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关于圆满的法身,自性,能有师兄为我讲解否,谢谢

2024-05-16

1. 金刚经中,关于圆满的法身,自性,能有师兄为我讲解否,谢谢

阿弥陀佛!师兄,莫错解经义!《金刚经》乃无上成佛大典,如世尊所言: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这里的空,并非我们世间逻缉观念意识知见上的那种空,并非什么都没有。如果以为什么都没有,就容易落入断灭见。

佛所说的非有非无,不是没有念头,没有感受感觉,佛所说的自性怎么会同于木石瓦块呢?佛所说的空性,是指一切无有自性,不可留、不可得的本性。如师兄所言,念头该有还是有,只是不执,不住,不卡,任用无碍。

佛教中所说的“空”并非我们所能理解的那个“空”,它远远超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观念逻缉思维。我们观念中的空往往被定义为没有。而佛法当中的“空”,方便说,它非有非无。它是一切万物的本体,能生万物万法万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这个空,无边无限,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它不是我们意思观念所能理解的,只有放下我们一切观意逻缉意识思维等一切业缘形成的障碍,才能真正的契入这种“空”性。

师兄当下的担心和恐惧,其实也是宿生的障缘而已,这个恐惧当下就是无常生灭的,之前不曾有,未来也不会恒久存在,当下就是空性,无实性可得!师兄若是一念回转,即是安然自在,即是不执,不住,不滞,不卡,即是解脱!

金刚经中,关于圆满的法身,自性,能有师兄为我讲解否,谢谢

2. 关于阅读《金刚经》的一些疑惑。希望各位师兄能解释。

很好!你的悟性很高。你理解的没有错!《金刚经》就是教我们离相的!但是离相谈何容易?所以你看到一些学佛人住相,不足为奇!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你学你的离相就行了,别人离不离相不用管!你又不是佛菩萨,怎么管呢?先成就自己再说!这叫“不能兼善天下,先独善其身”。我们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但是现在是末法时期了,好样子我们看不到了!这对我们修行是一个大障碍。
弘一大师说,中国在南宋时就没有比丘了。因此南宋以后修行的好样子就很难见到!现在虽然也授比丘戒,名字比丘而已!因此,出家人着相,甚至破戒就不难理解。
你说的不错,经书放不对位置,读经抄经不洗手,佛是不计较的!佛已经离开一切分别执着了,哪来的垢净呢?但是凡夫有这些执着。他们看到你这样,就会生烦恼,认为你对佛不恭敬。为了避免他们因我而生烦恼,还是要遵守仪轨的!这是慈悲心的流露。就算一个人也没有,还有看不见的鬼神,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

3.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当有病苦、无常破坏?我从今日,常当思惟:如来之身,是常法身、安乐之身。亦当为他,如是广说。唯然世尊,如来法身金刚不坏,而未能知所因云何?」
  佛言:「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迦叶!我于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离于守护,独处空闲,冢间树下。当说是人,为真比丘。若有随逐,守护者行,当知是辈,是秃居士。」
  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
  「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曰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经》中,制诸比丘,不应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净之物,应当治之。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国王如法治之,驱令还俗。’
   
  「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师子吼时,有破戒者,闻是语已,咸共瞋恚,害是法师。是说法者,设覆命终,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缘故,我听国主、群臣、宰相、诸优婆塞护说法人。若有欲得护正法者,当如是学。迦叶!如是破戒、不护法者,名秃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善男子!过去之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应、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世界,广博严净,丰乐安隐,人民炽盛,无有饥渴,如安乐国,诸菩萨等。彼佛世尊,住世无量,化众生已,然后乃于娑罗双树,入般涅槃。」
  「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无量亿岁,余四十年佛法未灭。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
  「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令说法者得免危害。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体无完处如芥子许。」
  「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
  「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
  「迦叶!尔时王者,则我身是。说法比丘,迦叶佛是。迦叶!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大般涅槃经》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4. 第二次分享《金刚经说什么》

分享主题———解析《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
  
  
 1)大义: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2)其中关键词“能断”、“金刚”、“波罗密多”
  
