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做过什么事情?

2024-05-13

1.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做过什么事情?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自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到孔子做解,《周易》逐渐由一部卜筮书演变为哲学领域的著作,彰显出无限智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作为“易更三圣”之一的孔子与《周易》之间的渊源。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说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圣人,其学说核心是以仁为本,以仁治国,实行仁政。
孔子曾说过,“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不信鬼神的话。那么,怎么老了他又崇拜起周易,进而潜心研究起周易来了呢?其实,孔子早年也研究过《周易》这本书,只不过当时他仅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卜筮算卦的书,并没有加以重视。直到晚年,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对周易的思想认识才有了明显的转变。

他曾经为自己卜过一卦,卦象显示火山旅卦,看完后他就掉眼泪了。为什么呢?因为卦辞上说:旅小亨,旅贞吉。意思是说虽没有什么危险,但在路途上一直颠沛流离,终不得志。卦象恰恰影射了他的经历。这就不难理解,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了,这也充分说明他肯定了易经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孔子晚年对于周易手不释卷以至于韦编三绝的这一举动,深深令弟子们不解。尤其是他的得意门生子贡更是迷惑。他想,老师真是越老越糊涂啦,怎么老了又开始打卦问卜,迷信起鬼神来了呢?于是子贡就直接问道:“老师啊,你以前不是教导我们说,丧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问鬼,没有智谋的人才去打卦问卜吗?我认为你那时讲得很正确啊,我也一直都是认认真真照老师说的去做啦。

可是老师啊,怎么你老了反倒又喜欢这玩意了呢?”孔子答道:“我这么大岁数啦,并非沉寖在周易的卜筮作用上,而是喜欢周易的哲学和思辨。通过研究周易的卜筮之道,去通晓天地宇宙和人生的大道理。研究周易,希望百占百灵,那是普通人的想法,不是真正的易道。真正的易道,是通过研究《周易》,发现天地人生的规律,能够敬畏规律。
让鲁莽的人知道害怕,让软弱的人知道勇敢,让愚昧的人不敢妄为,让奸诈的人回归忠厚啊。我重视的是卜筮背后的规律,看到的是卜筮背后的德义啊。通过占筮的技法而得到数,通过数的结果而知晓天人之道,从而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子贡听后,释然了并更加敬佩他的老师。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做过什么事情?

2. 孔子为何新解《周易》

孔子晚年时候,开始重视《周易》,他认为周易的“卜筮”作用应该靠后,而其“德义”的作用应该彰显。也就是说,孔子在《周易》中解读到了“德义”的内容,此举前无古人,这是孔子对《周易》的“新解”。
  
 秦始皇下令焚烧儒家经典,《诗》、《书》在劫难逃,唯独《易》被认为是卜筮之书而得以存活。此时的《周易》已经无疑是六经之一,如《庄子·天下》已然指出。应该这么认为,在彼时的秦国,《易》的“卜筮”作用必然还是排在“德义”作用之前的。比如1993年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其中除了法律文书,就包含有《易》之类的占卜书籍。这批竹简下葬的年代,就处在商鞅变法之后到秦王朝成立之间。在《商君书》中,就已经提倡禁绝儒家思想。到了秦始皇烧书之时,《周易》仍不被视为儒家典籍而封杀,只能说明孔子版本的《周易》,其时影响力尚小。
  
 那么,《周易》历来是公认的卜筮之书,为什么孔子要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德义”呢?这么大的跨界知识融合,是周文王等先贤埋藏在书中的暗线,还是孔老夫子自己的一厢情愿?《系辞》自己给出答案:“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而马王堆帛书《要》也有孔子原话:“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卜筮、德义,最后都回归于《易》;同读《易》,最后分归于卜筮、德义。这里确实有孔子自圆其说的成分。
  
 孔子接着说:“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大致是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做正确的事情,祸福吉凶就不必太记挂。昔时文王为西伯候,励精图治,势欲代殷,而暴虐的商纣王一直认为有“天命在身”,多行不义,不听忠谏,最终作茧自缚。从某些角度来看,孔子的解读确实有其精到之处。
  
 孔子从卜筮之书中寻出德义之解,从人格的角度来看会变得明朗。
                                          
 孔子晚年好《易》,跟他之前失败的政治生涯有关联,这个时候他是在压力状态之下读的《易》。应该说,此时的孔子,从1号完美主义者转向了4号浪漫主义者。
  
 “向第四型的运动,标志着他们潜意识地想要摆脱责任感的负担。他们想要缓解无情的超我强加于自身的压力,想让受到压抑、积攒下的欲望寻找时机‘放松’一下。”
  
