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写一篇财政与金融的学习心得体会?高分悬赏!!!

2024-05-17

1. 谁帮我写一篇财政与金融的学习心得体会?高分悬赏!!!

学习财政于金融学心得 我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大多说大学生的课外作业以及论文向来都是百度谷歌的。能真正自己好好搞功课搞学术的微乎其微,这种很不负责任的敷衍了事导致我们失去了学习的真正的目的。我们已不在储备我们的大脑,而是让互联网储备了我们。                                                         ——题记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下面有3个故事,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08年cpi飞涨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 ,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08年“牛市”转“熊市”如果你是个投资者或者是投机者,你一定会对中国08年股市叹为观止。08年上半年那热闹场面你肯定会记忆犹新,全民总动员——炒股。大量的闲散资金,机构热钱都砸向了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活跃了。而就在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紧一松的后面,是与我们国内经济过热或是通货通货紧缩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相辅相成。也许在没有学习《财政与金融》,我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她使我们更加明智了,不仅充实了我们投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理财能力,在我们心中进退取舍之间也就有了那么一杆称。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68c9f0100gf9f.html) - 学习财政于金融学心得_小军_新浪博客 美国次贷危机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至于罪魁祸首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了。这一下子美国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三个更别谈像“通用”都要申请破产保护了,其威力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咱们国家了。但是我们政府是伟大的,在此次危机种担当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经济。单单就说说我们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我想这些都得意于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发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国政府大力主张的基础建设。还有一些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面对困境,我们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机智勇敢。其效果我们也是看得见的,就单今年GDP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良好的经济势头也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政府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课,生动程度还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而这些知识也都是我在课堂学习得来。 以上话题也是我们大伙过去和现在比较关心的实事新闻,我个人对他们以前都很感兴趣的,但是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我理解不是很美好,现在从新感悟别有心得。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财政与金融》,我可以从经济角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种种经济行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体会。

谁帮我写一篇财政与金融的学习心得体会?高分悬赏!!!

2. 请根据自身学习《财政与金融》的经历,给学院或者老师提出如何开展好《财政与金融》,800字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建议

一、《财政与金融》存在的问题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集专业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透理论,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纷繁复杂的财政与金融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有限与内容过多的矛盾突出:教师备课工作量大,授课难度较高;学生听课缺乏热情,无法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是长期困扰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对于《财政与金融》这门课来说,具体表现在教材上就是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同质化,教材选用余地较小,缺乏专业针对性,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趋于一致,没有根据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特点、区域需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细化。
目前,各院校使用最广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财政与金融》,它所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发挥财政金融在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弄清财政金融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并熟悉有关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的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技能。以学会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游泳的本领。
这样的目标内容丰富但过于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能强迫学生不断地接受知识,而不能消化知识,同时又加重教师的负担,效果适得其反。
2.教学内容体系不够科学
从近年来《财政与金融》各类的教材来看,体系结构逻辑性逐渐增强.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内容完整.但知识点罗列过多,与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课区别不大,结果导致主线模糊,重点不突出。二是陈述性的内容多.而对与实际紧密挂钩的财政金融现象解释少.对问题的分析探索少,所以教材略显枯燥、深度不够,可读性差。三是内容较为陈旧,与世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脱钩,教材中对于政府行为、公民社会、金融衍生等理念和新事物引入较少,特别不适应我国当前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整个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概念原理多,但由于篇幅限制阐释不明。
知识点过于面面俱到。对财政与金融之间的理论、政策联系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体系一贯性不够。
3.教学方式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PPS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采用,【摘要】
请根据自身学习《财政与金融》的经历,给学院或者老师提出如何开展好《财政与金融》,800字【提问】
好的【回答】
就是开展这个专业课构想和建议呗?
是这个意思吗?【回答】
作为学生给老师的提案【提问】
这都不算啥,我给您点参考。【回答】
你是高职高专对吗?【回答】
咱们的课程属于线上还是线下?【回答】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建议

