴菲特,一头扎在深夜里沉思,而面对几乎其他所有的事情,他都几乎不参与不存在,一心追求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家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派出所在处理,而实现,百万富翁最快的方法就是筹集更多的钱来管理。1956年9月1日到期给了我伦巴菲特12万美元放在巴菲特基金有限公司里管理,这笔钱比巴菲特联合公司的初始资金还要多,而且是沃伦巴菲特成为一个专业资金管理者的重要一步。而到了同年10月1号,BC公司有限公司的成立,涡轮管理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50万美元,其中包括他自己的钱,而这部分钱不在任何一个合伙公司里面。
  
 第2年1957年的8月5日,戴维斯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用10万美元孕育了第5个合伙公司戴西,他和巴菲特基金公司类似4%的保证收益以上的25%归巴菲特所有。
  
 1958年5月5日,巴菲特成立了第6个合伙公司,莫奈巴菲特公司。这时巴菲特明白了,资金管理产生更多钱的潜力,比华尔街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增加到合伙公司的每一美元都会为他从他给合伙人挣的钱中分一杯羹,而这些钱如果重新投资又能产生它自己的收入,如果把收入再进行投资,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收入,也就是说它的业绩表现越好,挣的钱就会越多,那他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也就会更多,而这又会促使他去挣更多的钱,那他的投资天分得到更多资金的管理又会有吸引到更多的人来投入他的资金池,所以他的自我经营是非常成功的,即使他在投资世界里几乎是隐形的,但是雪球开始滚起来就越滚越大。
  
 1959年,巴菲特在周边已经小有名气,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教学,在投资的同时,他还在周边的夜校和大学进行授课。他的才华和名气,为他吸引了更多重量级的合伙人。
  
 当情况越来越糟时,芒格决定朝着新目标进发,而不是让自己沉迷在生活的不幸中,也许这样显得实际,甚至无情,不过他把这看成是让眼睛永远看的见希望,面对一些不可置信的不现实,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挫败感,让一个不幸增加成两个或三个。查理芒格说,我对致富有相当大的热情,不是因为我想要法拉利,我想要的是独立。
  
 1959年当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第1次遇见的时候,他们一交谈就成了知己,并且进行了无数次的通话,让彼此沟通彼此的投资和生意上的事情。目前巴菲特已经管理着7个合伙公司,加上巴菲特,巴菲特公司以及他自己的钱,资金已经超过100万美元。
  
 1960年是巴菲特生命中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现金潮水般的涌下了合伙公司的金库。他在资金市场上的成功和积累的名气已经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的信赖。
  
 1961年5月16日,巴菲特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公司,1960年资产一跃而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的243,493美元,现在合伙公司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他。
  
 1962年的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p l,1961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同期道琼丝指数只有22%。1962年初新的合伙公司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庞大的资金管理和繁琐的工作是巴菲特自己一个人在处理所有钱和做所有的职员的工作,报税,在打字机上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下啊,一切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但是当不断堆高的文件,堆电话账单以及股票让他意识到不能继续在家里办公了,在30岁的那一年巴菲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从20万到100万巴菲特用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当他为别人赚的钱越多,他的管理费就会越多,而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加入他的资金池。从一开始的只能从亲戚朋友父母劝说入手,请他们把钱交给他管理,到后面很多人各种关系主动请他帮忙管理他们的钱。时间证明了巴菲特的才华。在巴菲特30岁的时候已经拥有了100万美元,比他希望的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提前了整整5年。

5. 巴菲特是怎样“滚雪球”的

股神巴菲特靠投资成为首富,他的成功秘籍到底是什么

巴菲特是怎样“滚雪球”的

6. 巴菲特做到了,那么如何让你的雪球滚起来?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是目前我读过的最厚的书,一共977页。面对世界知名投资家的人生传奇,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巴菲特传奇能否复制?如何让你的雪球滚起来?滚雪球如何实现的问题巴菲特给的答案很简单:找到很湿的地,和很长的坡。我认为应当补充一下,那就是站位要对,顺势而为。确定滚雪球的方向,从坡上往下滚,而不是相反。
  
  
 1、  设立适当的目标,越早越好。
  
 在6岁时,巴菲特开始送报纸挣钱。后来曾在爷爷杂货店帮忙,了解到自己不适合从事体力活的工作(这也变相告诉家长朋友们,让孩子适当吃点苦头很有必要)。从小时候起在巴菲特家里,政治金钱和哲学是晚餐时经常讨论的话题,沃伦巴菲特的父亲先是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开立了股票经纪公司,别人落魄时他父亲却挣到了钱。后来父亲竞选成为了国会议员。曾带他去华尔街会见了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西德尼·温伯格和一名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巴菲特从交易员在经济如此萧条的时候还能够享受到各种定制的烟叶这一细节中,反推出股票交易所非常赚钱。也意识到钱真是个好东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树立了他的目标:他要挣钱,他要在35岁前挣到100万美元。于是他滚雪球很湿的地找到了。
  
 10岁那年的一天,巴菲特在图书馆阅读了《赚1000美元的1000招》,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并且复利的想法深深触动了他。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么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于是有了自己在35岁挣到100万美元的宣言。(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还是相当有用的!)
  
 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巴菲特11岁时,他已经有120美元了。这是5年的打工时间挣的钱,包含卖报、出售高尔夫二手球、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他用这笔钱买了第一支股票。(11岁开启投资生涯,投资要趁早!)
  