 在帛书《要》中,子贡对孔子热衷《易》的态度极其不解。孔子曾经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说,德行、智谋缺乏之人,才会去求告卜筮。但现如今,孔子自己的占卜水平也很高了,“百占而七十当”。可以看出,孔子一开始接触《易》的时候,必定也是从卜筮入手。只不过,随着他的深入接触,他的观点有了变化。
  
 “他们寻找美的东西,试图让自己生活在审美愉悦中,作为缓解工作压力的避难所。这时一种‘审美精英主义’出现了。一般状态下的第一型人把自己看做是趣味高雅的人,当他们处在压力之下时,尤为如此,把这种感觉当做自己的防线。”
  
 面对子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孔子的解释其实还是回到了原点,也是他曾经的教导“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蘩。”孔子认为《易》之辞和易之用应该分开,巫史重视的是其用,而孔子重视其辞,在辞中才能挖掘到德义,也是《易》的最高境界。
  
 兜了一大圈,孔子仍是认定《易》的卜筮作用不值得重视。所有的解读还是回到了第一型人的价值观。
  
 这正是儒家对阴阳家学说的改造:把《周易》的六十四种事理,改造为六十四种人理。卜筮之用,必然是问事,而孔子的解辞,变成了做人。《易》是关于“时间”的书,而孔子的解读导向了“生命”。
  
 后世儒术独尊,孔子对《易》的解读自然也上了台面。阴阳家依附在儒家之中,在汉代演变成外儒内阴阳的神学。同时也造成,《易》作为卜筮之用自古及今不曾失传,甚至有所增益。
  
 《易》无阴阳家之名,却有阴阳家之实。孔子从中解读出了“德义”,演化为“象”,在汉代形成“象数”派,变成了儒、阴阳合流的解读。到了魏晋,又有以老庄解易的义理派兴起。所以,《易》成为万经之王,与其本身的包容性,与先贤的种种解读离不开,但在先秦,这部书根本没有这样的地位。
  
 即便后世的大儒,也认为《易》本来就是作为卜筮之书存在。在孔子这里,他是第一个将《易》带离阴阳家领域的人,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学说改造。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第十七》

3. 怎样入门读孔子所编之《周易》

孔子所写为《易传篇》,《易传》是解释《易经》的书,《易传》有十篇,故又称《十翼》。在汉代以前,《经》、《传》是分开的,汉代以后合订在一起。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孔门后学之手。
《易传》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十篇。
学习《易经》的目的:一,丰富知识,提升内涵。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三,帮助我们安身立命。乐天知命。
学习《易经》有三个内容:《易经》、《易传》《易学》。
《易学》的概况:传说与神话有别。传说是口耳相传,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
易学在汉代立五经博士,研究易经,就称《易学》。易学的发展阶段:两汉《易》学;魏晋《易》学;隋唐《易》学;宋、元、明《易》学;清代《易》学;
各个阶段各有所长,各有不同。

怎样入门读孔子所编之《周易》

4. 孔子学《易》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
  
  
 《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
  
 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
                                          
 =======育心经典是被报社和名校高中语文老师认可的,最全面、最系统,全国唯一一家有售后服务的经典推广机构。如果您家有孩子,或者您亲戚朋友家有孩子,请加上海雯雯妈QQ为好友:809263949(验证:育儿交流); 亲子教育QQ群:468205103(验证:育儿交流);微信号:13391032358。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很远,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经典宣传。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上海宝山公益读经班长期欢迎您和家人前来体验!
  
  http://hunanyuxin.blog.163.com/ 
  
  [置顶] 2011版大智慧教育 
  
 2012-5-5 14:51:32阅读1547评论0
  
  [置顶] 育心经典的七大使命 
  
 2012-5-3 20:18:45阅读5006评论1
  
  [置顶] 育心经典的现状与展望 
  
 2012-5-3 20:28:40阅读2499评论0
  
  [置顶] 育心经典的价值 
  
 2012-5-3 20:32:35阅读5169评论1
  
  [置顶] 家长必学: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

5. 《周易》为什么以孔子为尊

我们之前讲了《易传》的版权,是归孔子所有的,该书就是用来解析《易经》的古经大义的,就像是用来辅助《易经》传播的羽翼一样,且一共有十篇之多,也被称为《十翼》。
  
  
 那这个十翼里面的内容都是写了什么呢?
  