一、《财政与金融》存在的问题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集专业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透理论,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纷繁复杂的财政与金融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有限与内容过多的矛盾突出:教师备课工作量大,授课难度较高;学生听课缺乏热情,无法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是长期困扰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对于《财政与金融》这门课来说,具体表现在教材上就是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同质化,教材选用余地较小,缺乏专业针对性,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趋于一致,没有根据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特点、区域需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细化。
目前,各院校使用最广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财政与金融》,它所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发挥财政金融在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弄清财政金融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并熟悉有关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的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技能。以学会在市场经济大海中游泳的本领。
这样的目标内容丰富但过于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能强迫学生不断地接受知识,而不能消化知识,同时又加重教师的负担,效果适得其反。
2.教学内容体系不够科学
从近年来《财政与金融》各类的教材来看,体系结构逻辑性逐渐增强.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内容完整.但知识点罗列过多,与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课区别不大,结果导致主线模糊,重点不突出。二是陈述性的内容多.而对与实际紧密挂钩的财政金融现象解释少.对问题的分析探索少,所以教材略显枯燥、深度不够,可读性差。三是内容较为陈旧,与世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脱钩,教材中对于政府行为、公民社会、金融衍生等理念和新事物引入较少,特别不适应我国当前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整个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概念原理多,但由于篇幅限制阐释不明。
知识点过于面面俱到。对财政与金融之间的理论、政策联系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体系一贯性不够。
3.教学方式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PPS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采用,【回答】
我是大专,我们的课程是线下,这是期末考试的题目,因为这门课是开卷考的,希望老师给出答案【提问】
给你了,但是需要你自行调整【回答】
因为各校情况不一样【回答】
你要自己调整一下【回答】
我给你的是大致方向和要目,具体跟你们学校的课程实际,要集合起来【回答】
3.教学方式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PPS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采用,并开辟了实验室操作、外出实践、实习活动等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各校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其它教学活动受到学生数和学时数的限制.难以推广实施,实践和实习环节长期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该课程的宏观和关注国事的特点,使得实践场所有限,对外的实践活动难以展开。如参与政策制定和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一般不接受实习学生,而涉及具体政策贯彻执行的企业或银行、证券机构等,业务性强、要求高、时间长、接收的学生数有限。
4.师资队伍建设不力
在宏观经济环境趋向复杂的情况下,财政和金融的理论不断融人其它学科理论的新成果,改革实践活动不断推陈出新。课程涉及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经济学基础和比较综合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体验。尽管近几年来,各校的教师学历不断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不断加强,但既精通财政与金融基本理论,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具备较强应变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严重不足。而且该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吃透教材外,还要长期跟踪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这些开拓性的工作在高校现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下,既不计算工作量,也不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职教改革的实质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变。转型后,地方本科院校重点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就应用型人才来说,从短期来看,专业技能、有效沟通等是增加就业和提高业绩的基本手段,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自学能力、人生观的确立等是毕业生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精英学术思想大众化,科学原理技术化,技术成果实用化,实用成果市场化”的办学宗旨下,转型后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作用体现为:联接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着力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拓展其在本领域的工作视野。因此,为适应学生未来作为普通经济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需要,《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首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回答】
在“精英学术思想大众化,科学原理技术化,技术成果实用化,实用成果市场化”的办学宗旨下,转型后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作用体现为:联接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着力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拓展其在本领域的工作视野。因此,为适应学生未来作为普通经济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需要,《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首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专业特质。理解基本概念和内涵,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看懂政府相关报告和财经新闻,清楚财政运行的制度结构框架,提高与政府部门进行经济交往的能力。其次,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解读分析政策的能力。联接经济学知识,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各经济主体行为的联系.深刻认识财政和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对所从事的经济管理决策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最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利用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案例,加强学生调研分析能力,学会理性深刻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对国家政策预测的能力,从而能提前作出科学的工作生活决策。

