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将超香港意味着什么

2024-05-16

1. 深圳GDP将超香港意味着什么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经济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太区,都独领风骚,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内地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令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上海在2009年GDP率先超越香港,北京今年GDP追上香港也已毫无悬念,就连深圳这一新兴城市,也将在未来五年内迎头赶上。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总量曾经占到内地的四分之一,目前这种情况已悄然改变。
枯燥的统计数字,足以反映这一变化的脉络。1979年,刚刚拉开经济特区建设序幕的深圳,只是一个仅31万人口、GDP不足两亿元人民币的小城,而香港已是一个人口逾500万、GDP超过200亿美元的亚洲国际都会。
然而,依靠香港的大量投资和产业转移、挟着特区开放开发气势的深圳,30多年来以超前眼光规划未来,以强势领导推动落实,推动经济以相当于香港5.4倍的超高速增长,使两地发展差距迅速缩小:去年深圳常住人口已超过1000万,为香港总人口的1.5倍;经济总量也已超过14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的63%。
保守估计,如果未来五年深圳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人民币每年以不多于3%的幅度升值,则深圳GDP有机会在2015年超越香港。成为内地经济总量超越香港的六大城市(其余三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广州和苏州)中最值得留意的一个。
深圳的经济总量能够在短短35年时间内就迅速赶上开埠超过一个半世纪的香港,毫无疑问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 “深圳速度”。1979年以来,深圳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5.3%,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6倍。
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迅速崛起,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因为香港曾在短短40年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大约用了120~200年才走完的路。
若仅从发展速度看,深圳似乎更胜一筹,因为30多年来的“深圳速度”,是同时期“香港速度”(4.9%)的5.2倍,也是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GDP统计以来的50年间平均增速(6.4%)的4倍。即使扣除深圳上世纪80年代几乎从零起步形成极低基数的影响,最近20年步入正常增长期的“深圳速度”(18.8%),也比香港经济高速起飞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均8.9%)要快一倍以上,也大大超过其他亚洲三小龙经济崛起时的增长水平。
首先是大量物流向深圳集中。深圳外贸出口总量已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使深圳出口总值与香港的比率从2000年的只有17%,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53%;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则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四,去年货柜吞吐量上升到2251万箱,仅比香港少102万箱。
其次,人流亦向深圳聚集。去年全年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逾六亿人次,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近两亿人次,使用深圳机场的旅客高达2671万人次,相当于香港机场的54%;全年接待游客约7700万人次,居全国大中型城市首位,其中过夜游客3285万人次,超过香港的大约2000万人次。
再次,进出深圳的资金流增加。
最后,对外辐射力日益增强。
深圳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会给香港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是深圳实体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将形成分流效应,进一步影响香港的转口贸易和货物运输,从而影响香港这些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香港仍有不少优势,加上港深两地实际上已融为一体,因而深圳竞争力的提升对香港总体上仍是利大于弊。扩张效应本身会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有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深圳经济总量的超越,将提升深圳在港深两地合作中的地位。由于深圳早期主要是由香港带动发展的,所以在两地关系中香港一直是深圳学习的目标,未来这一单向的学习模式,将会转变为双向的学习模式,即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长处和经验,取长补短互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深圳经济总量的扩张,未来两地的合作重点将逐步从经济领域转向制度和社会管理层面,因为30多年来深圳一方面创造出超高速增长的奇迹,另一方面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二元经济问题较为突出,社会矛盾较大,法制建设、市场规则、交通运输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也有待完善,需要吸纳香港的制度优势和社会管理经验,在这方面香港与深圳有很大合作空间。

深圳GDP将超香港意味着什么

2. 深圳GDP超香港没?