 我们先来让《十翼》亮个相,《易传》里面包括了(易传就是十翼)
  
 《彖传》上下 《象传》上下
  
 《文言传》 《系辞传》上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备注:彖(tuàn)
  
 这些传全部加起来一共有十篇。
  
 我们先来讲前两个传,为什么《彖传》和《象传》给分成了上下篇呢?因为《易经》有分上下经,上经有三十卦,下经有三十四卦,所以就跟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
  
 《彖传》共有六十四节,分别来解释了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以及这一卦最重要的旨指所在。
  
 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彖传》是怎么解释六十四卦的,一般从上下的卦的卦象,组成上下卦的爻象,同时也会结合卦爻辞,有时候也会指出每一卦中为主之爻,也就是卦主,最后用简约的文字来论断该卦的主旨。
  
  
 《象传》也跟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叫做《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是用来
  
 阐释各卦的卦象,每一卦都有一则,共有六十四则。
  
 《大象传》是这样解释的,先解释每卦上下卦象相重复的旨意,然后从重卦的卦象中推演出比较贴近人事的象征意义,文辞中多数用君子、大人、先王的言行道德作为比喻,每一则都可以成为很有警示意义的名言警句。
  
 《小象传》是用来,阐释每一爻的爻象,共有三百八十四则,是这样解释的,根据每一爻的性质,所处位置的特点,来分析爻意吉凶利弊所在,比如说爻位当位不当位、正不正、顺不顺,以及上下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这一篇可能讲得很模糊,我们可以来下面留言一起探讨。
  
 好的,接上面,我们讲了《彖传》和《象传》,现在来继续讲解十翼,也就是讲解《易传》。
  
 在这之前,容我分享一下孔子写《易传》时候的心理活动,自从伏羲演化八卦,到周文王创制《易经》,不止孔子看到了,还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些东西,很多人就开始写文章出书,论述伏羲和周文王创制的东西,也算是出了一大堆著作啊。
  
 这样就结果就是,你讲一句他说一句,争得天翻地覆,说得振振有词,种类花样数不胜,《易》道因此乱作一团。
  
 孔子对这种以迷惑世俗,混淆人们的视听,蒙蔽世人的耳目的行为,一贯是深恶痛绝。
  
 所以他认为其他人就该闭嘴好好学习,找一个最能把握《易》道宗旨,最聪明的人来讲解(就是他老人家自己)。
  
 于是他把那些纷纷扰扰的著作学说都废掉了,其他人没必要浪费口水了,都听他的,从今以后
  
 天下关于《易》的说法才开始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周易以孔子为尊的由来。
  
  
 回归正题
  
 《文言传》里面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这个不得了,《文言传》只有乾坤两卦才有的,分为两节。
  
 分别解说乾 坤两卦的象征意旨,所以前面那一节又被称为《乾文言》,后面那一节被称为《坤文言》。
  
 我解释一下“文言”这两个字的涵义,就是用语言来修饰乾坤两卦,为什么只有乾坤两卦才有呢?
  
 因为很多人认为乾坤两卦的德性非常崇高伟大,必须要用特殊的语言来进行进一步的阐化,而且其他卦可以从这两个卦中得到相应的启示,就不再需要有这些文饰了。(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得问问孔老先生)这个《文言传》的语言是十分精彩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系辞传》故名思意,就是指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符号下撰系文字,是卦爻辞的一种也是卦爻辞的一种别称。
  
 因为内容比较长给分为了上下两传,主要是用来申说六十四卦的经文要领,调贯卦爻辞的基本义理。
  
 比如说,乾为天为父为阳,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早期《易》道涵义的通论。
  
  
 《说卦传》是用来阐述周易取象的专篇文章,比如说每一卦的卦德。
  
 乾为刚健,坤为柔顺,震为运动,巽为进入。
  
 坎为沉陷,离为丽附,艮为止息,兑为喜悦。
  
  
 《序卦传》主要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进行解说,就是用来说明乾卦为什么是第一卦
  
 坤卦为什么是第二卦等等,反正把六十卦都分出了个先后顺序。
  
  
 《杂卦传》说明了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和特点,把六十四卦的次序打乱掉,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卦放在一起解释,在顺序上进行交杂。
  
  
 好了,经过努力,我们大概把十翼的内容(也被称为《易传》),概述了解的差不多了
  
 到了这一步,我们对古代哲学《易》道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下一篇我们来讲解更深入的内容。

《周易》为什么以孔子为尊

6. 孔子与《Z易》?


7. 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透彻理解《周易》的精神和实质后,孔子写下了10篇读后感:《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这10篇读后感被后人称为《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64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30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共34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32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周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

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8. 孔子是怎样了解到《周易》的?

孔子起初并没有学《周易》,一次,他偶然间用《周易》占卜自己的命运,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他便以此卦请教于经通《周易》的商瞿。
商瞿对他说:“‘旅’卦的彖辞曰:‘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意思是虽有太阳般的光明但却静止不动。您占这卦表明,您虽然具有圣人的智慧,集大道于一身,却没有权威的地位,不能施行于天下。”
孔子听后长叹道:“凤凰不向此地飞来,黄河没有龙图出现,这真是天命啊!”从那以后,孔子开始反复研读《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