 “能断”~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
  
 “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
  
 “波罗密多”~到彼岸,“多”字是尾音。
  
 这几个好理解,“般若”是最难理解其深义/p>
  
 3)“般若”~大智慧
  
  
 ~身心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本源,本质。
  
 ~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
  
 ~有五“般若”: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
  
 
  
  
 一一来看五“般若”
  
 实相般若:最根本的
  
 ~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 ,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
  
 
  
  
 境界般若:“云在青天水在瓶”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
  
 
  
  
 文字般若:“书到今生读已迟”(苏东坡)
  
 ~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是没有用的,只停留在头脑层面。
  
 
  
  
 方便般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
  
 ~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
  
 
  
  
 眷属般若:行愿~行为方面,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
  
 
  
  
 自我小结:
  
 般若的内容,包含了悟道之愿,这个修道的道德,本身就具备了这么多的内容。
  
 不是要求我们世间每一个平凡人,都去悟道。我是发愿,每个平凡的你我他,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自由与美好,不去外求,本就美好,去与内在的自己链接。

5. 读懂《金刚经》就能   明心见性、成就解脱吗?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法《大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卷。在佛说的一切经中,以大乘法为最高最大,又以般若波罗密多及其经典最为精要,因为《般若经》是彻底说透了宇宙人生真相。即万物的真谛、本来面目,是故有云“一切经中《般若经》最大”。
  
 
  
  
 《金刚经》作为《般若经》中的纲领,为世人所熟悉,行人所能详,尤其禅宗人士更是奉为至宝。
  
 
  
  
 有的学佛行人说,读懂《金刚经》就可以开悟明心见性,乃至证悟神通得成就解脱。真是这样吗?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此说乃错谬之见。缘何此说?主要体现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错把真谛当成修行,而落入空幻菩提
  
 
  
  
 《金刚经》是佛法真谛,古佛降世的住世佛陀在为高僧大德们说法时谈到:《金刚经》很好,是直取法性真如之谛,但要有具体的法予以实修,方可谛体一元。也就是说,即便懂得了这个真谛还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的。
  
 
  
  
 比如说:从某地出发,到达北京为目的地,这个“目的地”类比为《金刚经》中所证到的真谛,而到达“目的地”(真谛)的方法类比为“具体的法”,前往“目的地”的过程则类比为“修行”。而这些“具体的法”和修行,在《金刚经》中却没有明示。只知道北京是中国首都和北京的市容市貌,那只是理论层面的认知。无论你的记忆力多么的好,哪怕把北京城的地图背得滚瓜烂熟,只要你没有到达北京,那都不算你去过北京。
  
 
  
  
 因此,住世佛陀在《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第十六条中说到:“认空谛说理离实修行持”是邪恶见。
  
 
  
  
 因此,读诵《金刚经》固然很好,但是首先要了义,然后依行入法,行法双运而修,才能证到《金刚经》所说至高无上的真谛,此行法在释迦世尊所说的六度万行等行持法上,在依于众生缘起而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具体为显法、密法、精法、普法,乃至更为高深的本尊法缘法等,在住世佛陀说的《什么叫修行》《极圣解脱大手印》等法中。
  
 
  
  
 因此,理论文字的懂得,也许只是看懂了经文上的文字,代表不了开敷了文字般若,真正理解懂得了般若之理,也代替不了修行,更不是学佛修行的目的。这正是目前学佛行人普遍落入的误区,认为理上懂了,就到达目的地了,就明心见性开悟了,实际上这是极大的邪恶知见,这会直接导致落入断见,离于修行,落入空幻菩提,不得解脱。
  
 
  
  
 更为可笑是,有一个邪人,是新浪微博的大v觉树下说“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只尊一个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直接否定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犯下的谤佛谤法重罪,可此邪人竟然拿《金刚经》来诽谤住世佛陀。说什么“只要拿《金刚经》对照一下就明白了”,试问,你读懂《金刚经》了吗?你一个连十方诸佛,连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古佛都不尊的妖孽,能读懂《金刚经》吗?即便你读懂了,你证到“无我相,无人相……”的境界了吗?
  