2.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1)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第一,重视专业区别,反映行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在大型国企或者外资企业工作的较少,大部分是在区域性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或个体小微企业从事工作。因此,《财政与金融》的授课应力求全面和实用,在谋求共性的基础上,要结合各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区域需要来确定讲授重点,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和差别,同时要避免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如会计学专业,对税收这一部分,就可以重点解释税收原理和原则,而不讲具体计算方法;对国贸专业则应重点讲授有关外贸方面的政策、国际税收、国际金融体系等。
第二,优化理论教学,删繁就简,突出主线,介绍前沿。理论学习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它的学习通常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如前所述,《财政与金融》课程概念理论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取舍,保留重要理论,突出主线。结合理论发展历史和实际案例,将理论讲透,注意介绍理论前沿,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引入政府行为的研究,来讨论财政活动背后的驱动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利用管理学中的“决策”、“计划”、“组织”、“创新”等职能来讨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在税收原理、财政管理体制、信用【回答】
第二,优化理论教学,删繁就简,突出主线,介绍前沿。理论学习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它的学习通常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如前所述,《财政与金融》课程概念理论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取舍,保留重要理论,突出主线。结合理论发展历史和实际案例,将理论讲透,注意介绍理论前沿,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引入政府行为的研究,来讨论财政活动背后的驱动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利用管理学中的“决策”、“计划”、“组织”、“创新”等职能来讨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在税收原理、财政管理体制、信用等内容的教学中,引入“公民社会”等新的行政学理念。
第三,建立案例库,强调政策分析。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案例库,利用理论对经济现象和政策进行分析,如对某项政策的研究。要从出台的背景、目的,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探讨。财政金融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案例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财政金融热点频出,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洲债务危机、我国温州债务危机、以及当下正在进行财税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等。

(2)重视学习方法的教授
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通过对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过程的展示.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分析研究问题。一是解构课程结构。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习该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人手,因为框架结构反映了理论的精髓所在,整合事实的功能最强,容易使知识向其它领域迁移,向实践扩充。按财政金融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解释性)——怎么应对的思路(探索性)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反复强调章节之间和具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魅力。二是强调历史的统一。追根探源、考察历史,以史为镜。如增加货币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加深对货币、信用等重要理论的理解。用所学知识理解现实,展望未来,辨明存在的机会与挑战,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风险。【回答】
(3)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第一, 确立案例教学法的主导地位
课程在重新建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配合.以案例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分为案例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两种,前者直接利用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进行教学,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后者则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如在课程初期,可以多采取案例讲解法,结合新闻、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程的中后期,如果学生接受得较好,则可以考虑以案例分析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在分析讨论中主动、大胆提出不同观点,摒弃过去寻找标准答案、等待教师提供解决办法的学习习惯。如采取学生PPT制作主题演讲评议.模拟召开财政预算审议会议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 灵活配合其它多种方式。
由于课程的综合性,仅使用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特别理想的效果,因此,还要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首先,丰富第一课堂,适时聘请财税金融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加深学生对财政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如邀请国税人员讲解“营改增”,人民银行职员解析“影子银行”等。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成立学习论坛,将相关材料传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展开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学习。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科研课题,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专题社会调研;或与校团委等部门合作,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挑战杯等比赛,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4)建立课程团队人才支持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核心,但教师是具体工作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财政与金融》课程性质特殊,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靠单个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必须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师梯队来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首先,可以聘请财政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精英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兼职实习教师或案例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其次,建立宽松的教改环境,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创新,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科研活动,促进教研相长。最后,完善制度,为教师的自我学习、外出培训和相关在外兼职等提供时间和利益保障,推动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适应新形势教学的需要。【回答】
你可以在处理一下,部分内容可能受限于复制的字数,会有重合,整理一下。再做调整。咱找这个思路即可,有则留之,无则去掉。【回答】
欢迎评价,记得。感谢提问【回答】
额…老师,你好!您给出的是建议吧!不是我题目要求作为学生的角度给老师提出的教学提案吧!【提问】
就是从你的角度在整理一下,提案就是问题+改进建议【回答】
你理解的提案是啥范畴?!【回答】
你要知道存在哪些问题,还要试图说法怎么解决。这提案的要以。【回答】
对滴对滴,下面是我的原题目:请根据自身学习《财政与金融》的经历,给学院或者老师提出如何开展好《财政与金融》教学的提案。
是提出老师如何开展好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的提案,我没有经常去上课[汗]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和老师您讲述,我想您给出的答案就是建议老师怎么样去开展这门课的提案,平台就给我回复您六次的机会,这是最后一次了[左捂脸]希望老师您能明白我的意思了,麻烦老师了,谢谢您!【提问】
你自身没有经历,也得当有经历才行,否则狗咬刺猬,你说啥啊?对不对,你不能说,我没有偷怎么上课,我知之甚少,这样还有的说嘛?你就按照我的思路去写就行了,这种事我经历多了。你就是要指出来,这门课程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方然不需要面面俱到,你从我给你的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点即可,说问题,给思路,提建议。ok   你的理解能力上来了吗?【回答】

3.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怎么写?