根据香港统计处2月28日发布的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天港元/人民币的中间价来算深圳首超香港。实际上,按官方算法,根据当天汇率计算不对,应该按2017年年均汇率来算,目前深圳GDP仍未超香港,不过深港差距进一步缩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2月28日发布数据,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实际增长3.8%,名义增长6.9%。


根据28日港元/人民币的中间价计算,香港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人民币约21529.55亿元。与深圳日前发布的2017年GDP总量为22438.39亿元相比,低于深圳,由此推断深圳GDP于2017年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
按当日汇率(港元/人民币的中间价)计算有失客观,一般官方计算和对比香港生产总值,应按照2017年年均汇率来算才是正确算法。

根据香港统计处官网提供的兑换率,按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1.1552计算,去年香港GDP为23049.14亿元人民币,超深圳610.75亿元人民币。深圳目前GDP仍未超香港。

虽仍未超,但深港GDP差距进一步缩小。差额比2016年数据缩小超一半,由2016年的1305亿元差额缩小到2017年的611亿元。

3. 深圳GDP将超香港意味着什么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经济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太区,都独领风骚,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内地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令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上海在2009年GDP率先超越香港,北京今年GDP追上香港也已毫无悬念,就连深圳这一新兴城市,也将在未来五年内迎头赶上。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总量曾经占到内地的四分之一,目前这种情况已悄然改变。
枯燥的统计数字,足以反映这一变化的脉络。1979年,刚刚拉开经济特区建设序幕的深圳,只是一个仅31万人口、GDP不足两亿元人民币的小城,而香港已是一个人口逾500万、GDP超过200亿美元的亚洲国际都会。
然而,依靠香港的大量投资和产业转移、挟着特区开放开发气势的深圳,30多年来以超前眼光规划未来,以强势领导推动落实,推动经济以相当于香港5.4倍的超高速增长,使两地发展差距迅速缩小:去年深圳常住人口已超过1000万,为香港总人口的1.5倍;经济总量也已超过14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GDP的63%。
保守估计,如果未来五年深圳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人民币每年以不多于3%的幅度升值,则深圳GDP有机会在2015年超越香港。成为内地经济总量超越香港的六大城市(其余三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广州和苏州)中最值得留意的一个。
深圳的经济总量能够在短短35年时间内就迅速赶上开埠超过一个半世纪的香港,毫无疑问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深圳速度”。1979年以来,深圳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5.3%,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6倍。
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迅速崛起,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因为香港曾在短短40年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大约用了120~200年才走完的路。
若仅从发展速度看,深圳似乎更胜一筹,因为30多年来的“深圳速度”,是同时期“香港速度”(4.9%)的5.2倍,也是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GDP统计以来的50年间平均增速(6.4%)的4倍。即使扣除深圳上世纪80年代几乎从零起步形成极低基数的影响,最近20年步入正常增长期的“深圳速度”(18.8%),也比香港经济高速起飞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均8.9%)要快一倍以上,也大大超过其他亚洲三小龙经济崛起时的增长水平。
首先是大量物流向深圳集中。深圳外贸出口总量已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使深圳出口总值与香港的比率从2000年的只有17%,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53%;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则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四,去年货柜吞吐量上升到2251万箱,仅比香港少102万箱。
其次,人流亦向深圳聚集。去年全年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逾六亿人次,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近两亿人次,使用深圳机场的旅客高达2671万人次,相当于香港机场的54%;全年接待游客约7700万人次,居全国大中型城市首位,其中过夜游客3285万人次,超过香港的大约2000万人次。
再次,进出深圳的资金流增加。
最后,对外辐射力日益增强。
深圳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会给香港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是深圳实体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将形成分流效应,进一步影响香港的转口贸易和货物运输,从而影响香港这些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香港仍有不少优势,加上港深两地实际上已融为一体,因而深圳竞争力的提升对香港总体上仍是利大于弊。扩张效应本身会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有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深圳经济总量的超越,将提升深圳在港深两地合作中的地位。由于深圳早期主要是由香港带动发展的,所以在两地关系中香港一直是深圳学习的目标,未来这一单向的学习模式,将会转变为双向的学习模式,即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方的长处和经验,取长补短互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深圳经济总量的扩张,未来两地的合作重点将逐步从经济领域转向制度和社会管理层面,因为30多年来深圳一方面创造出超高速增长的奇迹,另一方面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二元经济问题较为突出,社会矛盾较大,法制建设、市场规则、交通运输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也有待完善,需要吸纳香港的制度优势和社会管理经验,在这方面香港与深圳有很大合作空间。(作者系中银香港高级研究员)

深圳GDP将超香港意味着什么

4. 深圳GDP去年超香港 六年后建成国际化创新城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