 
  
  
 误区二、错把明心见性当成就解脱,见性还需证性
  
 
  
  
 至尊古佛降世的住世佛陀曾在法音说法,当今所说明心见性与释迦世尊住世时已经有本质的差别,那时,众生善根深厚,听佛说法几句偈语就能开悟证到明心见性,展显智慧神通。
  
 
  
  
 而今诸多行人连理上的悟到都很少,满身的邪恶知见和错误知见,更别说证到了。是故,当今学佛人很多,证道成就者寥若星辰。
  
 
  
  
 而当今法师活佛所说的明心见性大都停留在理论的见上,甚至在“见”上还有一堆的邪恶错误知见。比如:有人说“开悟了就成就了”。
  
 
  
  
 我们要知道,《金刚经》是真正明心见性后所证到的真谛之境,这个真谛要依明心见性的层次高低才能分段受益、领悟、证到,期间还有很多层次差别。
  
 
  
  
 简单地说,明心见性、证性是修持佛法证到的空性真如境界,是空性法身境,其又分素法身、清净法身等之差别。禅宗称明心见性为破初参,这只是第一步,进而还要悟到、证到重关和牢关的境界,证到这个境界,就可成就解脱,生死自由,出入三界无碍!此即是《金刚经》所要证到的真谛之境。
  
 
  
  
 同时,开悟,明心见性有理悟、证悟和所证之不同。如果只是理悟就能解脱成就,佛陀就不会制定诸般戒律等行持的法度,让行者那么劳累去“爬山涉水”的修行了,好像显得释迦世尊不慈悲,实际不是的,一切成就解脱都得依于行法两修,才能证到《金刚经》的境界!如果只是参禅开悟懂得了就能成就解脱的话,那因果定律就不成立了。一切都得从上述之双运而修,才能真谛现前。
  
 
  
  
 也许有人想说,六祖慧能不就是顿悟后,明心见性而成就解脱了吗?这是不懂经教之说。实际上,六祖慧能是金刚菩萨再来,早已经是开悟证道的解脱成就者了。
  
 
  
  
 因此,《金刚经》的真实义理是佛法的真谛,是空性真如,是解脱之境!是名为境,实无境之所得,若言有得,则非真谛之体相。但若言无得,亦背真谛,实为“无得之得,真空妙有”之境。
  
 
  
  
 释迦世尊说法49年,几乎用了一半时间说般若经,而《金刚经》又是般若之纲领所在,其价值和地位不言而喻!尽管如是重要,绝非读懂《金刚经》和背几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等空洞说辞所能沾边和所能证到的,而是要有具体的行法双运实修,才可证达此境。
  
 
  
  
 总之,懂得真谛不代表修行修法,证到真谛才是成就解脱的根本。

读懂《金刚经》就能   明心见性、成就解脱吗?

6.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26)法身非相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 
    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佛陀的每一种相,都是以无量福德而成就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可否以三十二种清净妙相来观如来?” 
    须菩提回答:“可以。因为在名言中,佛陀具足了三十二种妙相。” 
     
   在名言中,佛陀确实有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以何种福德而成就。
   《金光明经》说:“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严其身。”了义的大乘经典,如《如来藏经》中也常提及佛的相好。因此,须菩提说以三十二相能见到如来,名言中可以这样承认。
     
     三十二相也有胜劣之别  
   在这里,佛陀和须菩提作了一个辩论,说他这种回答不是很圆满: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转轮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成如来了。 ”
     
   这是一种文字上的辩论,须菩提说“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从词句、意义两方面破了他的观点:
   词句上:若认为见三十二相就是见到了如来,则有“转轮王也成如来”之过。《本生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刚降生时,净饭王请相士来看相,相士说他如果不出家,就会成为一代转轮王,出家则会成为佛陀。由此可见,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这里,须菩提在词句上有漏洞。
   意义上:三十二相有胜劣之别,不应一概而论。《俱舍论》说:佛陀的三十二种妙相,在庄严、明显、圆满方面,远远胜过了转轮王。比如,佛陀的肉髻生在正中位置上,而转轮王的肉髻偏左或偏右,不是非常庄严;佛陀的三十二相十分明显,而转轮王的若不详察则看不出来;佛陀的相好圆满无缺,而转轮王的相好尚有欠缺。
     
     烧香拜佛有用吗    
   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须菩提就醒过来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说:“世尊,按照我的理解,不应以三十二相来观如来。” 
    见须菩提已经真正通达了,世尊遂以偈颂宣说自己的真实密意:“若想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已步入邪道,无法得见如来本面。” 
     