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论文网站。 论文之家  http://www.91qikan.com 优秀论文杂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论文资料网  http://www.51paper.net/ 法律图书馆  http://www.law-lib.com/ 法学论文资料库  http://www.law-lib.com/lw/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论文商务中心  http://doc.cei.gov.cn/ 法律帝国: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学术论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论文统计  http://www.sci.com.cn/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http://www.lib.pku.edu.cn/xwlw.html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thesis.htm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论文中国 :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论文网分类:  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http://www.lwlm.com/ 大学生论文库  http://www.syiae.com/lunwen 论文资料网:  http://www.51paper.net/

求采纳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怎么写?

4. 求《财政与金融》的小论文一篇

】: 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全球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5%左右,控制着世界贸易额的65%以上,还控制着世界工艺研制开发和技术转让的80%。跨国公司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中,跨国公司不仅是争夺国际市场的主力军,而且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以微观分析为重点的研究方法,以价值链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竞争和竞争战略的理论,描述了跨国公司国际化价值链的特点,分析了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 一、 竞争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是与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历史范畴。自亚当·斯密时代起,经济学家就开始建立竞争理论,斯密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最好的政策就是给私人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约翰·密尔继承了斯密的传统,他认为,“必须保证交易的自由,竞争也许不是可能设想的最好的刺激,但在现今是一种必要的刺激,要到什么时候,进步不再依赖于竞争,对此无人能够预见。” 马克思把竞争看作是历史范畴,并且第一次揭示了在竞争现象背后所掩盖的经济关系本质。他不仅仅把竞争当作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洞察和预见性地分析了竞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在马克思看来,竞争的各利益主体主要是资本家为追求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角逐过程。从生产力方面看,竞争引起了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竞争是单个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或垄断利润,整个资产阶级共同瓜分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从历史趋势上看,竞争的增强必然引起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步入垄断阶段。然而,垄断不但没有消灭竞争,相反使竞争更趋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之日趋尖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名著相继问世,二人不谋而合地提出了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理论,对传统的自由竞争理论进行了修正。垄断竞争理论否定了以往垄断和竞争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观点,肯定了两者的交织并存,使理论更符合客观现实,垄断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普遍接受的前提。垄断竞争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本身的特殊和精深 WP=3 的内涵,而在于它的出现使传统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全部运动过程,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市场竞争是商品生产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价值量的形成离不开市场竞争。其次,商品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市场竞争。第三,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 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发生于各个企业之间,实际上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因此,价值链是分析竞争的切入点,价值链把一个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产、供、销系统形成统一整体,它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服务)和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两大类。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进行各项活动的方式反映了企业的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决定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竞争优势是竞争战略的核心,它来自企业价值链中的某些特定环节。 二、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超越竞争对手而获得超额利润。“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即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采取相对较低的价格,或者因为其不同寻常效益带来溢价。” 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核心竞争力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核心竞争力就将失去价值。从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的关系看,核心竞争力并不要求公司在每个业务方面都有高超的能力,它来自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环节,而不是全部环节。所以,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关注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并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关键环节上。 通过对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分析,作者认为,跨国公司建立和培育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有:①跨国公司通过“本土化”建立竞争优势。因为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生产要素,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还可能得到东道国政策的支持。②通过跨国并购建立竞争优势。因为当跨国公司寻求对外扩张时,并购通常是达到预期目标的最快途径;并购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取所有权资产(如专利、商标、当地特许权及供应与分销网络)和当地市场知识以及与政府的联系渠道。③通过战略联盟建立竞争优势。建立联盟,可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节约开发成本;也可以提高专业化程度,实现规模经济,在相互补偿中取