 后来随着父亲工作调动,巴菲特又从事了其他工作挣钱,在面包店工作、继续送报纸等。14岁时储蓄额为1000美元。(3年财富增加了8倍多!雪球开始滚动了。)
  
 17岁时读高中期间,在原来送报纸、售卖高尔夫球的基础上,他和同学合作投资了一台旧的投资弹子机,放在理发室门口,与理发师平分收益。后来收益滚滚而来,他们投入了更多的弹子机,赚了更多的钱。17岁时沃伦巴菲特已拥有5000美元。报纸形成的雪片占到了雪球的一半以上。他一直在向着目标前进(3年时间财富又增加了4倍,合作投资实体也能赚钱,主业副业同时进行让雪球更大一些)。
  
 上大学后,继续卖报、继续售卖高尔夫球、在JC Penney 服装店销售男士服饰,买卖股票。大学毕业前他决定去名校读研究生,申请哈佛失败后,出于对偶像格雷厄姆的崇拜,他成功申请到了哥伦毕业大学,追随偶像,学得真经。他在投资股票后,比别人更进一步,去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通过面对面交流,对公司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交易方式。
  
 从巴菲特树立并实践目标的经历中可以学到:上学不耽误赚钱。新技能Get。国内很多人在读大学时就开始兼职或创业,这是好现象。巴菲特是6岁开始工作,假如到60岁退休,他的雪球从时间的长度来说,比其他人的坡长20年,这也是致富的秘诀之一,尽可能早地开始工作,各个行业都可以尝试,有第一手工作经验,为以后投资公司奠定了基础。
  
 因此对于目前的大学毕业生或职场新人,不妨尽早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越早越好。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工作,把雪花攒起来团成球。前提是围绕目标为服务,最终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向着目标前进。
  
 2、找到适合你的伴侣,成为更好的自己。
  
 由于童年经常被妈妈训斥的阴影,巴菲特渴望被爱,而且自己缺乏社交能力,而苏珊拥有他所欠缺的一切,成熟、热情、博爱。巴菲特为他痴迷,疯狂追求她,虽然知道苏珊当时另有所爱,经常去她家跟她父亲接触,以赢得好感。最终机缘巧合,他如愿娶到了娇妻,帮助自己慢慢弥补了社交的缺陷,树立了自信,并获得了真挚的爱情,让自己能够潜心从事他所爱好的事业,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适合他的伴侣成为他实现自己百万富翁目标的助推器。
  
 家和万事兴,慎重挑选自己的人生伴侣,请嫁给/娶幸福,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需要,而不是只图一时的物质需要。
  
 3、了解你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找到通向目标的捷径。
  
 巴菲特不善交际,但对数字敏感,喜欢研究赛马,委托父亲从图书馆借来了上百本管理赛马研究的书籍,认真阅读分析,全面了解了赛马规则和获胜途径。从赌马输一次连输175美元的事件中学到了两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是第一轮比赛后,没有人就此罢手,他也一样。第二条规则是不要以为输到底还能把钱赢回来。自己不应该每场比赛都下注,应当就把握大的局下注。否则接连输钱情绪会让人把底裤都输光。
  
 后来他从赛马场被人丢掉的票中捡“烟蒂”,赛马后有些时候人们把被误判的票扔掉,失去了兑奖的机会,被巴菲特视为烟蒂。捡烟蒂零成本,有时候会取得丰厚回报。这一点巴菲特将他运用到了股票投资生意中去,为他打开了一个投资的大门。通过了解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运作模式,找准时机大量购买股票获得控制权,他找到了挣大钱的模式。
  
 专注于股票投资事业,找到股票中的“烟蒂”,让自己的钱滚动起来。这是他多年读书和实践中的出来的经验,也是他的优势,指引他将雪球越滚越大。
  
 SWOT分析也适用于自己,将自己分析透,发挥特长,在互联网时代,特长变现例子比比皆是,他可以帮助你去追求目标。
  
 4、以退为进,远离华尔街,照样成就股票投资梦。
  
 谁说只有大城市才能实现梦想?小地方更容易混出名气。巴菲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伴侣,毕业后本想在导师格雷厄姆那里工作被拒绝后,他选择了回小城市成家立业。凭借信任开立合伙公司帮助别人投资,获利后按比例分成。慢慢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30岁时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后来买了大房子,也得到了去导师格雷厄姆公司工作的机会。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就和声誉均远远超过了他的导师。成为华尔街最伟大的投资家。
  
 以退为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前提是你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梦想,并且加倍去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目前很多毕业生不再把北上广深作为唯一目标,因为有真凭实学,在二线城市苦炼内功,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当然也有不少人从二线城市积攒够经验和资金后,奔赴一线城市打拼,起点更高,成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这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找到你的雪球,并让雪球选了正确的方向,通过一点一点积累,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地,剩下的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雪球越滚越大,你的人生也越来越精彩。与给那些心怀梦想、不甘平庸的人共勉。

7. 巴菲特的雪球是怎么滚起来的

投资时,如果一两次的成功,那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在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都能够成功这只能是能力所致,所以,巴菲特的雪球是靠能力滚起来的。 
据个人了解,巴菲特是股神,所以他是个聪明人,巴菲特精通于数学,所以他分析一起投资来有逻辑基础,巴菲特很理性,所以他不会冲动的去投资。
同时,巴菲特在投资时会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重点分析企业,选择有价值的能够成长的企业的股票。
第二,选股时希望赚钱,但不会利欲熏心,不会贪心过重,更不会心急。
第三,选择股票时独立思考,不会参考小道消息,并长期持股。
第四,坚决不会借债投资,巴菲特会使用自己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资金购买股票。
巴菲特常说:希望对于生活很是重要,但是对于职业的投资者而言依靠希望作出判断时一项投资禁忌。

巴菲特的雪球是怎么滚起来的

8.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
  
 
  
 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
  
 
  
 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