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龙的介绍

2024-05-15

1. 林佳龙的介绍

林佳龙,出生于1964年2月,台湾省云林县人,台湾地区著名学者与政治人物,为奇美董事长许文龙的侄女婿。先后于台湾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立”中正大学政治系任教。著有《比较两岸的政体转型:台湾民主化对中国的启发》、合编有《两岸党国体制与民主发展》、《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等书。现为民主进步党中央常务委员、第八届台中市第六选区立法委员。林佳龙在台湾地区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中击败连任三届的台中市长胡志强,当选为台中市市长。2014年12月25日正式就职。

林佳龙的介绍

2. 林佳龙的个人成就

 《2009 公投与民主-台湾与世界的对话,台北:台湾智库。》  《2008 解开台湾主权密码,台北:台湾智库。(与李明峻和罗致政合著)》  《2008 Unlocking the Secret of Taiwan’s Sovereignty, Taipei: Taiwan Thinktank. (co-authored with Ming-juinn Li and Chih-cheng Lo).》  《2007 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湾,台北:台湾智库。2003 未来中国:退化的极权主义,台北:时报文化。》  《2002 政府交接法制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与庄国荣、吴志中、张锡模合著)》  《2002 行政、立法关系与宪政民主:台湾经验的国际比较”,(“强化立法院结构与功能之研究”子计划研究报告),台北:立法院。(与林继文、蓝玉春、李明峻合著)》  《2001 民族主义与两岸关系:哈佛大学东西方学者的对话。台北:新自然主义出版社。(与郑永年合编)》  《2000 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策略之探讨研究报告。台北:行政院卫生署赞助。》  《1999 两岸党国体制与民主发展。台北:新自然主义出版社。(与邱泽奇合编)》  《1999 民主化与宪政变迁:台湾经验的国际比较第三期研究报告。台北:国科会。(与朱云汉共同主持)》  《1998 民主化与宪政变迁:台湾经验的国际比较第二期研究报告。台北:国科会。(与朱云汉共同主持)》  《1998 Paths to Democracy: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90 台湾选民的投票行为,台北:中央选委会。(与胡佛等合著)》  《1988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群众基础:台湾选民政党支持的比较分析 (1983-88),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3. 什么是恩庇政治??????

是这个吧:恩庇侍从理论(Patron-Client Theory),对台湾政治生态的一种解释模型。

恩庇侍从理论(Patron-Client Theory)可说是国家机关和公民社会互动的模式之一。这里所指出的国家机关即”State”这一字,系指一个具有强制性,能够持续运作的政治组织,其行政人员能够成功地持续主张他们是正当地以垄断武力作为执行命令的後盾,所以是包含有命令、行政人员、合法武力後盾等特性的组织(Weber,1978)。陈明通指出,国家机关若是欲组织民间利益、动员或控制市民社会,其模式大致上有四种:多元主义(pluralism)、统合主义(corporatism)、依持主义(clientelism)及民粹主义(populism)。其中所提到的依持主义(clientelism)指的就是以「恩庇-侍从」二元垂直的联盟关系,来完成对政治社会体系的动员与控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具体表现即为派系政治。
「恩庇-侍从」是一种「垂直互惠结构」,低阶的恩庇者被整合在更高阶的恩庇主之下,而此一结构是经由非正式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或特殊主义式(particularistic)所连结(陈世伦,2001)。其通常存在於不对等的权力与地位的行动者之间,其中「恩庇者(patrons)」具有较高的权力地位,而「侍从者(clients)」则透过对恩庇者的效忠与服从来换取生活所需资源,虽然侍从者是较弱势的一方,但其亦拥有恩庇者所缺乏或极需的资源,如此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才有可能建立,才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相互依存。
二、台湾派系政治
政治学者吴乃德曾进一步从动员能力、统治精英所受到非统治精英的压力及中介精英的存在等三个面向,来比较多元主义、统合主义、依持主义及民粹主义这四种动员与控制模式,认为依持主义(clientelism)的动员模式对威权统治精英最为有利,其动员能力既强,所受到的压力又小。台湾早期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系属於威权统治的型态,故其与地方派系的结盟关系采取「恩庇-侍从」的结盟关系为其最有利之模式。尤其在解严之前,国民党一党权威统治之下,恩庇侍从理论的观点足以诠释其与地方派系互动之模式。
国民党政府系属外来政权,难以深入统治台湾,所以必须扶植本土精英为其争取政治支持,以强化统治的正当性(林佳龙,民78)。施行地方自治与选举即在建立本土精英正式分享政治权力的制度性设计(赵永茂,民86),国民党透过提名派系人士参选来汇集选票,而地方派系则透过结盟可以获得地方政治权利与「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如:政府特许的区域独占经济活动、省营行库的特权贷款、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采购以及地方政府公权力所换取的经济利益),地方派系就是依侍经济特权所得利益来维持派系的运作及竞选经费。也就是说,国民党透过地方派系为中介者,依靠「恩庇者(patron)」与「侍从者
(client)」之间的利益交换作为结盟基础(陈明通、朱云汉,民81)。
解严前的国民党之所以能够控制地方派系使其不致坐大,除了「恩庇-侍从」式的结盟基础之外,还刻意控制派系的政治与经济活动空间,将其局限在县市以下之区域,并且扶植双派系以收权力平衡之?。但是,国民党透过侍从主义与地方派系的结盟,却使得地方政治长期受派系之垄断而造成腐化,党中央虽思以「派系替代」政策来打破派系轮政的传统,但是党外的兴起加上地方派系的反制,使其完全失败。政党轮替後,党外势力逐渐茁壮,国民党也就越来越依赖地方派系维系其政权;但是一方面国民党的提名已不再是当选的保证,另一方面对於攫取特殊利益上国民党已不再扮演权威性的支配角色,故国民党和地方派系的垂直式恩庇侍从结盟关系已生变,部分地方派系开始出现与民进党结盟或是逐渐向黑道及财团靠拢,国民党和地方派系的关系也渐转为近似水平的二元结盟关系。
国民党和地方派系早期的恩庇侍从关系乃是在外来政权为强化正当统治性之下必须采取之手段,但是派系一旦获取垄断资源,便易造就地方上政治经济的腐化,恩庇侍从式的结盟仅适合於早期国民党到台湾欲控制稳定政经局面时采取,但其随著结盟时间的加长,腐化亦生。此外,随著台湾民主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选举方式的改变,渐走向两党政治,也使得国民党这恩庇者的权力地位受到挑战,地方派系这侍从者也不得不寻求另一结盟途径以求派系得已运作生存,未来隐约可见的是地方派系将会加强与财团或黑道结合,甚至寻求与民进党结盟,往政治功利主义方向发展,而派系之间自利的结合,亦会促使派系冲突分裂,使其由原来的双派系走向多派系的制衡方向。

什么是恩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