5. 谁帮我写篇有关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财政与金融论文
                                     
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摘要:根据中国政府加入WTO 时的承诺,我国在去年内已经取消人民币业务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对外资银行提供国民待遇,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如何形成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关键字:银行;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银行中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为对外贸易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使我国近些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迅速提高,贸易对GDP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郑重承诺,通往成功的道路仍然必须要经历许多的商业风险、法规障碍及文化挑战。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并非只是一个单一的市场,而是由许多类型、规模及地理位置各异的银行组合而成。我们在华的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已具有现代银行业的雏形,但外国投资者仍须遵循四条原则,以跨过危险抓住机遇。 
二、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尚待改进之处 
虽然我国银行业目前尚在不断完善中,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为此银行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实现利润方式的减少,使风险更为集中,反而不利于银行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中资银行不具备先进灵活性。因为缺乏自主经营的优势,中资银行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并且,由于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的不足和呆帐核销自主性的缺乏,我国银行对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极为缺乏。 
2、贸易融资对象不合理,银行信贷水平低。近年来新增贷款量在不断增大,但银行主要融资于大型商贸企业,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或资信核实的困难,银行很少为其提供大规模贷款,由此使部分中小企业获得授信无法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贸易额度大时仍略显紧缺。商业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贸易活动,成为贸易信贷的润滑剂,但现在各银行的贸易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速度。在我国,应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注重发展保理之类的新型业务。 
3、银行创新力度小。要拓宽中资银行的业务领域,就应积极鼓励银行业的创新。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几点原因阻碍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其一,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思路的差距。以避险为主要目的,我国采取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银行在贸易领域的创新。其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成为其它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阻力。其三,金融创新是以金融工具为实现手段的,虽然我国目前注重金融电子化的推广和应用,但此过程中出现的客户资料的安全性保管问题还有待解决。另外,海外联行网点少也成为制约创新的一大因素。国际结算往往通过总行代理,环节多,速度慢,由此使资金在途时间长,加大了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三、提高中资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使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对我国银行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中资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以提高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1、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转换。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次上市表明国家决心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国际市场,让市场引导银行改制,最终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市募资使银行资本实力雄厚,防范风险能力增强,管理经验的引进也起到推动改革进程的作用。改制后的银行具备充足的资本金和一流的管理团队,可为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进程。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须一改以往层层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应以精简为原则,按照经济区域及业务发展需要决定机构的设立和撤并。对业务量小,亏损面大的分支机构,应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 
(3)加大复合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极度缺乏既通晓国际贸易又擅长银行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保持原有人才优势,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现有复合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从而适应新形势下银行领域的国际贸易业务。 
2、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监控。事实证明,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是保障资产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其是我国在发展对外贸中小企业的贷款时,基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提高内控有效性,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 
3、创新业务领域。要加快国际业务的创新步伐,更好地发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作用,一是要打开业务市场:首先,扩大银行国内市场的的服务范围;其二,开拓发展国外市场;其三,争取三资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业务,开辟国内国际外资客户业务市场。二是业务品种的创新。在稳步增加国际贸易结算额的同时,根据贸易形式的转变和客户的需要,推出如银保、保理等业务新品种,利用资源共享优势打开产品市场销路,提高其知名度。 

四、促进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商业银行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切实消除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歧视,政府应该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受信门槛,保证其顺利获得生产所需资金;其次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商业银行现存的不良资产,可通过适当注资或拍卖转让来降低不良资产率;最后要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不合理干预,使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问题。 
(二)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参与企业的改制和重组 
发挥地方商业银行与地方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银企关系的优势,积极协助企业搞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具体的改制、重组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债权处理意见,对改制、重组后债权债务已落实的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可按信贷原则予以优先解决。同时要以资产重组为切人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 
首先要调整信贷结构,丰富信贷业务品种,扩大企业贷款选择范围,积极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流程和担保手续,为企业“二次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其次要加强优质服务,如开办信用卡、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推选个人支票、异地通汇等结算方式,从而更加方便广大企业的存、取、汇、兑业务。 
面对着中国的入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仍然非常显著,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更应正确的把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加强自身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更长远的时间内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乔治 H 汉普尔,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西南财大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黄亚钧、吴富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扬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5] 彼德,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美国:McGraw Hill,2003

谁帮我写篇有关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6. 谈谈你对学习财政与金融重要性的认识。1000字。谁来帮帮我!