   从法身或空性的角度来说,有缘弟子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只不过是清净依他起,并不是真正的佛陀。此外,通过持诵名号、佛经等声音来求佛,也是不了义的。如来的本来面目,不是眼根所见的色法,也不是耳根所闻的声音,因此,若以色相、声音想见如来,此人的修行已偏离了正轨。  
   当然,此处的“邪道”,并不是指邪魔外道,而是世间执著相状的见解。《六祖坛经》也说:“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四百论》中讲过,佛陀证入究竟涅槃时,无有诸蕴,也无有依蕴假立的我。若把如来看成由蕴而生的色法,这是完全错误的。《中论》也说:“邪见深厚者,耽执有如来,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意思是,邪见深厚的人耽执有如来,其实如来是本来寂灭的体相,但他们却分别如来有或无。心的本性现前时,就是真正的如来,此外并无形象上的如来。  
   在这段经文后还有一偈,玄奘、义净的译本中也有,唯独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可能是梵文中缺漏或整理者疏忽所致。希望大家以后念诵时,能把这个偈子也加上:  
     
   “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诸佛的本体,应观为离戏法性,即引导众生的导师之法身,它是光明离戏的无为法,非能取所取的境界,故以凡夫的分别念无法衡量 。  
   《入行论》云:“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胜义不是凡夫分别念的境界,凡夫的分别念只是世俗谛,故无法测度不可思议的法性。《金光明经》也说:“诸天世人,于无量劫,尽思度量,不能得知。”

7. 请教一个《金刚经》的问题。请不要胡乱回答。

我也是初学者,将两个故事吧:

老和尚小和尚过河,看到河边一个女子也要过河,于是老和尚就背着女子过河,到了对岸之后各自告别赶路。路上小和尚问师傅: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老师在吗可以背女子过河,老和尚回到:哦,那个女人我已经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放下?

有人为老和尚:法师开悟后如何?
和尚: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那平常人不都是这样吗
平时人吃饭不肯好好吃饭,睡觉不肯好好睡觉。

请教一个《金刚经》的问题。请不要胡乱回答。

8. 我读《金刚经》的若干疑问

问得好,答得也非常好,值得收藏。

一,二,性空,妙用,功德,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的,而且这样的描述是很针对当时乃至法灭尽前的人们文化理解能力范围来讲述的。性空针对现在我们认为的“有”来描述,它是空的,没有。妙用是说性的功能。“功德”也是挂个名词,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未明心见性,没有神通,只作讨论参考,也许是魔说,但请见谅其报施心。假设,一切外环境都与自己有关联,如同自己是左手,外环境一切物事人众生是右手,无始以来无明障蔽而未得证,左手常打右手,误解左手不痛右手痛,叫自私,呵护右手叫功德,报施,慈悲。。。痛其实是心痛,呵护也是心受,因果就更不用解析了,自己打自己心痛就是因果,可惜是凡人,受一切报是“单通道”即一个一个排着队受报,所以本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即时报,但由于所要受报数量众多,依次排队受报则成了命运之说。功德即对他人,外境有利的同时对真正的自己更有利,是补偿心痛的一种做法。对于我们未证得何为真我的存在时,只能用功德,慈悲和做业,自私等词语区分,提醒。所以说而无说,所说不能执着,因为没法全部实相表达,只能按照接受程度假设比如类似一下,望能自证。
性空就是从一个角度来说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比如你的心情,平静,清净,平常的心情,心情是什么东西?不是什么东西,但确实存在。
三,心情是相吗?是相非相。非相是要区别开我们文化认识内的一切相,乃至包括九法界的众生所认识的一切相,主张无相是给修行的人讲的。主张求助是给未证得圣果,能力低下,分别心习气重,需要帮助的人来讲的。。。。
四,追求极乐世界,是因为末法年代,要修行得成就如同宇宙捞针,所以念佛求生到阿弥陀佛的世界总比留在地球六道中循环受苦报要好,并不是去到极乐世界就立刻能断除分别,妄想,执着烦恼而证佛果,是换个好环境修行。实在是没有断除,是这个五俗恶世环境修行太困难的一种方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