首先,我觉得我在对财政与金融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认识到,财政与金融学是一门非常系统和严谨的科学,是对各类企业在某些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的学问;其次,在金融方面,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经济资源极其丰富的年代,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创新是一种根本性的生存之道;再者,通过学习财政工程的相关产品,对财政政策有了许多具体化的认识和感受。
《财政与金融》包括财政与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财政部分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与作用、财改支出、财政收入、公债、国家预算管理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基础、信用、利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还阐述了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等问题。 学习财政与金融知道了关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思想。在公共财政学理论中,老师首先分析了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公共品的最佳生产、消费方式及有关公共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即公共选择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收入形式--税收的经济效应及转嫁、归宿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能分工、财权划分及中央对地方的调控关系予以了分析和研究。在金融学理中,我们知道了金融机构及体系存在的必要性,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货币针对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在实现金融深化,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方面应注意的经验教训,以及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对策。 知道了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办法1)经验数据法即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的是指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
总之 ,学了财政与金融,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还是我对世界优良更深的认识。

7. 关于财政,金融方面的论文

财政金融学论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谈 学院: 班级: 学生: 学号: 摘要:进入 21 世纪,这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自由 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那摩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 化又有何利与弊?以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如何?下来就让我们 来一一探讨。 关键字:金融自由化 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文化、经济、政治等等都或多 或少的联系着世界各国及地区。 金融自由化更是贯穿在世界的经济与 金融发展之间。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 70 年代,针对当时发展 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 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 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 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 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 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 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 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经过两次划时代的革命以来,它的发展了经济增 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 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从而导出了经 济自由化的利与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 金融 自由化的有利点: 自由化的有利点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 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 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 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 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 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 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 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 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 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 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 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 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 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 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 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 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 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 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 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 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 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 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 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 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 融管制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 金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 由化已成气候的今天, 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 汇率自由化. 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上述情况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绝非有利无 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 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 的同时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 是在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权衡利害之 后的抉择,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 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 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 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较发达 的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较不发达的国家,只有用积极的、审慎 的态度客观地评估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大胆推进 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国金融专业化所面临的抉择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 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 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 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 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 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金 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由 化已成气候的今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汇率自由化。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诈骗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诈骗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由此我们对经济自由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作为一把 双刃剑,如何去正确的运用它,而发展壮大自己,仍然需要着我 们不断地发掘和努力。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 也仅仅只是一时的,更要求着我们不断地去理解它,正确地制定 方针和策略,使我国的金融发展之路更加宽广,更加光明 。 参考文献:《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昌 2005-12-24 《 21 世纪金融大趋势------金融自由化》 马君潞 1999 杨会晏, 李文

关于财政,金融方面的论文

8. 财政与金融论文

财政运行机制与金融风险探析 论文 
十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快捷的论文发表服务,保证所发表的杂志均为正规合法的期刊,收费同行最低! 提供60万硕士论文、10万博士论文、2700万期刊论文全文下载服务,助您一臂之力! 
经济体制根源来分析,在经济转轨时期,主要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以下特征:
  财政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一直处于整个国民经济“总管”的地位,财政是政府配置资源的基础,它体现“强财政”的职能特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演化为目前的财政体制,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性质不分明,两类财政收支绑在一起的混合财政体制。而且,呈现出“弱财政”的职能特征。从财政收入方面看,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预算外资金不断膨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对额一直在增加,但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从1978年度的32.1%下降到1995年的10.7%。国家财政收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以至削弱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从财政支出方面看,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我国财政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职能决定了:一方面国有资产财政要求政府不断投入资金,保证国有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求政府建设公共工程,为市场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然而,目前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有效财力相当部分只能用于“吃饭”,难以满足实现财政职能的需要。再从财政收支平衡方面看,1979~1998年的19年间,除1981年和1985年略有结余外,其余每年都是财政赤字,而且赤字额不断膨胀。财政收支差额一是靠增发货币、搞财政发行弥补;二是靠发行国债方式弥补。前一种弥补方式因《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约束已不具有现实可行性,而后一种弥补方式也容易形成赤字债务化,债务消费化的格局,从而诱发财政危机。
  金融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接受存款,并依照中央指令性计划提供国营企业贷款,实际上是财政的会计和出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改制为中央银行,但因商业银行不存在,所以也无从发挥中央银行的功能。199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与《商业银行法》。这两个法的颁布虽然为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了理论与法律依据,但其效果并未立即得到显现。目前国有专业银行虽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仍受制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干涉压力,因而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法则为导向的商业银行。
  从财政与金融的关系来分析,在财政方面,由于目前财政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使财政在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不断弱化,财政只得将缓解转轨时期各种经济利益摩擦的任务转移给金融部门;在金融方面,由于目前还未形成产权明晰、以市场法则为导向银行体制,因而财政就能通过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血缘纽带将财政的资金配给功能与社会保障替补功能转嫁于金融部门,其结果导致金融功能异化。在微观方面将导致银行信贷不良资产大量沉淀,银行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银行与企业均陷入债务陷阱之中,难以自拔;在宏观方面将导致通货膨胀,形成货币供给倒逼机制,从而诱发财政金融风险与危机。
  融资体制 目前我国是国家垄断信用制度与银行主导型的融资制度。国家垄断信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间接融资必须在融资制度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的消费剩余存入银行,使国有银行成为主要的金融中介,间接融资制度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政府为维持其投资主体的垄断地位,只能求助于银行。在通货膨胀率、国家投资高成本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银行的软资产与硬负债的高结构性风险,必然使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或间接转嫁于银行,使银行成为经济风险的焦点。
  银企关系 在国家垄断信用制度与银行主导型的融资制度下,我国存在着银企之间的巨额债权债务链。人民银行总行初步统计表明,到1994年底这一数额已上升为10000亿元,整个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约为30%,相当于国有银行总本金的4倍多,其中大部分为国有企业所拖欠。1999年年底国有企业出现的整体净亏损直到目前仍不断上升,仅2000年上半年就亏损了674亿元,可见银企债务危机正处于恶化之中。但通过中央银行货币的超量发行和国有银行扩大负债来维持金融系统的清偿能力总有限度,金融系统对企业债权的“软资产”和对居民储蓄的“硬负债”极不对称的趋势如不能得以有效遏止,则不能否定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突然崩溃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可能性。这可以用经济学家费雪等人的债务—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理论加以解释。费雪等人认为,一些外生事件引起了经济的扩张过程,因为这些外生事件为经济的关键部门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引起这些部门投资增加,使产量、物价和利润水平上升。物价和利润水平上升,即鼓励更多的投资,也诱发了为获得资本利得而进行的投机。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银行贷款,使存款和货币供给增加,促使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这一切使人们对经济势头保持乐观,从而会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使经济以更快的速度扩张。物价水平上升也使未清偿债务的实际价值降低,进一步鼓励了借贷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过度负债”状况,即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债务的状态,从而引起一个连锁的债务一通货紧缩过程。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高,并且效益不佳,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很高,银行体系比较脆弱,因此存在发生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体制 中国目前金融市场不规范。从货币市场看,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短期游资,据刘光弟先生估计其规模约为3000亿元,这笔游资和一些金融机构非法拆除的更大规模的资金一起曾严重地冲击了股票市场。从资本市场来看,国债市场曾爆发了最终导致闭市的“327国债风波”;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更明显。股票市场中资产的剧增和高额回报游资的迅猛流动一起所导致的金融风险可能因股市泡沫的最终破裂、拆借市场的无法出清和某一金融机构非法操作后巨大亏损无法弥补等形式而突然爆发。
  正是由于转轨型经济体制的种种偏差导致我国目前的财政金融形势已不是一般的金融风险问题,而是潜伏着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正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财政风险(他们认为金融风险属于财政风险的范畴),包括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养老金债务问题、对外债务问题、政府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及其资本金补助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环保增长比率的承诺问题。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金融风险的产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西方银行称作为“流动性短缺”的问题,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与体制原因。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已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财政与金融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引发的联动性财政金融风险与危机。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仅从金融的角度寻求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而应该联系财政因素进行综合考察,探明导致我国潜在财政金融危机的成团,才能寻求根治的良策。
  三、防范中国金融风险的财政基本思路
  (一)体制选择:构建双元财政体制模式
  双元财政体制模式是指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既相对独立,又相对统一的财政体制模式(见下图)。
  相对独立而统一的公开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元财政体制模式:公共财政使我国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效,确保市场有效运行;国有资产财政使我国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直接进入市场,开展盈利活动,以保证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